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8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52957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传染病信息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全国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研讨会等;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相关文献由763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洪洲、李太生、吴昊等。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9575 占比:99.94%

总计:529918篇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发文趋势图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研究学者

  • 卢洪洲
  • 李太生
  • 吴昊
  • 石柳春
  • 张彤
  • 张福杰
  • 杨月(审校)
  • 宋晓璟
  • 李雁凌
  • 珍尼特·惠特科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鹏辉; 范伟光; 张珍; 苏苗苗; 孟娟; 路新利
    • 摘要: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血清趋化因子受体5(CXCR5)、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sPD-1)、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IDS患者120例(AIDS组),分别在AIDS患者治疗前1 d及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载量、CD4+T细胞绝对数及CXCR5、sPD-1、Hcy、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体检健康者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与CD4+T细胞绝对数、HIV-1载量的相关性。结果AIDS组治疗前sPD-1和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XCR5、CD4+T细胞绝对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随着ART时间的延长,AIDS患者CD4+T细胞绝对数、CXCR5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6个月时达到峰值;Hcy、TC、TG、LDL-C在治疗12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HDL-C无变化;治疗3个月时HIV-1载量开始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12个月时血清sPD-1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4+T细胞绝对数与CXCR5、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2、0.401,P<0.05),与sPD-1呈负相关(r=-0.708,P<0.05);HIV-1载量与CXCR5、Hcy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2、-0.318,P<0.05),与sPD-1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动态监测AIDS患者ART过程中CD4+T细胞绝对数、HIV-1载量、CXCR5、sPD-1、Hcy和血脂的变化,有助于及时了解HIV感染的进展情况。
    • 杨俊; 李鹏宇; 金艳涛; 裴金燕; 臧静愉; 刘亚楠; 贾皇超; 吴智慧; 张振奎; 王月园; 郭会军
    • 摘要: 背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随着针对HIV/AIDS患者社会支持政策的实施,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其目前的生存现状仍备受关注。目的分析河南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06-03至2020-06-1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某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册管理的且正在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 BREF)中文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表415份,回收合格调查表400份,调查表合格率为96.39%。400例HIV/AIDS患者均为汉族,其中男性、50岁以上、有配偶、无稳定收入者居多,文化水平偏低,以血液传播感染为主,多数患者确诊时间>8年、HAART持续时间>8年、CD;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方式、感染途径、确诊时间及HAART持续时间患者的WHOQOL-HIV BREF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50岁、无配偶、无稳定收入、经血液传播的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重点关注。
    • 卢焕; 吴念宁; 欧汝志; 李雪琴; 黎彦君; 吴锋耀
    •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桂南地区艾滋病毒感染或艾滋病(HIV/AIDS)患者免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病毒抑制失败的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分析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筛选研究对象,采用描述分析、χ^(2)检验分析研究对象病毒学抑制失败和耐药特征,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耐药影响因素。结果1470例接受免费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137例(9.32%)病毒学抑制失败。病毒学抑制失败患者经耐药检测,有75例(54.74%)显示耐药,以NRTI(40.15%,55/137)和NNRTI耐药(51.82%,71/137)为主,同时发生NRTI和NNRTI耐药率为35.77%(49/137);1例显示对3种(NRTI、NNRTI和PI)药物耐药(0.73%,1/137)。NRTI耐药位点以M184V/I、K65R、T69S/N/A为主,分别占31.25%、21.88%和21.09%。NNRTI耐药位点以K103N/R/S、G190S/A/C/Q、V179D/E为主,分别占19.16%、16.77%、13.17%;PI耐药位点以L10I、L10V为主,分别占42.86%、21.43%。经χ^(2)检验和二项logistic归回分析:CD4^(+)T≥200个/μL、初始ART方案含LPV/r是耐药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桂南地区HIV/AIDS患者ART后发生病毒学抑制失败率约10%,耐药是病毒抑制失败主要因素,主要以NRTIs和NNRTIs耐药为主,高CD4^(+)T细胞基线水平和含LPV/r治疗方案可以减少耐药的发生。
    • 王素华; 黄海燕
