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指再造

手指再造

手指再造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679999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等;手指再造的相关文献由445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国良、巨积辉、王增涛等。

手指再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9999 占比:99.98%

总计:680162篇

手指再造—发文趋势图

手指再造

-研究学者

  • 程国良
  • 巨积辉
  • 王增涛
  • 王成琪
  • 侯瑞兴
  • 李雷
  • 侯书健
  • 左中男
  • 方光荣
  • 范启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小文; 江吉勇; 汪金平; 曾凡雨; 陈永健
    •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2021年6月,采用游离[足母]甲皮瓣及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缺损15例。其中6例拇指为Ⅱ度缺损,4例为Ⅲ度缺损,均应用游离[足母]趾甲瓣组合髂骨再造;其余5例为拇指脱套伤应用单纯[足母]甲皮瓣再造。[足母]甲皮瓣供区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观察[足母]甲皮瓣、供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外观、色泽、感觉、手指功能、指甲生长情况。结果本组15例[足母]甲皮瓣及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1例供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换药、拆线,清除皮下血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顺利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15例[足母]甲皮瓣拇指外形美观,颜色接近对侧拇指,指甲生长良好;[足母]趾供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血运良好,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恢复保护性感觉;腹股沟供区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再造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2例。再造拇指腹部两点辨别觉6~12 mm。足趾供区均愈合良好,不影响足部行走、跑跳。结论游离[足母]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Ⅱ、Ⅲ度缺损,再造拇指外形美观、感觉恢复佳,供区损伤小,是一种修复拇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 王涛; 顾玉东
    • 摘要: 游离足趾移植术于1966年由我国杨东岳首创,经过国内外广大学者5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广泛应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拇、手指缺损修复与再造的方法.本文从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手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一介绍.
    • 何冰心; 金珏安; 顾仕林; 金肖阳
    • 摘要: 目的 研究ERAS理念的早期康复训练在足趾再造手指缺损术后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足趾再造手指缺损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再造手指38根).按照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2例,25指)与对照组(10例,13指).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给予ERAS理念的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分,治疗优良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康复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手功能评分比较(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手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的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足趾再造手指缺损术后的恢复情况.
    • 唐林峰; 巨积辉; 金光哲; 张广亮; 刘杰; 侯瑞兴
    • 摘要: 目的 探讨第二趾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的设计方法及其塑形再造手指的可行性.方法 经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灌注10只新鲜成人足部标本,自跖趾关节处离断第二趾.根据第二趾趾端弓上动脉的解剖学特点,在新鲜标本上标记第二趾趾端弓上动脉的体表投影,确定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的设计位置.根据新鲜标本第二趾趾腹膨大处的周径、颈部狭窄处的周径及狭窄处的长度,计算出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的面积.沿皮瓣设计线切开,将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带蒂转移至颈部狭窄处,与术前外形对比.结果 第二趾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的设计、切取及移植均顺利完成.根据趾端弓上动脉的走行特点及第二趾趾腹膨大的位置,可确定皮瓣的设计方法;根据第二趾周径的测量,可确定该皮瓣的设计面积;根据新鲜标本的模拟切取,可确定该皮瓣的模拟手术方法.结论 采用趾端弓上动脉岛状皮瓣可改善足第二趾外形,具有血供可靠、旋转不受限制的特点,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临床工作中采用该皮瓣重塑再造指外形是可行的.
    • 巨积辉; 柳志锦; 刘胜哲
    • 摘要: 拇手指缺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手部损伤,修复方法较多.手足同源,组织结构相似,尤其是皮肤的厚度接近,采用足部组织移植修复是最为常用且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目前拇手指缺损的再造已经从"功能第一、外形第二"过渡到"外形第一、功能第一"的理念,且更加注重足部供区的问题,如何减轻供区的损伤,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足部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的治疗方法作一简要评述,旨在探讨存在的问题,提高总体的手术效果并减轻供区的损伤.
  • 6. 拇指及手指的全形再造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王增涛
    • 摘要: 1966年,杨东岳成功地设计实施了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为拇、手指再造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Cobbett在1968年首次采用了ue13b趾移植再造拇指.在之后的20年里,陆续出现了许多采用不同形式足趾移植再造一个或多个拇指与手指的报道.2007年王增涛报道了一组“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病例,手术方式不是简单的足趾移植,而是基于正常拇、手指的结构与形态,设计、再造出一个新的拇、手指.再造所需的组织材料来自全身不同部位,足趾仍保留在足部,术后手与足均有近似正常的外形与功能,对此种再造理念拟名为“拇、手指全形再造”.近些年来,拇、手指全形再造的理念与系列术式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开展起来,成为手指再造的国际新趋势.本文介绍我国拇、手指全形再造发展情况和常用的基本术式及对未来的展望.
    • 潘正菊
    • 摘要: 目的:对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手术操作要点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6例患者实施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指方案,对1例患者实施一侧踇甲瓣再造拇指,对于1例患者实施一侧踇甲瓣与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和示指,对于1例患者实施双侧踇甲瓣与第二足趾移植再造双侧拇指与示指.结果: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在经过血管探查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再造手指均全部成活,指腹饱满,皮肤色泽近正常.结论:对于外伤性手指缺损患者,可采用足趾移植再造术进行治疗,通过精细化设计,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尤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足趾移植再造手指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4-2016年收治的14例31个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严密的血运观察、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4例多足趾移植再造31个手指全部成活.结论 多足趾同时移植再造手指围手术期及时有效的护理及血运情况的严密观察,是保障手指成活的重要前提.
    • 刘林峰; 王增涛; 王云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拇指再造时腹部皮瓣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例右手拇、示、中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1年,要求行手指再造术患者,在行拇指再造时,切取拇趾甲皮瓣再造拇指,并将原拇指腹部皮瓣带血管游离,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观察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成活及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5个月,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外形良好,再造拇指感觉正常,足部供区无皮肤磨损及破溃.结论 拇指再造时腹部皮瓣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良好.
    • 周健辉; 周丽杏; 冷树立; 王腾彬; 王夫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瓣再造Ⅱ、度手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Ⅱ、Ⅲ度手指缺损10例10指,在髂骨处取骨,延长伤指的骨架,再游离移植甲皮瓣修复伤指的甲床及指尺侧方皮肤,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指腹及指桡侧皮肤,通过这样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供区采用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对再造指的外形、感觉及供区的外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再造指外形满意,指腹感觉功能均达到S4以上,供区的趾长度无缺失,足趾饱满度接近健侧,除甲床部分缺失外,其余整体外观理想.结论 本方法既可延长手指的长度,又减少了趾的损害,保留了足趾的长度及饱满度,是手指II、III度缺损再造的一种理想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