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捏脊

捏脊

捏脊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8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5篇、专利文献3582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河北中医、江苏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等; 捏脊的相关文献由80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炜华、赵百孝、陈则林等。

捏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5 占比:9.02%

专利文献>

论文:3582 占比:90.98%

总计:3937篇

捏脊—发文趋势图

捏脊

-研究学者

  • 赵炜华
  • 赵百孝
  • 陈则林
  • 廖军
  • 吴高鑫
  • 季武兰
  • 王伟
  • 王俊峰
  • 田丽萍
  • 程书桃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旭; 李妍珍; 卢嘉惠; 唐灿权; 李丽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8例小儿厌食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多酶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治疗,治疗组接受口服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捏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锌浓度和唾液淀粉酶含量分别为(10.98±0.55)μmol/L、(22.77±2.25)U/L,均高于对照组的(9.20±0.44)μmol/L、(17.71±1.8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大便失调、烦躁易怒、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量减少分别为(0.66±0.11)、(0.70±0.12)、(0.69±0.10)、(0.68±0.09)、(0.55±0.08)、(0.48±0.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4±0.17)、(1.50±0.18)、(1.49±0.16)、(1.50±0.13)、(1.11±0.10)、(1.33±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联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儿的血锌值及唾液淀粉酶值,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 蓝丹; 陈伟刚
    • 摘要: 目的:评价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中心收治56例积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婴儿健脾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婴儿健脾颗粒基础上配合运用捏脊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便溏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小儿积滞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程斌; 李智威; 罗玲
    • 摘要: 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加之饮食不规律,导致该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通过王乐亭先生的“老十针”针灸处方联合捏脊、艾灸疗法来调节人体脾胃之气机升降功能,继而治疗胃脘部疼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分享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 于宁
    • 摘要: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今很多年轻妈妈们都练就“十八般武艺”。这其中,最易于掌握、治疗范围广泛、通治小儿诸病的当首推捏积疗法。清晨捏脊可鼓舞正气捏积,又称为“捏脊”。用“积”是因为小儿疾病多先有或兼有乳积、食积、痞积等积聚病证;而用“脊”是因为其施术部位,就是小儿的脊背。
    • 刘丽平; 王晓燕; 何森辉; 王利然; 武琪琳; 李海金
    •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对胃泌素(GAS)、瘦素、胃动素(MOT)、神经肽Y(NPY)、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小儿厌食症患儿22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给予醒脾养儿颗粒,1~2岁者给予4 g/次,2次/d;3~6岁者给予4 g/次,3次/d。治疗组110例给予小儿捏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49例,显效34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0.90%(100/110);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36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有效率为80.00%(88/11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积分、身高、体质量及GAS、MOT、瘦素、NPY、尿D-木糖排泄率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小儿捏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
    • 荆素华; 徐永红; 郑薏; 李秋香
    • 摘要: 目的观察推拿捏脊联合加味异功散治疗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脱落4例)予加味异功散治疗,观察组45例(脱落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推拿捏脊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食欲调节因子[神经肽Y(NPY)、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GHR)、瘦素(Lep)、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43/44),对照组总有效率85.37%(35/4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食欲不振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食欲不振、食量减退、神疲倦怠、脘腹胀满、形体偏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PY、GHR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Lep、CCK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NPY、G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ep、C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捏脊联合加味异功散治疗能够改善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儿食欲调节因子平衡有关。
    • 摘要: 夏天是全年最宝贵的“出汗季”,此时人体毛孔大张,通过排汗来清除体内寒气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捏脊夏季出汗分“静汗”和“动汗”。静汗是指因为气温高,逼迫身体出汗;动汗是让身体主动出汗,比静汗更能帮助身体气血运行,把体内深层次的寒气排出去。
    • 陈俊玲; 余晓芬; 朱瑞云
    • 摘要: 目的观察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及发育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基础治疗^(+)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干预措施,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捏脊加揉足三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前白蛋白(PA)、血管活性肠肽(VIP)、氮平衡以及出生时和出生3、6个月生长发育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IgG、IgM、Ig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2组出生3、6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均较本组出生时增加(P<0.05),出生6个月均较本组出生3个月增加(P<0.05),且治疗组出生3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及出生6个月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采用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能显著改善早产儿免疫功能,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 刘群; 孟博; 李占东; 李萍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捏脊与针刺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北京肿瘤医院腹部肿瘤术后胃瘫患者共20例,观察治疗有效率及起效时间,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糖尿病史、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BMI)、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经捏脊与针刺治疗总有效率95.00%,平均起效时间14 d;大量吸烟(每日多于10支,持续10 a以上)患者平均起效时间(21±11)d,无吸烟史患者(10.6±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糖尿病患者平均起效时间(19±14.7)d,无糖尿病患者平均起效时间(12±5.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BMI≥24患者平均起效时间(18±9.5)d;BMI<24患者平均起效时间(9±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有无淋巴结转移对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均为14 d;20例患者中医辨证以肝胃不和、痰瘀内阻证者为多,占10例(50%),此外兼有脾虚肝旺、湿热内蕴等证者。结论:捏脊与针刺治疗腹部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有一定疗效,大量吸烟史可能会影响起效时间,但因总结病例数少,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明确。
    • 张星华
    • 摘要: 小儿捏脊是一种常用的小儿保健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和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捏脊可促进小儿气血运行,调理小儿脾胃功能,改善小儿睡眠质量,增强小儿免疫力,但给宝宝捏脊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在宝宝饥饿或过饱时捏脊、注意手法应轻快柔和、力度循序渐进、时间不宜过长。捏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家长应学习小儿捏脊的手法,了解捏脊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