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抖振响应

抖振响应

抖振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51篇、专利文献91281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2015年四省两区一市特大桥梁学术交流会暨鲁粤辽湘路桥技术论坛、第十四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等;抖振响应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浩、李爱群、葛耀君等。

抖振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5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1281 占比:99.85%

总计:91420篇

抖振响应—发文趋势图

抖振响应

-研究学者

  • 王浩
  • 李爱群
  • 葛耀君
  • 陈政清
  • 刘志文
  • 李明水
  • 赵林
  • 朱乐东
  • 廖海黎
  • 张志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海清; 谢朋林; 曾银勇; 李林挺; 周俊龙
    • 摘要: 为确保在建海上大跨度斜拉桥在台风期施工时安全渡台,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舟岱大桥南通航孔桥为背景,对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悬臂施工状态下的抗风措施及其抗风性能进行研究。对于台风来临前未能合龙斜拉桥钢箱梁,在钢箱梁两悬臂端采用10组由7根Φ15.2 mm钢绞线组成的抗风索相连作为约束,并在桥塔位置加设横向、纵向钢管连接钢箱梁与塔身,在竖向设置预应力钢绞线共同组成钢箱梁临时锚固系统。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最大悬臂状态有限元模型,对不设置抗风索和增设抗风索的结构抖振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抗风索能够降低斜拉桥钢箱梁在台风作用下的抖振位移及内力,理论上布置抗风索后钢箱梁在51.1 m/s设计风速时的内力值可以降低到35 m/s风速时的水平,结构安全;设计风速下,单束抗风索内力最大值低于其设计强度,满足自身强度要求;在不同风速下,抗风索对钢箱梁临时锚固内力的影响效果不同。
    • 张建国; 温祖坚; 姚俊颖; 张建霖
    • 摘要: 沿海大跨度桥梁在台风作用下的抖振响应是造成桥梁构件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也是确定桥梁设计静力风荷载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影响厦门地区的台风“苏迪罗”的近地风场特性进行了实测和分析,指出近地台风顺风向和竖直方向的脉动风功率谱密度函数均符合Von-Karman谱的形式.以厦门地区某沿海大跨度拱桥为例,首先采用数值风洞的方法得到了拱桥各主要构件的三分力系数,然后建立了桥梁结构的ANSYS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最后基于准定常假设,直接利用台风“苏迪罗”的某时段实测风速时程对拱桥的位移响应进行了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沿海桥梁的风致抖振响应可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可作为风洞试验的一种替代方案.
    • 汪大海; 王涛; 汪伟; 徐康; 梁枢果
    • 摘要: 强风作用下往往产生大变形的非线性动力抖振响应,是导致电力网络风偏闪络和支撑杆塔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揭示强风作用下输电线路风效应形成机理,以典型两跨输电线‐绝缘子为研究对象,以绝缘子的风偏位移和杆塔对绝缘子端部的空间支座反力响应为考察重点,基于索结构力学,给出了静力平均风偏状态的非线性解,并考察了体系在风偏状态下模态、气动阻尼等动力特性的变化;推导了响应的影响线函数及模态参与系数表达式,提出了线性时域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进而依据风工程理论,给出了脉动风振响应背景分量和共振分量的频域表达式;采用典型算例,通过与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论表明,提出的三维振动时/频域理论模型及参数计算取值方法具备足够的工程效率和精度。研究为揭示输电线路风灾的破坏机理,完善输电线路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胡旭辉; 杨申云; 李郁林; 王骑
    • 摘要: 为确保大跨度组合梁斜拉桥主梁最大单悬臂阶段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施工安全,对该阶段主梁的抖振响应及其减振措施进行研究.以某主跨650 m的组合梁斜拉桥为背景,采用CQC(完全二次型组合法)计算施工最大单悬臂阶段主梁抖振响应,结果表明在20 m/s风速下主梁悬臂端竖向抖振加速度超过限值.提出采用柔性拉索连接两悬臂端的"软连接"减振措施.对6种不同"软连接"方式的减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连接"可通过联动作用使悬臂端的振动相互制约,可有效降低悬臂端竖向和横向抖振响应;空间交错组合连接减振效果最好,竖向和横向振幅分别降低35%和62%,平面交错连接次之,竖向和横向振幅分别降低35%和31%;"软连接"缆索长度增长后,减振效果会显著降低,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蓝先林
