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截面形式

截面形式

截面形式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22377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今日科苑、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学术会议等;截面形式的相关文献由4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宗平、谢佳利、Liu Ming等。

截面形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2377 占比:99.36%

总计:22522篇

截面形式—发文趋势图

截面形式

-研究学者

  • 陈宗平
  • 谢佳利
  • Liu Ming
  • 丁超
  • 丛北华
  • 伍向阳
  • 保罗·施维特
  • 党云卿
  • 刘朋
  • 刘漫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邢子寒; 刘永健; 闫新凯; 王小龙; 刘江
    • 摘要: 为分析不同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竖向温度梯度模式的差异,评估竖向温度梯度效应对混凝土梁桥的影响程度,总结了不同国家和行业规范中混凝土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从梯度曲线形式和温度基数取值两方面讨论了效应计算结果的差异。选取了20多座不同结构体系、跨径和截面形式的混凝土梁桥,计算了在包括桥梁变形和截面应力在内的2种典型的竖向正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各项效应,与自重和汽车作用产生的效应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规范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在梯度曲线形式和温度基数取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它们对温度效应计算结果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顶部温差的影响深度越大,桥梁的变形和次生弯矩越大,考虑底部升温段时截面下缘有更大的自压应力;不同的铺装层类型和气候条件造成桥梁温度基数取值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温度效应可能相差1.5倍~2.0倍;相同结构体系和截面形式的中小跨混凝土梁桥随着跨径增大,自重效应占比增加,汽车和温度效应占比减小,但是温度和汽车效应的相对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结构体系和跨径相同时,T梁的温度效应占比要比空心板和小箱梁高出0.6%~16.5%;温度效应在一些效应类型中占有很大比例,温度作用引起的中小跨简支梁桥的变形和截面上缘应力能与自重和汽车效应相近,引起的中小跨连续梁桥的截面上缘应力能超过自重和汽车效应甚至两者总和,墩顶截面下缘应力能与自重和汽车效应相当,引起的大跨径连续箱梁桥截面上缘应力能超过汽车效应的数倍;若考虑铺装层类型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温度基数取值较大的梁桥上,温度效应占比可能更高。
    • 岳鹏; 何建; 李豪强; 周燕
    • 摘要: 钢管混凝土具有非常优越的力学性能,为了研究轴心受压作用下带剪力键的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工作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以钢管的截面形式和钢管壁厚为控制参数,共设计了6个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通过对6个短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得到了圆形和方形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作用下的荷载-位移、荷载-应变等力学特性曲线,分析了不锈钢管壁厚和截面形式对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与已有相关文献和既有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不同截面的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均是向外的屈曲破坏;圆形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和约束作用要优于方形不锈钢钢管混凝土短柱,钢管上部焊接的剪力键对混凝土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效应;短柱的钢管壁厚与其极限承载力并非线性关系,随着壁厚增加,短柱的承载力先减小后增加。
    • 黄立朋; 张敏
    • 摘要: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先前研究,文中对3种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受力性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因素对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部分常用的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重点。为设计和研究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阳明; 祝兵; 张振
    • 摘要: 为合理选择悬挂式单轨交通小半径曲线轨道梁的截面形式,以某最小过弯半径100 m、跨径20 m的轨道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采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开口薄壁形、单侧箱形、顶箱形、顶箱+侧箱组合形截面曲线轨道梁模型,进行经济性及车-桥耦合动力响应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用钢量及轨道梁截面横向惯性矩的提升效果,顶箱形截面性价比最高;轨道梁采用顶箱形截面时列车平稳性最好,其次为开口薄壁形截面及顶箱+侧箱组合形截面,单侧箱形截面列车平稳性最差;对于轨道梁跨中竖向动位移,采用顶箱形截面与开口薄壁形截面的计算结果均较好且相差不大。因此该悬挂式单轨交通小半径曲线轨道梁桥主梁采用顶箱形截面最优。
