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

慢病毒载体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9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8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92498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44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5年学术交流会、河南省第八届神经内科医师年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等;慢病毒载体的相关文献由5628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开林、李振宇、曾令宇等。

慢病毒载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8 占比:1.27%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92498 占比:98.67%

总计:93741篇

慢病毒载体—发文趋势图

慢病毒载体

-研究学者

  • 徐开林
  • 李振宇
  • 曾令宇
  • 潘秀英
  • 张敬之
  • 陈翀
  • 李力
  • 陈伟
  • 孙倍成
  • 方彧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宇婧; 张艺艺; 黄正阳; 石建州; 刘阳坤; 邱礽; 姚伦广; 李娜
    •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erase,T7 RNAP)的慢病毒系统,构建可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株。【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大肠杆菌BL21(DE3)基因组中T7 RNAP基因序列(登录号:NZ_CP081489.1)设计引物,并采用PCR扩增T7 RNAP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CMV-T7 RNAP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隆及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将包含重组质粒pCDH-CMV-T7 RNAP的包装系统和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及纯化,获得高病毒滴度的重组慢病毒。将收集的病毒液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5、10和20感染BHK-21细胞,72 h后观察荧光情况,筛选最佳MOI。将重组慢病毒在最佳MOI条件下感染BHK-21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copGFP的表达观察感染细胞的阳性率。使用4μg/mL嘌呤霉素作为抗性筛选物进行多轮筛选,最终筛选得到BHK-21-T7 RNAP细胞株。进一步对所筛选的细胞株设计3对检测引物进行RT-PCR检测,并通过检测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中海肾荧光素酶(hRluc)报告基因的活性差异来反映T7 RNAP驱动T7启动子下游基因的能力。【结果】本研究成功扩增了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基因组中T7 RNAP基因,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了滴度为1.0×10^(8)TU/mL的重组慢病毒。成功筛选到BHK-21-T7 RNAP细胞株,此重组细胞株经RT-PCR扩增能够检测到T7 RNAP的特异性DNA序列。将含有T7启动子驱动的hRluc的质粒(pT7-hRluc)转染此细胞株后发现,BHK-21-T7 RNAP细胞株中hRluc的活力与空白对照组BHK-21细胞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稳定表达T7 RNAP的BHK-21细胞株,且所筛选的BHK-21-T7 RNAP细胞株中的T7 RNAP能够驱动pT7启动子下游基因hRluc的转录,研究结果为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平台建立奠定了细胞基础。
    • 徐康乔; 韦雅芹; 周长喜; 夏世金
    • 摘要: 目的构建过表达大鼠Ctnnb1 (catenin beta1)慢病毒载体,建立过表达Ctnnb1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稳转株,为后续研究过表达Ctnnb1的MSC产生的外泌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PD-PH)的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Ctnnb1基因全序列,将序列插入PGMLV-18844:PGMLV-CMV-MCS-3×Flag-PGK-Puro载体,构建PGMLV-CMV-Rat;tnnb1-3×Flag-PGK-Puro慢病毒表达质粒,质粒瞬转293细胞后,使用Western Blot验证其过表达效率。再将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包装病毒。包装的过表达慢病毒和阴性对照病毒感染大鼠MSC,再次使用Western Blot测定其过表达效果。结果经测序分析,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GMLV-CMV-Rat;tnnb1-3×Flag-PGK-Puro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该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293细胞,构建的载体能高效过表达Ctnnb1;过表达Ctnnb1的慢病毒感染大鼠MSC后,得到过表达Ctnnb1基因的大鼠MSC稳转株。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过表达Ctnnb1慢病毒及其稳转大鼠MSC株。
    • 贺鑫梅; 王媛; 冯耀元; 毛莹莹; 邢晓娅; 向虹怡; 郭晓宇; 韩英浩; 金美华
    • 摘要: 为了建立PrxⅡ敲降的稳定细胞系并探究人肝细胞中PrxⅡ对过氧化氢(H_(2)O_(2))的清除作用,使用空白慢病毒载体和含Sh-PrxⅡ的慢病毒载体侵染人肝细胞系QSG-7701,利用流式细胞仪以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rxⅡ蛋白信号,然后用不同浓度的H_(2)O_(2)处理Scramble(空白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和Sh-PrxⅡ(含Sh-PrxⅡ的慢病毒载体),MTT assay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PrxⅡ被敲降,同时随着H_(2)O_(2)的处理浓度的增高,PrxⅡ敲降后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由此得出结论,Prx稳定敲降的QSG-7701细胞系成功建立,并且敲降PrxⅡ后QSG-7701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
    • 任同伟; 覃念; 全东群; 谢欣; 王豪; 王玉旭; 陈樱; 欧阳康; 黄伟坚; 韦祖樟
    • 摘要: 为了构建稳定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以PRRSV全长感染性克隆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PRRSV N基因,将N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Lenti-CMV-N,利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表达N蛋白的慢病毒颗粒,将慢病毒颗粒转导至Marc-145细胞,用潮霉素B初步筛选阳性细胞,采用终点稀释的方法筛选出稳定表达PRRSV 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通过的PCR扩增N基因和测序表明细胞系基因组中存在N蛋白编码序列,IFA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了N蛋白在细胞系中稳定表达。为此,我们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PRRSV N蛋白的Marc-145细胞系。
    • 秦登利; 高锦
    • 摘要: 目的构建眼发育缺失1(Eya1)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探讨过表达Eya1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MES23.5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Eya1基因的慢病毒,并感染MES23.5细胞,筛选稳定表达Eya1的细胞株;6-OHDA药物处理诱导MES23.5多巴胺能细胞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过表达Eya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Hoechst 33258)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Eya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酶切电泳显示目的基因重组至慢病毒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Eya1基因过表达载体与Eya1基因编码序列完全一致;CCK-8显示6-OHDA药物处理后过表达Eya1组的细胞活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过表达Eya1组的细胞核浓缩聚集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过表达Eya1组中Bcl-2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Bax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过表达Eya1的MES23.5细胞株,Eya1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拮抗6-OHDA诱导的MES23.5多巴胺能细胞的凋亡。
