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9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70837篇;相关期刊307种,包括光明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第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相关文献由1423位作者贡献,包括范立君、郑永锋、臧运华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2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0837 占比:98.84%

总计:71667篇

慢性脑供血不足—发文趋势图

慢性脑供血不足

-研究学者

  • 范立君
  • 郑永锋
  • 臧运华
  • 李永强
  • 郑志轩
  • 韩涛
  • 黄海量
  • 刘国荣
  • 周喜燕
  • 李建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丽鹤; 方晓康; 张洪妹; 牛媛; 刘秋武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正常组44例(IMT<1 mm)、内膜增厚组41例(1 mm≤IMT<1.5 mm)、斑块形成组41例(IMT≥1.5 mm)。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将斑块形成组患者分为易损斑块亚组18例,稳定斑块亚组23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LTB4、MMP-9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TB4、MMP-9水平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LTB4、MMP-9水平依次升高(F/P=95.143/<0.001、68.548/<0.001);易损斑块亚组血清LTB4、MMP-9水平较稳定斑块亚组明显升高(t/P=10.237/<0.001、8.402/<0.001);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血清LTB4、MMP-9水平升高均是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OR(95%CI)=1.182(1.119~1.542)、1.419(1.128~1.759)、1.651(1.271~2.137)、1.748(1.353~2.284)];血清LTB4、MMP-9水平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821、0.879,二者联合高于单独诊断(Z/P=13.563/<0.001、18.208/<0.001)。结论血清LTB4、MMP-9水平与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二者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生物标志物。
    • 韩立波; 刘红钊; 翟婕妤
    • 摘要: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CCCI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7例。常规组采取尼莫地平片、阿司匹林片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两组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较常规组改善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常规组的78.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CCI可调节血流动力学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疗效。
    • 杨平; 刘洁; 韩彦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干预策略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CCCI患者138例,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三位一体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头晕发作频率、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心理状态[焦虑(STAI)、抑郁(CES-D)]、生活质量(QLQ-C30)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头晕发作频率较少,持续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STAI、CES-D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护理干预策略可减轻CCCI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 高海军; 娄国梁; 查远琼; 陈永; 袁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银杏达莫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皮疹、心悸及发热等);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及C反应蛋白质(CRP)变化;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左侧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相比,灯盏花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 董歌
    • 摘要: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银杏叶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CCCI致VCIND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6例。常规干预基础上,单一组采用银杏叶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采用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2周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神经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髓鞘碱性蛋白(MBP)]。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单一组的77.78%(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MMSE、ADL评分高于单一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短于单一组(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血清NSE、S100β、MBP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银杏叶片治疗CCCI致VCIND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李建章; 张杰文; 刘恒方
    • 摘要: 1前言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的定义缺乏统一标准,相关类似的名称众多,譬如“慢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慢性低灌注状态”“脑供血不足”等[1]。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及1995年中国分别从脑血管病分类中剔出了上述名词[2-3],但日本于1991年将这一类疾病正式命名为“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4-5]。
    • 刘颖; 刘伟
    • 摘要: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眩晕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ACA、MCA、PCA及BA的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黄利娜; 屈晶
    • 摘要: 目的:探究脑心通胶囊联合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1例。常规组采用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基底动脉血管阻力指数,血管搏动指数,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脑动脉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16%高于常规组72.13%(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底动脉血管阻力、血管搏动、TC、LDL-C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有很好的效果。
    • 吕阳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53例)给予针对性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负性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依从性(98.11%)高于对照组(84.91%)(P<0.05);研究组头晕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服务可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 陈杰; 李荣; 杜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8年7月到2020年3月开展,共纳入200例观察对象,均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于上述时间段在本医院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对象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比照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情况.结果:相比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降低幅度更大,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具有理想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值得广泛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