    • 摘要: 目的:对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_(4)应答水平与乙型肝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成功妊娠的慢性乙肝患者45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前后CD_(4)应答水平、新生儿慢性乙肝宫内感染、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进行分析,同时总结CD_(4)应答水平与乙肝宫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两组孕妇身体基本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CD_(4)应答水平和宫内感染情况之间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孕妇体内CD_(4)细胞水平出现回升,且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慢性乙肝宫内感染率和产妇分娩后慢性乙肝宫内感染率,同时观察到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而未治疗的孕妇体内CD_(4)细胞数量减少且乙肝宫内感染率大大增加。结论: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阻断乙肝病毒传播,增高了CD_(4)应答水平,提升了孕妇的免疫力,同时降低了新生儿乙肝宫内感染率,故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邵玥明; 荀静娜; 陈军; 卢洪洲
    • 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如在感染早期未及时诊断和治疗,HIV将在体内持续复制,损害免疫系统。目前,越来越多的指南建议HI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尤其是急性HIV感染者。早发现并在感染早期开始ART可以限制病毒储存库的规模,改善免疫细胞功能。从社会层面而言,感染早期的患者通过启动ART达到病毒抑制状态,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机会,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发病率,进而减少与AIDS相关的卫生支出。但HIV感染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早期治疗的实施和开展。尽早启动ART,联合其他治疗策略,有可能真正实现功能性治愈。
    • 邵婕; 肖寒; 张利霞
    • 摘要: 目的:探究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的焦虑、抑郁状态。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00例,均予以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测定,调查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10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抑郁状况的患者有46例,占比46.00 %(46/100);其中,只出现焦虑状况的患者19例,占比19.00 %;只出现抑郁状况的患者13例,占比13.00 %;焦虑和抑郁同时存在的患者14例,占比14.00 %。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女性、45 ~ 59岁、小学及以下和初中、离异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特征调查结果显示,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增加,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更高,诊断未告知他人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诊断主动自愿告知他人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焦虑、抑郁状态也随之加重。对此,宜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给予针对性改善对策,以促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
    • 蒋敏; 朱晓红; 陆雪峰; 文小平; 吴丛霞; 曹力; 庄勋; 张晓芳; 邹美银
    • 摘要: 目的:对比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3TC、EFV两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461例诊断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0.05);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达到病毒学应答率,两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351 vs 100/110,P=0.012);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TDF组病毒学应答失败率高于AZT组合(Exp(B)=2.135,95%CI:1.047~4.353,P<0.05)。结论:以AZT为基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于免疫学应答疗效与以TDF为基础方案相似;以AZT为基础的方案病毒学应答失败率(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低于以TDF为基础的方案。
    • 汤振群; 陈玫玫; 许林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随访管理并转介至定点医院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接受连续1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根据用药依从性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组与依从性较差组,分析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治疗依从性较差30例,依从性较好12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对疾病与治疗知识缺乏了解、对待疾病态度消极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相关。结论 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文化程度低、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对疾病与治疗知识缺乏了解、对待疾病态度消极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段勇波; 齐延亮; 卢莎莎
    • 摘要: 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其临床效果已获得大多数研究者认可[1]。大量临床研究显示[2,3],人体感染HIV后,其病情恶化程度主要取决于HI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以及由此导致的免疫系统的损害。为深入了解HIV患者体内病毒载量(viral load,VL)水平,以及患者的免疫状况,进一步明确两者的相关性,以便准确预测疾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患者的CD4^+计数,采用核酸依赖性扩增检测技术(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方法检测患者VL水平,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谌章舟; 杨细凤; 李仲娟; 王小琴; 游细玉
    • 摘要: 为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控制HIV在体内复制,减少其进一步传播,研究者们开发了高质量的HIV诊断检测方法,以达到识别HIV感染、监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评估HIV/AIDS的控制效果以及在个人和群体层面出现的耐药性。通过文献归纳总结,综述了血清学诊断平台、HIV的快速检测平台、抗体亲和力检测平台、病毒载量的检测和定量平台、HIV耐药性的监测平台、CD4细胞检测平台的研究进展。HIV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不仅提高了HIV的检出率,同时也缩短了HIV分子检测的“窗口期”,以便可更好地在艾滋病疫情的情况下,提高患者护理的质量,为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发病过程监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