    • 陈丽萍; 肖婷; 邓懋清; 谢珊珊; 吴定昌
    • 摘要: 目的构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1165G>C)基因多态性稳定过表达的心肌细胞模型,为其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方法将ADRB1cDNA克隆片段和PMT399载体连接后获得pSE4077和pSE4078重组质粒,再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液感染H9C2细胞,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筛选稳转细胞株。结果pSE4077和pSE4078组的ADRB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的细胞对照组和转染空病毒的对照组,且pSE4078组也高于pSE4077组。结论基于H9C2细胞株的ADRB1基多态性稳定过表达模型构建成功。
    • 唐志明; 林栩; 梁钊; 王晨; 韦美理; 王蓉; 吴昱升; 黄慕源
    • 摘要: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55的AB 8/13细胞株(AB 8/13-LV-has-miR-155)和稳定敲低miR-155的AB 8/13细胞株(AB 8/13-LV-has-miR-155p inhibiton),为研究miR-155在足细胞焦亡和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AB 8/13细胞,使用不同浓度嘌呤霉素刺激AB 8/13细胞48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B 8/13细胞的死亡情况;使用LV-has-miR-155阴性对照病毒、LV-has-miR-155-5p inhibiton阴性对照病毒分别感染AB 8/1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B 8/13细胞的状态和感染效率;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细胞株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稳定细胞株的miR-155表达量。结果 在3.5μg/mL及以上浓度的嘌呤霉素作用于AB 8/13细胞48 h后,所有细胞全部死亡。LV-has-miR-155慢病毒感染AB 8/13细胞的感染效率达到80%的最佳条件为在含HiTransG P的完全培养基中进行感染,MOI为10;LV-has-miR-155-5p inhibiton慢病毒感染AB 8/13细胞的感染效率达到80%的最佳条件为在含HiTransG A的完全培养基中进行感染,MOI为100。qRT-PCR结果显示AB 8/13-LV-has-miR-155细胞株的miR-155表达量明显升高,AB 8/13-LV-has-miR-155p inhibiton细胞株的miR-155表达量降低。结论 成功构建AB 8/13-LV-has-miR-155稳定细胞株和AB 8/13-LV-has-miR-155p inhibiton稳定细胞株,为进一步探究miR-155在人足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胡仲琳; 刘伟才
    • 摘要: 目的:验证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amelogenesis imperfecta,AI)相关基因FAM83H突变(c.1354C>T,p.Gln452*)后的功能。方法:构建FAM83H突变(c.1354C>T,p.Gln452*)和空白对照野生型慢病毒载体;应用转染技术感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EK293T),对转染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细胞中FAM83H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检测转染后的细胞中FAM83H蛋白细胞定位的改变。结果:慢病毒转染HEK293T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FAM83H突变细胞中,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AM83H突变后,胞内定位改变,主要在胞核表达,少量表达于细胞质,提示FAM83H胞内作用位点的改变可能导致釉质钙化不全。结论:突变FAM83H改变了其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为进一步理解FAM83H突变导致AI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 李雅婷; 张靖; 江海圳; 高登科; 李超; 靳亚平; 陈华涛
    • 摘要: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小鼠Nr1d1基因序列信息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构建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优的小鼠Nr1d1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方法】对小鼠Nr1d1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合成4对小鼠Nr1d1基因的特异性shRNA序列和1对无义序列;分别将它们连接至pCD513B-U6慢病毒干扰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通过PCR及测序鉴定,分别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D513B-U6-shRNA-Nr1d1-1(sh1)、pCD513B-U6-shRNA-Nr1d1-2(sh2)、pCD513B-U6-shRNA-Nr1d1-3(sh3)、pCD513B-U6-shRNA Nr1d1-4(sh4)和pCD513B-U6-shRNA-Nr1d1-NC(shn);将重组质粒和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收毒后将病毒颗粒感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HEK293T细胞和NIH3T3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结果】小鼠Nr1d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848 bp,编码615个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含量最高(14.0%),色氨酸含量最低(0.5%);小鼠Nr1d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大鼠、人及黑猩猩的相似性分别为94.8%、90.0%和90.0%;NR1D1蛋白可能与ARNTL、NCOR1和NPAS2等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成功构建4个小鼠Nr1d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将它们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将病毒颗粒感染NIH3T3细胞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对照组shn相比,慢病毒干扰载体sh2、sh3、sh4均能有效下调NR1D1蛋白的表达,且sh3的干扰效率最高。【结论】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Nr1d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筛选验证了其在NIH3T3细胞中的干扰效率,并对小鼠Nr1d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小鼠Nr1d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前期理论基础和关键材料支撑。
    • 郭健强; 周家伟; 王清森; 胡春晓; 刘亚峰; 苏忆欣; 张文婷; 王雪芹; 吴静; 胡东
    • 摘要: 目的:研究慢病毒沉默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敲低肺癌细胞系A549中PRDX4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验证转染效果;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分析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沉默PRDX4的肺癌细胞系;慢病毒感染后A549细胞PRD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与BC组和NC组相比,Sh组细胞p-ERK1/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沉默PRDX4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