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指示作用

指示作用

指示作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5215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股市动态分析、当代电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指示作用的相关文献由4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善忠、李述芳、华明浩等。

指示作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215 占比:99.81%

总计:95397篇

指示作用—发文趋势图

指示作用

-研究学者

  • 张善忠
  • 李述芳
  • 华明浩
  • 吴刚
  • 周柏乔
  • 沈卫军
  • 陈静静
  • 顾方钟
  • 丁兆奇
  • 何乐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卫红; 罗学刚; 武锋强; 林玲; 李俊杰
    • 摘要: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25,75,125,175,275,375和485μg·g^(-1)的铀,进行5种植物(苎麻、印度芥菜、酸模、甘蓝型油菜、玉米)的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的叶片光谱角对土壤铀污染的定性和定量指示作用,分析了定量指示作用与叶片铀含量的关系,并筛选出来在苗期即能反演土壤铀含量的植物,为通过野外实测植物叶片光谱快速、安全地进行土壤铀含量的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以该叶片尺度的研究为基础,后续可以开展在冠层尺度采用遥感影像进行大面积土壤铀污染监测的相关研究。实验结果与主要结论如下:(1)以实验植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实测叶片反射光谱为基础,计算了土壤受到铀污染后,在五个波段区间(表征叶片色素的350~716 nm、表征红边和近红外平台的717~975 nm、表征水分的976~1265,1266~1770和1771~2500 nm)的光谱角。以盆为单位统计5种实验植物在13个生长期的光谱角,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大于阈值。叶片光谱角对铀产生了350~2500 nm的全面响应,可以定性指示土壤是否受到铀污染。(2)涵盖全部5种实验植物的8个生长期得到了以光谱角作为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7个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64,3个(苎麻-苗期、印度芥菜-开花期和油菜-蕾薹期)的决定系数R^(2)>0.81。综合其他反演效果评价指标,可以认为叶片光谱角也能定量指示土壤铀污染程度,但定量指示作用随植物种类、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其中苎麻、印度芥菜在苗期的叶片光谱角就可以比较好地反演土壤铀含量。(3)当叶片铀含量较高时,其光谱角对土壤铀污染的定量指示作用较强。
    • 李雪; 张新喜; 冯承民; 邱高; 王晨; 秦晴
    • 摘要: 污水处理净化系统中微型动物对水质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并且容易观察,常被人们用来作为监测污水处理净化效果的指示性微型动物,指示性微型动物的监测对快速实时准确掌握水质净化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指示性微型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指示性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以及污水厂中常见的指示性微型动物。其次从指示性微型动物优势种、群落、形态、繁殖方式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指示性微型动物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不同因素对指示性微型动物的影响,为污水处理厂利用指示性微型动物预测水质变化提供参考。
    • 杨梓阳; 任登龙; 贺志鹏;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段丽琴; 李宁; 张倩
    • 摘要: 甄别生源要素参与的海洋沉积物矿化过程对探析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作用,矿化作用包括有氧呼吸、硝酸盐还原、铁锰异化还原及硫酸盐还原等多个过程,但如何区分这些过程一直是海洋沉积物矿化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对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的组成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不同矿化过程中的主要PLFA种类及其影响因素,探究PLFA对沉积物矿化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PLFA总量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最高,而在硝酸盐还原过程中最低;且14:0、i14:0、i15:0和i19:0是有氧呼吸过程中微生物PLFA的主要组成,当其含量明显降低时可以指示沉积物矿化从有氧呼吸转变为硝酸盐还原;而10:0、17:0、20:0和22:0含量之和显著增加时则指示了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生。在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以及间隙水NO_(3)-N含量是PLFA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PLFA总量随着TOC和TON含量的减少而减少,并且TOC和TON的降解能够促进PLFA降解的发生,对PLFA组成有更直接的影响。
    • 吴婷婷; 范思铭; 边涛; 甘雨晨; 肖洪兴; 寇瑾
