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战国策》

《战国策》

《战国策》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971种,包括管子学刊、江汉论坛、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2017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等;《战国策》的相关文献由1663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宪光、佚名、大秋等。

《战国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37 占比:99.6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10%

总计:1944篇

《战国策》—发文趋势图

《战国策》

-研究学者

  • 熊宪光
  • 佚名
  • 大秋
  • 赵逵夫
  • 柯镇昌
  • 江泽涵
  • 缪文远
  • 赵楠
  • 龚维英
  • 方文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峥
    • 摘要: 《战国策·中山策》是传世典籍中最早的中山史料汇编,然其所录以记言为主,缺乏明确的时间脉络.《战国策》中山史料可以划分为魏灭中山、中山称王和赵灭中山三个时期,在此基础上的史料系年可以纠正前人的诸多疏误.《战国策·中山策》的编纂并未完全遵循"因国别"和"以时次之"原则,出现了收录不全、史料窜入和时间凌乱等问题,此外在"除复重"方面也存在不足.
    • 彭慧
    • 摘要: "见兔而顾犬"语出《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然而,对于句中"顾"字,各种《战国策》注本大多无注,各种古汉语或古文学教材则多释为"回头看",而各种国学读本则并无单独释义,而是结合前后文义对句义加以笼统解释。立足于上下文语义,并参照"顾"的具体用法,不难发现,含混笼统的解释固然失之严密,但将"顾"理解为"回头看"亦有失妥帖,"顾"应表"顾念、顾及",所谓"见兔而顾犬"应指人们见到兔子以后才想起猎犬,它旨在提醒人们重视猎犬。
    • 摘要: 【出处】《战国策·秦策五》【释义】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就越感到困难。常用来劝勉人做事要善始善终。相传,实力强大的秦国通过实施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将其他六个国家各个击破,统一天下的大业即将完成。眼看成功在望,秦王却逐渐懈怠下来,把政事交给相国处理,自己在宫中寻欢作乐,享受起来。
    • 张宇
    • 摘要: “三人成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其意为当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假的当成真的。确实,很多谣言都是经过不少人的反复传播,最终变成了大家口中的“真相”。若想远离谣言,就要确认你听到和看到的是不是事实。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传言,由于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因而难以分辨真假。下面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下三则这样的传言。
    • 龙菲
    • 摘要: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还不算迟。There once was a 1)shepherd. He 2)bred many sheep. In the daytime, he herded them outside;at night, he drove them into the sheepfold which was 3)enclosed by hays and pegs.
    • 曹萌
    • 摘要: 清宫“天禄琳琅”是清乾隆皇帝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宫廷善本书室,现存书目共有67部为元刻本。本文从古籍装潢、修复视角,以“天禄琳琅”辽图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为例,对清宫“天禄琳琅”现存元刻本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天禄琳琅”的装潢形制与外部特征,总结“天禄琳琅”华美的清宫装潢技法与非遗技艺绝学,为“天禄琳琅”善本的鉴定与保护提供必要的史料,为当代古籍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历史借鉴与现实参考。
    • 摘要: 管仲GUANZHONG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 摘要: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成语释义】斗争的双方皆受到损失,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 摘要: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成语释义】在已经画好的蛇身上又添上脚(蛇本来没有脚)。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古时候,楚国有一户人家,他们答应在祭祀之后把一壶好酒送给办事的人喝,但是酒只有一壶,办事的人太多,不够分啊!
    • 王峥
    • 摘要: 《战国策》主要涉及8位中山国人物,目力所及,学界尚缺乏对这些人物及其辞令的系统研究。从记载来看,中山桓公、张登和司马憙是刻画重点,其中桓公“知错自省”,辞令讲求对仗,有“格言体”特征;张登善用“关系”巧设计谋,其辞令质朴但长于话术技巧,形成了一定的话术体系;司马憙伪善狡猾,其辞令注重修饰与铺排,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他人物形象与言辞也各具特色。总体而言,《战国策》对中山国臣子的记载多于君主,这与全书“士贵耳,王者不贵”的编写理念直接相关。另外,在辞令表达上,忠臣相对质朴的语言风格也与他们“耿直”“言行如一”的性格保持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