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拟序结构

拟序结构

拟序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77181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自然科学进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燃烧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等;拟序结构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会强、王希麟、郭印诚等。

拟序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1818 占比:99.99%

总计:1772020篇

拟序结构—发文趋势图

拟序结构

-研究学者

  • 张会强
  • 王希麟
  • 郭印诚
  • 林文漪
  • 林建忠
  • 岑可法
  • 樊建人
  • 范全林
  • 罗坤
  • 余钊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鹏; 段炎冲; 王永强; 胡江; 杨胜发; 李文杰
    • 摘要: 为探究天然明渠减速流中超大尺度湍流结构特性,使用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重庆河段开展了单条垂线以及水面区域固定点的三维瞬时流速测量,对紊动强度、超大尺度湍流结构波长以及湍动能占比等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在天然明渠减速流中仍然存在超大尺度湍流结构,其纵向尺度在沿水深方向上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减速流中超大尺度湍流结构能够在水面区域维持自身结构且携带着大部分的湍动能。
    • 李思成; 王晋军; 潘翀; 刘沛清
    • 摘要: 在零压梯度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动中安装垂直流向高度为h的扰流板,诱导流场产生横向涡,研究横向涡影响下湍流/非湍流界面特性沿流向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整个流动经历了从湍流边界层到流动分离和再附,再向湍流边界层恢复的过程。在扰流板下游约18h距离后,扰流板尾迹的影响逐渐衰退,壁面剪切对湍流强度的贡献开始逐渐恢复,在扰流板下游约55h距离后,湍流边界层再次充分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扰流板后流场流动结构拟序性的增强,湍流/非湍流界面的分形维度受扰流板影响而减小,表明脱落涡有使界面多尺度特性、三维性减弱的趋势。此外,界面高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受扰流板影响呈现显著的右偏,主要与扰流板增强喷射运动强度,使得界面更容易抬升相关。流动结构及界面特性受扰流板影响后的流向演化有同步变化的模式,扰流板对界面特性影响主要集中于(-5~18)h的流向范围。
    • 董思卫; 程诚; 陈坚强; 袁先旭; 李伟鹏
    • 摘要: 湍流的无序性要求对拟序结构的研究必须从统计的角度出发,而聚类连通法(clus-tering method)则是实现拟序结构与统计方法深度融合的有力工具.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流动特征提取方法,它将每个连通域,即单个拟序结构作为一个统计样本.此外,其衍生的基于连通域空间重叠的时空追踪方法可以进一步研究这些结构的时空演化,该方法将每个拟序结构从生成到消亡的演化过程也视为统计样本,从而实现了对拟序结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过程的统计刻画.本文回顾了聚类连通法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人们采用该方法在雷诺切应力结构、速度条带和能量级串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拓展了人们基于传统的逐点统计方法对湍流的认识,因而具有很大的潜力.最后,对该方法在湍流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和展望.
    • 刘琪麟; 赖焕新
    • 摘要: 拟序结构是湍流机理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亚网格尺度(sub-grid scale,SGS)模型的准确性是高精度大涡模拟的关键,对正确预测湍流拟序结构有重要影响. 本文对马赫数0.9的可压缩喷流开展大涡模拟,使用4阶空间截差和3阶时间截差的高精度有限差分算法,亚网格尺度模型分别采用了Smagorinsky模型(Smagorinsky model,SM)、拟序结构动能模型(CKM)、选择多尺度模型(selective mixed-scale model,SMSM)、局部动态Smagorinsky模型(localized dynamic Smagorinsky model,LDSM)和拟序结构模型(coherent-structure Smagorinsky model,CSM)以及对平均耗散、瞬时涡结构、脉动速度POD主导模态的分析表明,的主导模态u′呈带状,在下游分岔或破碎,呈现出多尺度特征,的主导模态则呈流向排列的肋状,矢量v′两端呈环流模式,表征流动卷吸,w′u′,v′ 的模态在肋的的主导模态呈流向排布的脊状,表征流场受展向拉伸的模式. 脉动速度的POD模态对亚网格尺度耗散敏感,其中CKM模型预测的峰值耗散区对应 模态的低谷区,因而预测的环流模u′式不明显; SM模型则未能预测出 的脊状模态. SMSM,CSM和LDSM模型均较好地反映了湍流中涡结构的w′多尺度特性,揭示了流动卷吸、脊状的展向拉伸等流动模式,其中CSM模型的计算效率较高.
    •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部; 许春晓
    • 摘要: 时空的不确定性是湍流的基本属性,也是湍流研究的难点所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在湍流的不确定性中存在确定的流动结构,称为相干结构或拟序结构。这些结构产生的时刻和空间位置是随机的,但一经产生却遵从确定的演化规律,在湍流的产生、发展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是理解湍流、控制湍流的核心抓手,一直是国际湍流研究的热点。
    • 李经警; 张勃; 张纳如; 吉洪湖; 叶留增; 许羚