    • 摘要: 为探究山区某大跨叠合梁斜拉桥成桥态和最大单悬臂施工态下的静阵风荷载及抖振响应,首先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其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其次基于谐波合成法和准定常理论得到三维脉动风场,最后基于Davenport理论和Scanlan颤抖振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法探究了山区某大跨叠合梁斜拉桥静阵风荷载及抖振响应规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顺桥向静阵风荷载下最大单悬臂施工态侧向位移最大值为0.96m,且主梁截面的内力随主梁到桥塔距离减小而增加;成桥态下静阵风响应规律与最大单悬臂施工态下保持一致,但在顺桥向荷载下的施工态弯矩值要大于成桥态弯矩值,最大相差19.69倍;成桥态和最大单悬臂状态下主梁跨中位置的位移响应根方差最大值分别为0.052m和0.095m.
    • 李林威
    • 摘要: 大跨度桥梁的抖振频率与跨度场景的风场变量因素有关.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得大跨度桥梁抖振特征,需要对其抖振响应过程进行分析.但是,由于桥梁所处场景的风场环境不同,想要采集多组桥梁的抖振响应数据十分困难.结合桥梁抖振响应的非平稳性,结合多种风场场景模拟结果分析桥梁抖振响应过程,因此提出大跨径桥梁非平稳抖振响应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对大跨度桥梁风场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风场特征函数量,在风场变量模拟场景下,对大跨度桥梁非平稳抖振响应过程相关量进行计算,实现对大跨度桥梁非平稳抖振响应过程数值的全场景模拟.通过选取实体桥梁数据来对提出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论证,通过数据拟态还原方法分别对桥梁的风场模拟数据、跨度位移数据以及抖振数据三方面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通过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提出方法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的实验结论.
    • 傅梅; 陆元春; 孙梦瑾
    • 摘要: 采用虚拟风洞技术与全桥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沪南公路跨线桥成桥状态下的典型断面静气动力系数进行了模拟,开展了脉动风场模拟,并结合模拟结果分析了全桥结构在抖振作用下的位移及内力响应.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对我国大跨径变截面连续梁桥的抗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 唐煜; 胡攀; 贾宏宇; 郑史雄; 张刚
    • 摘要: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桥梁抖振响应,以采用刚构体系的某带大挑臂钢箱结合梁独塔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有限元建模中重点讨论因塔梁固结处节点刚性区建模方法不同而导致的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差异;随后运用二维不可压非定常雷诺平均URANS数值模拟方法,识别大挑臂钢箱主梁断面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气动导纳;最后基于Davenport准定常理论在ANSYS中开展桥梁抖振时域分析,所得结果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施工阶段的独塔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及抖振响应受塔梁结合处有限元建模方式影响十分显著,结构基频差异最大可达21.3%,进行此类桥梁动力分析时应予以足够重视;主梁断面的气动导纳识别结果表现出对来流风场参数的依赖性,抖振计算时应合理使用;主梁悬臂端抖振位移响应计算值大于风洞气弹模型试验测试值,该计算结果用于设计参考时是偏于保守的.
    • 赵立轩
    • 摘要: 为了研究钢-混叠合梁非对称独塔斜拉桥的抗风性能,文章以某主跨200 m的斜拉桥为背景,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断面在成桥态和施工态下的颤振临界风速和颤振导数,采用三维颤振分析方法计算了断面的颤振临界风速,最后采用CQC抖振分析方法计算了该桥的抖振位移响应.结果表明:三维颤振分析与风洞试验得出的颤振临界风速均远大于颤振检验风速,表明桥梁具有良好的颤振稳定性;断面在成桥态和施工态下的抖振响应很小,且最大抖振位移对应的峰值加速度满足舒适度要求.
    • 张基进; 郭吉平; 刘杰
    • 摘要: 为研究大跨度拱桥施工状态的风致抖振响应,以某主跨240 m的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拱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对施工最大悬臂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首先对拱桥施工期的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谐波合成方法模拟桥梁各空间点的纵向和竖向脉动风速样本,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风速工况下的抖振响应.研究结果可为该桥施工期受风安全性分析提供依据,为同类型的桥梁结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