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描写性

描写性

描写性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549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辞书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辞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等;描写性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迎春、何烨、刘福长等。

描写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496 占比:99.96%

总计:435666篇

描写性—发文趋势图

描写性

-研究学者

  • 孙迎春
  • 何烨
  • 刘福长
  • 尚德义
  • 戴昭铭
  • 晋元新
  • 梁静璧
  • 贺阳
  • 马劭力
  • 丁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江蓝生
    • 摘要: 《现代汉语大词典》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辞书编纂理论指导下,以丰富、扎实的文献和口语语料为基础,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而编纂的一部系统记录百年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大型原创性语文词典。相较于《现代汉语词典》,提出了新的编纂理念: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规范性与描写性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收词兼顾普方、雅俗、新旧,体现规范性,增强描写性、查考性和学术性,全面呈现百年汉语词汇面貌;(2)释义提供准确的概念义之外,还尽量提供附加义、搭配义和相关的语用信息和文化信息,以使释义更详确,内涵更丰富;(3)配例丰富多样;(4)收录清末民国旧词语。
    • 徐蕾
    • 摘要: 罗兰·巴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真实效应”(reality effect)解构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对真实世界的指涉,是文学表征危机时代西方现实主义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作为该观点的核心论据,福楼拜短篇小说《淳朴的心》(Un c?ur simple,1877)中欧班夫人起居室内的晴雨表成为西方学者50多年来竞相诠释的焦点,所引发的持久论辩凸显出19世纪现实主义描写性细节在当代学术阐释域中经历的深刻变化以及背后的理论范式转向。
    • 谢国宏
    • 摘要: 高考写作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等级要求之一是“有文采”,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用语贴切,句式灵活”。要能够熟练使用含义具体且精确、富有形象感的词语,使用摹状、拟声、绘色的描写性词语,生动地展示表现对象的神色、动态、感情;选择多种句式,灵活搭配,整散相间,长短错落,变化中见整齐,灵活中见匀称。
    • 朱文清; 张延成
    • 摘要: 汉语定语独特的类型学特征使得"那位戴眼镜的先生"和"戴眼镜的那位先生"都可以说。两者之间的不同被赵元任(1968)归结为定语"戴眼镜的"的描写性用法和限制性用法之别。文章从有定名词短语指称唯一性预设和量词论域限制的角度分析这种区别,阐释了"戴眼镜的那位先生"的句法语义错配难题,指出重音介入导致定语解读差异的普遍性。
    • 仝国斌
    • 摘要: 限制性定语与描写性定语都可作用于语义的和语用的两个层面。限制性定语具有区别作用,语义上可作用于事物分类,由限制性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语用上可表达事物的分类类指、归类类指或个指;描写性定语具有描写作用,语义上都作用于事物的属性特征认定,由描写性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语用上可表达事物的归类类指或个指。分类与归类分别以同类异质或异类同质事物的存在为前提。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性或描写性与定语构成成分、粘合与组合形式及中心语的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定语的区别性与描写性有强弱程度之别,二者的对立由认知心理扫描方式的不同致使,在语用所指结构里可以共处。
    • 唐政
    • 摘要: 对散文诗的思考由来已久,在众说纷纭中,我以为,散文诗既不是靠近散文,也不是靠近诗,更不是散文和诗之间一种模棱两可的过渡文体。而百度中的"散文诗"所谓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则完全不能自圆其说。因为表现性和描写性根本就不是诗和散文最显著和独立的特征。散文诗和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一样,是一种独立的文本样式,具有其独立的美学原则。一种文本之所以能够独立,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和美学形态具有排他性。既不能写得像散文又不能写得像诗歌。
    • 张晓华
    • 摘要: 一、文本、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其通常通过描写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来表现作者的某些感触,题材丰富,短小灵活。它既有诗歌的表现性,又兼具散文的描写性,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 唐波
    • 摘要: "疏密二体"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本指两种用笔方法,今人却对其多作"线条多少"或"两种风格"理解.张彦远把密体用笔生动喻为"盼际",把疏体用笔形象说成"离披".从造型艺术技术史角度而言,密体用笔源自远古刻描法,逐渐发展形成了盼际般精细游动、首尾一致的描写性用笔之法,顾恺之将其转换成高古游丝描;疏体用笔源自汉末魏晋书法用笔的体性、韵势、笔阵、行气之法对绘画的影响,形成离披般具有点、斫、曳、拂、蹂等特点的书写性用笔之法,吴道子凭借对草书的学习与领悟,完成了"书画用笔同法"的异质同构,实现这种用笔之法的艺术升华.
    • 裴泓镔
    • 摘要: 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问题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持续性热点,文章试图对现有的关于“的”字隐现问题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归纳,主要讨论两个问题:其一,不带“的”的DN①结构与带“的”的DdN结构之间的语义差别是什么?其二,导致“的”字隐现的背后机制是什么?即什么情况下倾向于带“的”,什么情况下倾向于不带“的”.
    • 关礼雯
    •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真正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笔者做了些尝试。一、画一画,涂一涂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中、高年级时抽象思维才逐步发展。涂涂画画是儿童喜欢做的事。在教学描写性较强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绘画涂色,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