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触力学

接触力学

接触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力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2921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第十一届摩擦学大会、Altair 2012 HyperWorks 技术大会等;接触力学的相关文献由45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家庆、孔祥安、王晓华等。

接触力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2921 占比:99.83%

总计:93082篇

接触力学—发文趋势图

接触力学

-研究学者

  • 陈家庆
  • 孔祥安
  • 王晓华
  • 吴永礼
  • 杨晓京
  • 江晓禹
  • 王平
  • 蒋明镜
  • 郭志昆
  • 陈万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畅; 刘磊; 马超群; 曹传旭; 徐昌治
    • 摘要: 背景:人工膝关节假体参数化设计是降低假体损耗、提高假体生存率的有效办法,但目前尚缺少对于人工膝关节假体参数化研究的综述性分析。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的失效形式,综述膝关节假体参数化设计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建议。方法:以“TKA,Knee prosthesis,Tibial liner,Parametric design,Prosthesis replacement,Prosthesis loosening,Failure mode,Durability,Kinematics”为英文检索词,以“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假体、胫骨衬垫、参数化设计、无菌松动、失效形式、运动学、接触力学”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4篇文献,从人工膝关节假体失效形式、膝关节假体参数化设计发展历程、完善膝关节假体参数化设计3方面对膝关节假体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无菌性松动、假体感染、假体失稳以及胫骨衬垫磨损是膝关节假体的主要失效形式。假体植入人体后需保留数年,假体损坏、骨质流失、原有膝关节平衡的破坏等都会对病情恢复与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当注重病变膝关节的去除与假体的植入,治疗前后一旦出现意外,应尽快根据病情进行诊治。(2)假体参数化设计应使其具备较优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接触性能、稳定的运动学特征与较低的摩擦力,从而使患者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3)人工膝关节假体接触力学性能与运动学性能分别受冠状面曲率半径和矢状面曲率半径一致性影响,而参数的变化必然引起性能的变化,所以膝关节假体运动学性能与接触力学性能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假体参数化设计时应使二者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4)形合度是假体参数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高低水平的划分至今仍未实现,这将是学者们进行参数化设计时应克服的一个重要问题。(5)因此,对人工膝关节假体假体进行参数化研究,能够提高假体接触性能,使其具有更稳定的运动学特性,能够为假体的生产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提高假体关节置换成功率、降低假体翻修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张天成; 耿争言; 董九志; 陈云军; 蒋秀明
    • 摘要: 针对70 mm厚碳/碳复合材料缝合预制体超长机针强度不足且易失稳的问题,通过建立机针缝合预制件的力学模型以及推导数学模型,求解机针工作时所受应力,利用反推法计算机针稳定工作所需半径;根据机针所用碳纤维缝合线的拉伸强度及折弯半径,对机针针孔弯曲半径进行求解,根据所得结果建立机针三维模型;因机针在工作过程中除针柄与针身部分都被约束,通过ANSYS软件对改进约束后的缝合机针进行静力学分析;最后对机针及针孔弯曲半径进行了实验验证,最终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材料机针其强度与刚度、工作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提高了机针设计效率,为复合材料预制体缝合机针的设计提供依据。
    • 王平; 周佳仪; 王攀杰; 陈爽; 安博洋
    • 摘要: 在轮轨损伤计算中,为了提高轮轨滚动接触解的求解效率与精度,常采用简化的非赫兹滚动接触模型。然而,此类模型的精度及适用性仍未得到充分的验证。以我国高速铁路常见的两种标准车轮型面(LMA和S1002CN)与标准CHN60钢轨的匹配状态为例,采用三种典型的非赫兹滚动接触简化模型(KP、STRIPES和ANALYN)进行模拟,以CONTACT的结果作为参照,对比简化模型在预测具体轮轨接触斑形状、接触应力和黏滑分布等详细接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统计的方法,使用UM动力学软件进行仿真输出接触参数,评估不同接触模型在实际车辆运行工况下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简化模型的计算精度在处理LMA-CHN60接触工况时最优。而S1002CN廓形存在明显的局部曲率突变,简化模型的计算精度在处理该种工况时较差。在三种模型中计算详细接触解时ANALYN模型精度最高;只计算接触参数时KP模型与ANALYN模型的结果差异不大,但KP模型的计算不依赖于局部曲率且效率更高。
    • 吴凡; 郭飞; 高燕; 项冲; 黄乐; 贾晓红
    •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流固耦合的橡胶O形圈静密封泄漏计算方法。对平行平板泄漏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通道截面高度可变的泄漏率、介质压力计算;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固体力学分析,求解宏观接触压力;采用Greenwood-Willamson模型进行接触力学分析,求解泄漏通道平均高度。基于数值方法研究介质压力、环境温度、表面形貌参数对橡胶O形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压力、环境温度、表面高度分布标准差的增大,体积泄漏率逐渐增大。上述数值方法以泄漏率作为表征密封性能的参数,能综合考虑橡胶材料、介质、工况等多种因素对O形圈密封性能的影响,对橡胶O形圈的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更具指导意义。
