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远
三远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0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艺生活·文艺理论等;
三远的相关文献由8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传席1、张春燕、李敬等。
三远
-研究学者
- 陈传席1
- 张春燕
- 李敬
- 王玉华
- 程海涛
- 郑志刚
- 马刚
- 争青
- 亚辉
- 侯玉鑫
- 侯蕾
- 冯江
- 刘剑
- 刘勇
- 刘国芳
- 刘娜娜
- 刘宏伟
- 刘研
- 刘莹莹
- 刘跃兵
- 吴兵
- 周军
- 周庆华
- 周茂
- 姚庆波
- 孙国森
- 宋云华
- 宋天明
- 宋恩妹
- 常敬峰
- 张一驰
- 张凤玲
- 张同标1
- 张异响
- 张树昌
- 张泽鸿
- 张海瑞
- 张海青
- 张爱民
- 慕忠瑜
- 新力
- 施荣华
- 时茹婷
- 晏晨
- 李凯群
- 李慧漱
- 李新华
- 李水泳
- 李维洁
- 李金岚
-
-
宋天明;
颉鹏举;
张海青
- 《住宅科技》
| 2020年
-
摘要:
结合时下兴起的"新中式"园林建设热潮,对"热闹"之下的设计现状进行反思,探讨造园与文化的关系.并引《林泉高致》中"三远"说为视角,以实例的方式探索以"画论"指导"园论"的可能性.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提供唯一的方向或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方法,其价值在于探讨时代背景下新中式园林继承传统园林文化的方向性,以及对园林营造本质意义的思考.
-
-
陈琦
- 《镇江高专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对"三远"问题的讨论,区别于郭熙《林泉高致》受到重视,黄公望的《写山水诀》一直被忽视.评析今人对"三远"法的解释,确定它在山水画艺术创作及古代审美意识中的真正意涵;比较郭熙、韩拙,重探黄公望"三远"法于其中的传承、变异关系;结合黄公望具体的画论与诗画作品,补充阐释其"三远"法在实践层面的演绎,尝试发掘这一论说对革新元代山水画、文人画格局的先导意义.
-
-
陈传席1
- 《党建文汇:下半月版》
| 2019年
-
摘要:
北宋大画家郭熙讲山水画有“三远”,诗亦然。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高远”也。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此“深远”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平远”也。高远之意峭拔,深远之意幽深,平远之意冲融。高远气势高阔,深远浑涵汪茫,平远平淡天真。
-
-
-
-
争青
- 《简妙作文:中学版》
| 2019年
-
摘要:
愿即将登上高考舞台的你,能在度过那两天的考试后,在高考留言本签下“到此一游”时,心中能生发“不虚此行”之感。未步入高三时,我总以为它会像《十八岁的天空》一样绚丽多彩,至少是部有声有色的电影。经历过后,我才懂得,高三远没有银屏里的光鲜亮丽或波涛汹涌,我的心中却不免泛起涟漪。
-
-
渔夫子
-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 2019年
-
摘要:
宋朝画家郭熙说山水画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所谓"高远",就是"自山下而仰山巅",表现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巍峨宏伟的山势,使欣赏者视之有高大的感觉;所谓"深远",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最能表达深邃幽远之境界,有如心随重叠的物象逐渐释放,很能表现含蓄的美;所谓“平远”,就是“自近山而望远山”,表现的是一种俯视的境界,是“山随平视远”的艺术效果,最易表达平淡天真之境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