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思维与智慧、政府法制、青年博览等; 恻隐之心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易中天、刘清平、晏建怀等。

恻隐之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96.96%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3.04%

总计:230篇

恻隐之心—发文趋势图

恻隐之心

-研究学者

  • 易中天
  • 刘清平
  • 晏建怀
  • 暗香
  • 朱绍华
  • 李晓琦
  • 汪天翼1
  • 游宇明
  • 牛体亮
  • 玄洪彤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农夫看到猎人的网子里有一只老鹰。而那只老鹰的翅膀受伤了,正在网子里伤心地哭泣。农夫见状便动了恻隐之心,对猎人说:"老哥,把这只老鹰卖给我吧,我很喜欢它。"猎人同意了农夫的请求。农夫把老鹰带回家,为它洗净了伤口,包扎好后还给它喂了一些粮食。老鹰在农夫的精心照料下,伤口好得很快。有一天,农夫从地里回来,发现老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他家飞走了。
    • 摘要: “不刊之论”的“刊”要与“不堪”的“堪”进行区分。“雄才大略”的“才”不要写作“材”。“兴高采烈”的“采”不要写作“彩”。“沧海桑田”的“沧”是三点水旁,不要写作草字头。恻隐之心的“恻”是竖心旁,不要写作单人旁。“自学成才”的“才”不要加木字旁。“嗤之以鼻”的“嗤”不要写作排斥的“斥”。“不可思议”的“议”不要写作“异”。“麻木不仁”的“仁”不要写作“忍”。“才疏学浅”的“才”不要写作“材”。
    • 关朝
    • 摘要: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情感本位的德性伦理学,具有鲜明的情感特征。恻隐之心从道德起源的角度为儒家伦理思想贴上了情感性的标签,由仁及礼的逻辑路径则使天然的道德情感由情感表达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认同;而以孝道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在社会范围内的引申与扩充,使道德情感冲破了现实的血亲关系范围的束缚;诚这一理念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断强化,则见证了道德情感从天然情感向形上本体的超越。中华民族在这一独特的伦理氛围中逐渐形成了家国一体、心怀天下的传统价值取向,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更是深深植根于儒家伦理的精神传统之中。
    • 羊白
    • 摘要: 我表叔,退休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却屡屡被骗。前几天,他买菜回来,街上有个卖手机的,说是捡来的品牌手机,超低价出手。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骗局,只是看个热闹,结果还是一步一步中了套。家里人批评他,他不服气,说,我又不是傻子,我是看那人可怜,急需用钱,动了恻隐之心,结果,就上当受骗了。《酲世恒言》里有个有趣的故事,说一个叫薛某的唐朝进士,因病发烧,高烧到第七天,渐入睡梦,梦中自己燥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遇一老者在船上垂钓。
    • 尹沫淋
    • 摘要: 自古以来,除了医术,医生的医德也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不乏一心赴救、不计个人得失的感人故事。医者对自己也有着道德层面的要求,所以,孙思邈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成为医者时刻不敢忘怀的"座右铭"。医者的温情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从器物都能感知得到。
    • 肖承悰
    • 摘要: 我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在我的记忆中,中医的启蒙都是从医德教育开始。每位学医人首先要把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倒背如流,把明代医学家裴一中关于从医者的至高标准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每当医生面对患者时,都会想到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诺"。每当鄙薄技术,见异思迁时,都会想起"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每当有所进步而沾沾自喜时,都会想起"医乃神圣之业,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 周丽虹
    • 摘要: 雪嬷嬷是我幼年时的保姆,在角美老家的乡下,她比我父亲大不了多少,我却叫她“嬷嬷”,大概是辈份的缘故吧。雪嬷嬷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当我保姆时她最小的儿子仅大我五岁。雪嬷嬷那时并不缺钱用,带孩子也已经带腻了,但是当父亲抱着仅六个月先天不足又母乳不足的我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却对我动了深深的恻隐之心,“这孩子与我有缘!”
    • 黄朝忠
    • 摘要: 一只老鹰发现农家门前有一只小公鸡在地上觅食,便俯冲下来抓捕。小公鸡吓得魂不附体,一个劲儿地求饶。老鹰见小公鸡嘴甜如蜜,就动了恻隐之心。小公鸡见老鹰不想吃他了,就放声高歌起来。老鹰飞走了,小公鸡还站在原地抻长脖子一个劲地高歌猛唱,归来的主人问他为啥这样高兴,他指着天空说,“我刚刚赶跑了一只老鹰,能不高兴吗?”
    • 李景阳
    • 摘要: 说到同情心,有人说是美德,我说不是,同情,是人的天性。你看马路上有人倒地、众人不敢相扶,那是因为怕被讹住,其实看似冷漠的围观者都有恻隐之心。为啥?只因为,他们与倒地者是同类。可以设想,若在郊野,有一个人跟一只狼搏斗,旁边为之捏一把汗的,肯定是人而不是狼。
    • 何慧娟
    • 摘要: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吕氏春秋》有言:“言之易,行之难。”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