    • 夏海林; 邓志辉
    • 摘要: 利用Fluent建立数值模型,模拟计算在不同的截面面积和宽高比下综合管廊内燃气泄漏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泄漏量下,截面面积主要影响管廊内燃气整体浓度分布,截面宽高比主要影响泄漏口附近燃气浓度与截面的最大浓度;截面面积与燃气扩散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截面宽高比对燃气扩散速度影响不大;通风能有效稀释燃气浓度,截面形式会影响管廊内的通风稀释效果;综合管廊截面面积越小、宽高比越大,危险性越大,通风稀释需要的通风量越大。
    • 应华山; 苏华; 黄文金; 张荣清; 尹秋雨
    • 摘要: 为研究钢管高性能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进行了包括钢管壁厚、截面形式、钢材类型和钢管内表面状态4个参数的推出试验研究,分析了试件的试验现象、荷载-滑移曲线和界面黏结强度。结果表明,仅当试件壁厚较薄时,钢管中下部会出现45°剪切滑移线;不同钢管壁厚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共有3种增长模式,均包括胶结滑移段、滑移段和摩阻段3个阶段;增大钢管壁厚、使钢管内表面锈蚀可以提高界面黏结强度;采用方形钢管代替圆形钢管、不锈钢管代替普通钢管对界面黏结强度有不利影响。
    • 李国生
    • 摘要: 为了解UHPC桥墩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抗冲击性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车辆撞击桥墩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UHPC桥墩在不同车辆撞击速度下的冲击力、位移以及桥墩刚度退化情况,并与普通混凝土桥墩进行对比,同时对UHPC抗压强度、UHPC桥墩截面形式、UHPC保护层厚度对桥墩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车辆撞击速度(60~120 km/h)下,UHPC桥墩比普通混凝土桥墩所受冲击力大180%~250%,墩顶位移是普通混凝土桥墩的39%~49%,UHPC桥墩具备更好的抗冲击性能;UHPC抗压强度对桥墩的抗冲击性能影响较大,UHPC抗压强度越高,桥墩抗冲击性能越好;UHPC桥墩截面形式对桥墩抗冲击性能有显著影响,与矩形和方形截面相比,UHPC圆形截面桥墩的抗冲击性能更好;UHPC保护层厚度对桥墩抗冲击性能影响不大,其抗冲击性能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略有提升。
    • 马熙伦; 杨简; 陈宝春; 林上顺
    • 摘要: 为明确截面形式对UHPC抗拉强度在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R-UHPC)梁抗弯承载力贡献的影响,考虑实测得到的7种不同钢纤维掺量UHPC的抗拉和抗压性能,对矩形、箱形和T形R-UHPC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计算,构建并分析抗拉强度贡献率、抗压强度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UHPC根据其硬化段长短和其极限应变与钢筋屈服应变的关系,可划分为U0、U1和U2类材料.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率与截面形式有关:矩形梁>箱形梁>T形梁,对U1和U2类UHPC的矩形梁或箱形梁,宜考虑其抗拉强度对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材料设计时,若考虑UHPC抗拉强度的作用,宜采用U2类材料.截面设计时,UHPC抗拉强度的贡献,矩形梁应考虑,箱形梁可考虑,T形梁可不考虑,宜采用箱形、I形或工形梁截面以提高抗拉强度贡献.UHPC抗压强度利用率,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下降,利用率在45.5%~60.2%范围.工程应用时,可应用UHPC-NC叠合梁或预应力UHPC梁以提高抗压强度利用率.
    • 陈藤; 易轶
    • 摘要: 为研究短肢剪力墙结构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地震反应,以钢筋与混凝土协同作用计算出的整体结构的等效模量方法为依据,对某实际短肢剪力墙结构试验设计模型建有限元模型,采用通用有限元ANSYS软件进行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等效模量法"的计算结果可靠、准确,可揭示结构的薄弱环节;设置阻尼器可有效减小地震反应;T型短肢剪力墙比L型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强.
    • 艾宗良; 陈克坚; 戴胜勇
    • 摘要: 为减轻自重、提高抗震性能,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在9度高烈度地震区及35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桥梁无运架条件时,推荐采用钢-混结合梁.合理截面形式,是结合梁设计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关键所在.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双工字形、三工字形、双槽形3种截面形式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并通过时程反应分析,对混凝土箱梁、双工字形和三工字形截面结合梁3种梁型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跨度40 m及以下,动峰值加速度<0.3g的地震区,双工字形截面构造简洁,经济性好,为推荐采用;(2)跨度40 m及以下,动峰值加速度≥0.3g的地震区,推荐采用三片工字形截面,其抗震性能较双工字形更优,其经济性介于工字形截面和槽形截面之间;(3)对于跨度48 m及以上的情况,双槽形截面经济性好,抗震性能优,推荐采用;(4)推荐的简支钢-混结合梁的不同跨度和地震烈度的截面形式组合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