    • 闵强强; 唐雪峰; 周青华
    • 摘要: 目的建立刚性微球与织构化涂层表面黏附接触数值分析模型,探究织构化涂层属性对微观接触副黏附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基于Hamaker求和法以及Lennard–Jones势能定律,考虑织构高度对接触体间距离分布的影响以及涂层、织构材料属性对接触体间黏附力的影响,建立织构化涂层表面黏附接触力学模型并验证所提模型。基于所提模型,研究不同Tabor数下织构形貌、密度、高度以及涂层厚度对接触系统黏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相同参数下,圆柱型织构黏附力最大,半椭球型织构次之,四棱锥型织构最小。织构密度从200μm^(‒2)增加到4000μm^(‒2)时,最大黏附力随着织构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圆柱型织构增加约5~6倍,四棱锥型织构增加约1.5倍。随着织构高度从1ε_(bs)增加至30εbs,最大黏附力减小,四棱锥型织构减小最多,约为原来的1%,圆柱形织构减小最少,约为原来的90%。涂层厚度能够影响黏附力的大小,但影响规律与织构化涂层的Tabor数及织构高度相关。随着涂层厚度从1ε_(bs)增加至16ε_(bs),大Tabor数时黏附力逐渐增加,小Tabor数时黏附力逐渐减小。Tabor数较大、织构高度较小时,黏附力–接近距离曲线会出现2次峰值。结论揭示了织构形貌、密度、高度及涂层厚度对接触系统黏附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黏附力与最大黏附力的变化规律,所得规律可为工程实践中的黏附微纳米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杨仪伟; 张津; 何东升; 许亮斌
    • 摘要: 由于初始过盈量和介质压力的作用,井下流量控制阀径向金属密封唇部的应力和应变梯度变化很大,很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为研究径向金属密封唇部接触力学行为,提出径向金属密封唇部的圆弧结构,基于接触力学建立径向金属密封唇部轴对称结构的圆弧-平面接触模型,得出径向金属密封唇部结构接触力学参数的理论关系式,并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径向金属密封唇部接触力学参数的理论解与数值解相符,接触宽度、最大接触应力、初始过盈量和平均接触应力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86%、6.96%、8.88%和4.33%,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研究表明:径向金属密封唇部的最大接触应力与初始过盈量、径向金属密封唇部径向厚度和轴向厚度成正比,与径向金属密封唇部圆弧半径成反比,因此可通过增加初始过盈量、径向金属密封唇部径向厚度和轴向厚度来增加径向金属密封唇部的最大接触应力。研究结果为井下流量控制阀径向金属密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 李长林; 杜建军; 李洁; 徐珍妮
    • 摘要: 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是具有弹性箔片结构支承的自作用气浮动压滑动轴承,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箔片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准确的箔片结构力学模型对于箔片气体动压轴承静动态特性、支承转子动力学响应的预测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箔片气体动压轴承的力学建模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箔片结构力学模型经历了从简化到完备的发展,已能够求解多维度的箔片变形分布、内部库仑摩擦力以及变接触状态下的非线性箔片刚度。通过结构有限元法与接触力学数值算法的有机结合能够对更加复杂且包含非线性接触约束的箔片结构进行精细建模,从而计算得到更准确的箔片轴承性能参数。另外,考虑箔片结构制造误差与转子起飞过程也是箔片轴承力学建模的一个发展方向。
    • 宋春燕; 刘峰; 李宏伟
    • 摘要: 为了确定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几何参数对关节假体接触面积和接触应力的贡献度,设计了符合实际使用要求的膝关节假体,建立了基于Isight平台的膝关节假体参数化有限元模型.使用最优超立方拉丁采样方法对膝关节假体的几何参数进行采样并在SolidWorks中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其性能指标,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到几何参数对性能指标的贡献占比,确定了FFR、IFR是影响接触面积与接触应力的主要因子.基于400个样本点模型得到了相比于初始模型更优的模型,其关节假体接触面积与初始模型相比降低了32.33%,胫骨衬垫也获得了更大的内旋角度(8.4°),进一步提高了假体的运动性能.
    • 宿月文; 郭彩霞
    • 摘要: 为揭示摆线针轮传动的接触载荷与效率的关联模式,基于牛顿法和弹性接触理论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摆线针轮多齿啮合点精确定位、接触载荷分布确定和传动效率计算的理论分析方法.该方法建立了摆线轮刚体动力学方程,并将传动效率表达为摆线轮所受合外力的函数;通过摆线轮齿廓离散点与针齿圆、输出销/孔的相对几何关系与接触条件来确定摆线轮接触载荷;将摆线轮接触载荷转化为广义力,形成由摆线轮合外力/力矩表达的传动效率函数.以某单级摆线减速器为例,分析设计参数与运行工况对传动效率的影响.通过专用试验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传动效率不随负载变化;低负载时,传动效率偏低,且随负载增大而快速上升;高负载时,传动效率变化不大,趋于稳定值,且与理论值接近.该方法仅可作为高负载时摆线针轮传动效率评估的简明方法.
    • 龚江宏
    • 摘要: 纳米压痕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在纳米尺度上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建立于1992年的经典Oliver-Pharr (OP)方法则是分析纳米压痕实验数据的最常用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OP方法的理论基础及其数据处理技术,并结合纳米压痕技术在陶瓷材料弹性模量及硬度测试中的应用,对影响OP方法测试精度及测试可靠性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