    • 摘要: 为揭示2元圆转矩喷管尾喷流强化掺混的内在机制,应用大涡模拟(LES)方程对2种相同进、出口直径的喷管模型(轴对称、2元圆转矩)在Ma=0.8、高雷诺数(2×105)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轴对称喷管相比,圆转矩喷管射流掺混效应增强,速度衰减快,核心区长度和高温区域面积减小.同时尾喷流拟序结构变化说明:2种喷管主要拟序结构均包含涡环、涡辫、发卡涡、螺旋涡等相似结构;但圆转矩喷管在射流近场诱导出的涡旋更丰富,边角剪切涡发展更快,形成明显的CVP结构,导致其射流柱失稳时刻提前、距离缩短;同时,喷管形式的改变使得射流剪切层内雷诺应力增大,速度脉动增强.拟序结构发展及雷诺剪切应力变化说明在射流流场中涡旋发展耗散速度增大、速度边界层脉动增强、射流柱易失稳是导致射流掺混增强的本质因素,为异形喷管的强化掺混机理提供了依据.%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mixing enhancement of 2-D circle-rectangular transition nozzle,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by the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equation of mixing characteristics of jet and environment were studied at two nozzle model with the same inlet and outlet diameters,which were symmetrical and circle-rectangular transition nozzle with low Mach number (Ma=0.8) and high Reynolds number(2×105).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le-rectangular transition nozzle jet has the strengthening mixing effect,the faster velocity decay rate,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core-length and the shrinking area of high temperature, comparing with the axial symmetric nozzle.The variations of coherent structure of the tail jet flow show that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wo kinds of nozzle are vortex ring, vortex braid,Hairpin Vortex,spiral vortex and so on,but the circle-rectangular transition nozzle model produces a wide variety of vortexes in the near field of jet, the shear vortex develops faster and forms an obvious CVP, which causes the instability point of the jet column earlier and closer to the exit.In addition,the change of nozzle form makes the Reynolds stress in the jet shear layer increase,the velocity fluctuation is more intense and the mixing is enhanced. In the jet flow field, the rapider development of vortex, the increase of vortex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increase of velocity boundary layer fluctuation are the essential factors leading to mixing enhancement,which als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mixing mechanism of profiled nozzle.
    • 张鑫; 黄勇; 阳鹏宇; 唐坤; 李华星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掌握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完善等离子体激励器数学模型,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扰动能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静止空气下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特性研究.实验时,将非对称布局激励器布置在平板模型上,随后将带有激励器的模型放置在有机玻璃箱内,从而避免环境气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基于激励器诱导流场,分析了激励电压对诱导射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较高电压下诱导射流近壁区的拟序结构,获得了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计算了卷起涡脱落频率,阐述了卷起涡与启动涡的区别,初步探索了卷起涡的耗散机制.结果表明:(1)层流射流不能完全概括等离子体诱导射流特性,激励电压是影响射流特性的重要参数.当电压较低时,诱导射流为层流射流;当电压较高时,诱导射流的雷诺数提高,射流剪切层不稳定,层流射流逐渐发展为湍流射流.(2)等离子体诱导湍流射流包含着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在固定电压下,这些涡结构存在恒定的卷起频率.(3)当激励电压较高时,流动不稳定使得卷起涡发生了拉伸、变形,引起了流场湍动能增大,从而加速了卷起涡的耗散.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激励器射流特性,进一步挖掘激励器卷吸掺混能力,提升激励器控制能力积累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