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技术时代

技术时代

技术时代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1954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求索、学术探索、现代情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第20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图书馆2007学术年会等;技术时代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一方、丁群安、丁莉等。

技术时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1954 占比:99.87%

总计:152156篇

技术时代—发文趋势图

技术时代

-研究学者

  • 王一方
  • 丁群安
  • 丁莉
  • 毛萍
  • 江寒秋
  • 董国豪
  • 许兵
  • 许斗斗
  • 谢礼圣
  • 郜元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瑞
    • 摘要: 21世纪生态纪的到来是科学技术作用下,人类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态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概念体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美丽中国"概念,也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应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以文学特有的方式表现其在生态纪的审美意识形态,从而引导人们树立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文学的社会功用在当下的技术时代更好地发挥出来。
    • 王晓艳
    • 摘要: 从发展多元性和思维开放性来看,技术要素对路径方法的过度主导事实上并不利于组织拓展存续空间,也在一定层面抑制了组织创新机遇的获取。建立于技术工具基础上的智慧治理应是充分发挥新理念助推下的主体价值,以人为载体弥补传统政府管理失灵,在发展路径持续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服务效能实质性回应社会发展诉求,而非管理过程中的“弃人化”,忽视观察的重要性、交流的价值性、需求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关联性。这要求领导者始终明确,智慧治理的实施在于“工具+头脑”,智慧治理的目的在于“精准+全覆盖”,智慧治理的过程是“整体+动态”推进,智慧治理的根本在于“民众+服务”。
    • 朱敏; 赵鹤玲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人类在教育领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颠覆、提升之外,也面临着本身价值存在性的风险。人类在教育环境中处理技术与人的发展关系时缺乏经验,面对技术冲击缺少理论支撑,以及对人类如何在技术冲击下人的价值的深刻追问。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思想,分析教育视域下人的价值内涵,并围绕国内外技术与人的发展研究探索人的价值实现的路径,产生了人的价值需要我们在清晰认知、丰沛移情、切身体验后开始生成,并需要宏观环境和微观教育来达成的基本论题。文中也进一步结合全球前瞻性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为技术与人的发展中价值的实践达成提供思路和索引。
    • 冯立伟
    • 摘要: 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是文化的产物,儿童走向成人的标志是文字和阅读能力,因此对儿童思维方式的培养、信息的控制权以及秘密与羞耻感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现代技术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些界限,从而导致了童年走向消逝。事实上,对于童年消逝的担忧处于成人的语境之中,童年具有时代性,波兹曼语境中消逝的是印刷时代的童年。在技术时代下,童年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存在及教育价值,并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不断生成。
    • 林琳
    • 摘要: 本文深入研究海德格尔对技术时代空间危机的哲学思考,指出其形成原因乃是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空间观,此在日常空间结构中"日常去远""沉沦在世"的基本结构以及现代技术促逼意义上的"座架"本质;其具体表现为物化空间、全球化同质空间、栖居境域的丧失以及空间生态危机.在大力发展技术的同时,人们应坚持技术与价值的统一、保持人与空间的整体性、保持空间的地方化与多样化,以应对空间危机.
    • 邵骏波
    • 摘要: 南都观察是南都公益基金会设立的思想平台,这个平台关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社会问题,就一些社会公共议题,请资深的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社会问题的十万个为什么".三年多来,南都观察得到了广大优秀作者的支持,发表了非常多优秀、有深度的文章,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问题都能在南都观察中得到释疑解惑,而且也能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主要对2019年12月16日南都观察主题为"技术时代的爱与怕"的年度对话进行文本性的整理和总结,以"科技到底是促使人追求美,还是放弃美""人是控制技术还是被技术控制"等问题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更多人对技术时代进行反思.
    • 刘博
    • 摘要: 技术的时代,技术所辐射的已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现象,同样深入到了人的意识层面,成为这个时代意识场域的核心关注之一,这样的技术不仅造福人类生活,同样也携带着更深层的风险与失控,而哲学通过"生活世界"这一迂回境域而非直接介入技术,把自身成果转化为生活中的观念,助推生活世界的诸多要素恢复其整体相关性,从而从技术生成的源头缓解技术在当下时代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技术时代的哲学有为.
    • 龙静云; 吴涛
    • 摘要: 现时代一个尤为显著的事实是,技术已经全面而深刻地融入了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技术的目的 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但与此目标相悖的是,技术因为其副作用又成为了制约人类过上美好生活的障碍.尽管现时的各种伦理理论为解决技术时代的困境贡献了诸多伦理智慧,但某一种单一的伦理理论很难对人类走出这一困境提供完全可行的方案,这就需要进行伦理理论的统合与重构,这就是新责任伦理.新责任伦理的核心是责任,其基本要义是以信念内化责任,以德性驱动责任,以发展落实责任.新责任伦理的维护机制主要包括:制度设计,精神引领,行为规约以及发展方式的变革.
    • 张栋
    • 摘要: 在《三体》中,科幻作家刘慈欣通过神话叙事的方式,呈现了人类在技术时代的抒情可能与多元的情感表达形态。神话视阈中“宏”叙事的独特运用,使刘慈欣发掘出技术时代人类崇高情感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由世俗性向宗教性的转变。人类对生存时空的认识,也蕴含着情感表达的秘密,当传统的神话时空在技术的干预下发生了转化,进而生成新的神话时空,人类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相对纯粹到不断接受严峻考验的过程。技术时代的各种挑战,促使刘慈欣从更为内在的层面探讨人类情感表达的有效性,他发现人类的善良本性及表达爱的能力,是人类获得情感救赎乃至使族群得以延续的根本秘密。刘慈欣的神话叙事创新,延续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抒情传统,为之补充了丰富的现代内涵,同时也为科幻创作之“中国性”的发现,乃至促进中外科幻文学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借鉴。
    • 任少聪
    • 摘要: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从技术时代单向度异化的现象出发,明确体育在技术时代对人类困境的拯救意义,通过探究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多向的价值诉求,建立学校体育教育与人的联系,强化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本真理念.技术时代下人类面临着技术、天然、精神三方面的危机,学校体育教育肩负着消除异化、挽救行为的重要使命,在身体、生命、自然三方面的价值诉求的驱动下,寻求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本质的回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