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6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8373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求实、党课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16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IST2010等;按需分配的相关文献由453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晔、刘勇、吴治平等。

按需分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4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8373 占比:99.64%

总计:78658篇

按需分配—发文趋势图

按需分配

-研究学者

  • 蒋晔
  • 刘勇
  • 吴治平
  • 易乐天
  • 杨刚华
  • 王刚
  • 胡凯基
  • 舒继武
  • 谢映海
  • 赵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富荣
    • 摘要: 针对二用一备提升泵系统,文章提出一种智能化控制方案。通过分析工艺专业提出的控制需求及实际运营维护需求,提出采用虚拟泵号的方法,顺利实现高编号泵向低编号泵转换的控制需求,在进水量随机的情况下,泵的按需切换、顺序切换、故障跳转等措施保证了提升泵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保证了主泵与备用泵的均衡出力问题,有效优化了泵的工况参数,增加了提升泵系统的非故障持续时间,从而为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 王飞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实现了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和按需分配,但网络虚拟化一直受各种因素的限制,SDN技术的出现,为有效整合现有数据中心网络资源提供很好的解决方式。本文通过软件仿真,对数据中心VXLAN的构建、openflow流表的下发机制进行实验和验证,实现了SDN网络集中规划管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网络软件化和网络可编程等特性,为省级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升级转型提供实践经验。如今,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虚拟化和按需分配,已基本满足各种软硬件资源池化和信息系统整合重构的要求,充分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但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一直被各种因素制约和限制,值得关注。
    • 陈东; 罗燕霞
    • 摘要: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念是非正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分配起点上的非公正性,在劳动力价值分配上的非正义性,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产品生产和商品分配目的的偏离,缺少人文主义情怀。在未来,应消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按需分配,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构建的分配正义思想对实现共同富裕给予经验启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用共享。
    • 林进平; 林展翰
    • 摘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及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被不少学者视为马克思倡导的分配正义原则,但这种解读越来越受到质疑,因它不仅与马克思在该文本中对“平等的权利”“公平的分配”的批判多有相悖,而且诠释为分配正义的汉译也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的时代印记,未能体现法语、德语原文表达的原意。结合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图景,基于唯物史观的立场,被译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文,更宜译为“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且与其将它理解为分配正义原则,不如理解为个性原则更合适。
    • 赵明悦; 宗昕蕊; 陈雨露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学生在基于贡献和需求因素的资源分配任务上决策行为,并分析其与心理理论、共情两种“读心”的关系,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品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的1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完成涉及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两种因素的第三方身份资源分配任务,以及Strange Stories心理理论故事任务、《格里菲斯共情量表》。结果:只有贡献差异或只有需求差异的简单情境中,儿童能够明显地根据情境进行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在贡献差异、需求差异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境中,儿童也能够综合考虑两个因素进行分配。回归分析表明,在简单情境中倾向于按劳分配的儿童也会在复杂情境中更多地使用按劳分配原则,按需分配也如此;同时,心理理论不管是在简单情境还是复杂情境中,都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按劳分配行为。结论:小学生会综合考虑接收对象的贡献和需求进行资源分配,其心理理论能力与这种资源分配决策有紧密联系。
    • 吴浩月
    • 摘要: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从界定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概念入手,探讨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学说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加快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大众化进程,对现阶段的中国特色分配理论体系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和实现共同富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谢丽娟; 李鑫
    • 摘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全面彻底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以及他在分配上的错误,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并对未来社会分配制度提出新的观点,对未来社会发展做了一个总体预见,精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对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知衡
    • 摘要: 历来正史席位,本是按需分配,直到有清一代旧事重提,才打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形成“二十四史”。从候补席上站起来的是《旧唐书》和《旧五代史》,相较于新旧五代史“脱胎换骨”、官私两修的动人说辞,看起来和《新唐书》并无径庭的《旧唐书》能够“复活”,无疑是经历了一番纷议的。一朝两书,并立史林,即便对于历经近300年盛世繁华、衰世危机的大唐王朝而言,也颇值得为后人所道。
    • 魏传光
    • 摘要: 马克思建构了一种层级式的正义类型,按需分配坐落于正义层级逻辑的顶端,构成了指引现实社会分配正义走向的灯塔.但由于文本资源不充足,对按需分配的理解歧义丛生.按需分配不能作为"超越正义"的正义来理解,否则会陷入"马克思反对正义"的窠臼.在马克思那里,按需分配实际指向的是人的自主性的自由关系的生成,具有与虚假、虚幻、形式主义相对应的实质正义的品质.新时代虽然必须依靠权利正义合理激发市场和资本创造社会财富,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但我们必须从"更高的观点看",依靠马克思关于按需分配的正义性建构规制资本逻辑和市场秩序,为塑造新的正义形态奠基制度框架.
    • 余根雄
    • 摘要: 严格意义或狭义上的共享经济指的是闲置资源的个性化租赁,其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满足个性化物质需求、创生新型互利共赢社会共同体的优势.而在共享经济给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人们又极易陷入共享经济就是按需分配、共享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共享经济就是"自由人"的"联合"等认知错误中.为了矫正这种错误认知,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共享经济实为必要.共享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换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有其历史的界限.共享经济是我们达到社会理想的手段,而不是理想社会本身.现阶段,更重要的理论任务是厘清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共享经济找到科学的发展道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