    • 摘要: 为了更好地阐释苔藓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在系统整理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苔藓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原理与方法,重点归纳了其监测优势及应用现状.苔藓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生态调查法和症状指示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重金属、大气沉降和中子活化分析等方面,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西南及青藏高原地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指示性苔藓物种的筛选,构建并完善标准化监测指标体系,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监测技术研发,合理利用苔藓植物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与评估.
    • 张俊; 唐小平; 董佳秋; 王倩; 常亮; 尹立河; 顾小凡; 李瑛; 杨炳超; 姜军; 贾伍慧; 谢万兵; 王拓
    • 摘要: 地下水是孔雀河流域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为实现孔雀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采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孔雀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河水.含水层成因类型和现代河道分布共同控制着孔雀河流域地下咸淡水的空间分布格局;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不同水体的相互转化指示作用较强,但难以区别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地下水;3H和14C放射性同位素组分对地下水循环演化及更新能力的指示作用较好,14C年龄变化特征可以很好指示承压水的运移方向和速率;13C可作为初步判断地下水类型或年龄的参考指示剂;大量渠系引水灌溉使得潜水接受地表水入渗补给能力增强,更新能力显著提高,但承压水目前的开采利用仍以消耗更新能力差的老水为主.当地应优化调整地下水开发格局,减少流域中游河套内农灌区承压水开采量,加大流域下游微咸水分布区潜水开采利用,降低潜水位,减轻土壤盐渍化,促进水土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 刘潇君
    • 摘要: 我们发现,在手机App中有许许多多的图标,这些图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功能图标和主题图标。功能图标指在一款App里所有带有指示作用的图标,用户通过点击它实现一定的功能;主题图标往往是用户对一款App的第一印象,除了造型要准确,配色也要好看,并且主题图标都有固定的规格。
    • 卢盼盼
    • 摘要: 标识语,又名公示语,社会标志语(于伟昌,1998)。凡在公共场合张贴或印刷的皆在为一般公共或特殊群体提供宣传和服务的语言标题或标语都可归于标识语范畴。
    • 邢益钊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土壤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影响土壤质量的土壤生物研究也备受关注.蚯蚓以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农田土壤中充当着消费者、分解者和调节者的角色.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蚯蚓对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土壤有机污染物等的指示作用以及蚯蚓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土壤功能的影响,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蚯蚓评价体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 解兴伟; 袁华茂; 宋金明; 李宁; 李学刚; 段丽琴; 王越奇; 任成喆
    • 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缺氧区面积不断增大,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反演水体缺氧情况已经发展成为海洋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详细阐述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富集机制,并总结了利用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富集程度反映海水缺氧程度和底质氧化还原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如Re/Mo、Cd/U、Th/U、V/Sc、V/(V+Ni)值,U—Mo共变模型,δ98/95 Mo,多指标微/痕量元素模型以及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等.沉积物中Re、Mo含量、Re/Mo值、自生Mo/U值、Th/U值对上层水体缺氧和氧化条件区分良好,可定量指征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沉积物中Re含量近似于1 ng/g(地壳值),Mo含量>1μg/g(地壳值),Re/Mo值接近0.3×10-3,Mo—U富集系数比为(0.1~0.3)×现代海水,Th/U值>2,可指示氧化环境;Re含量在10~30 ng/g,Mo含量近似于1μg/g,Re/Mo值10×10-3~30×10-3,Mo—U富集系数比>1×现代海水,Th/U值在0~2范围内,可指示缺氧环境;Re含量>30 ng/g,Mo富集达到20~40μg/g,Re/Mo值接近0.7×10-3(海水中Re/Mo值),Mo—U富集系数比为(3~10)×现代海水,可指示极度缺氧的硫化环境.MoEF—UEF交会对数坐标图、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有机质共变模型指标可定性分析上层水体的缺氧情况;V/(V+Ni)值对于次氧化沉积物指示效果不佳;Cd/U值在次缺氧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复杂,还需进一步研究.生物扰动、成岩作用、人为污染、水体局限、高有机碳通量、Fe、Mn氧化物循环等因素通过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与迁移,从而影响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的应用,应剔除有机质吸附与陆源输入等非自生部分的影响,结合各种指标互相印证,综合判别水体氧化还原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