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万物之灵

万物之灵

万物之灵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政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6篇、专利文献948909篇;相关期刊378种,包括中国天主教、前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 万物之灵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平、毕淑敏、从维熙等。

万物之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6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948909 占比:99.93%

总计:949555篇

万物之灵—发文趋势图

万物之灵

-研究学者

  • 周国平
  • 毕淑敏
  • 从维熙
  • 季羡林
  • 李乔
  • 杨绛
  • 沈栖
  • 韩美林
  • 乔新生
  • 伍茂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戴荣里
    • 摘要: 人类从自然中走来,难道不应该从自然中寻找一些修身之道吗?为什么现代人专门与自然作对、和自然越来越远呢?最近阅读《群书治要》有些体会,圣人先贤的修身之道,是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人类尊敬自然,向自然学习,才能成为天地间的万物之灵长。这是自然之道,也是人伦之道,更是修身之道。
    • 摘要: 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一直拥有两种资源。一是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从广义上说,这是人类和一切地球生物生存的依托和基础,如阳光、空气、河流,山林、矿藏等;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资源,包括语言、文字、工具、科学、思想、知识、教育、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城市、乡村、人工驯化的动物与农作物、饮食、建筑、交通、服饰等。如果没有后一种资源,人类就不可能成为有能力开发各种自然资源的“万物之灵”,也不可能成为拥有文明的地球生物。为此,文化资源才是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力量,这就是文化的独特性和本质性。
    • 邵亦楠
    • 摘要: 水孕万物之灵。借水寓情是绘画、音乐以及诗词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其中,音乐作曲与水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借助水之意象创作出许多经典作品。因此,探寻音乐作曲艺术中的水文化,有助于充分挖掘音乐作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对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水文化丛书编委会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的《水与音乐》一书,从民歌、曲艺、戏曲以及乐器四个维度,深入赏析关于水的音乐作品,详细阐释水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 董平
    • 摘要: 所谓“汉语哲学”,不只是用汉语来书写哲学或表达哲学思想,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应当是汉语言本身与哲学之关系,或者汉语言本身所体现的哲学问题。作为完备的象形-表意系统,汉字深刻体现了华夏先民对于存在的独特领悟,是人以主体身份为自然立法的明确凭据。《礼记》说,“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阴阳之交”“五行之秀气”,也即后来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是天地万物之灵性的精华,“故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实在是中国文化最为透辟的关于人的理解。人之所以可能成为“天地之心”,则是因为人作为“二五之精”之所凝萃,是通过人本身的特殊方式来实现其生存的,故谓“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这里的“别声”,我认为即是指语言;“被色”则是指服饰。食物、语言、服饰三者,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人能够实现其生存之特殊样态的本质力量来加以确认的,因此是足以把人从自然界其他一切万物中区别出来的充分标志。
    • 甘肃林业科技编辑部
    • 摘要: 天地无私,万物一体,未为猫增,未为鼠减。人类,褪祛昧蒙,万中脱颖,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明人类发扬智慧,逐渐自居为万物之灵,尽启四力,强大到足以改天换地,却突然发现地球只有一个,随意改变不得了。文明需要生态,生态需要文明,否则造下罪孽尚不自知。人类从生态中走向文明,更需走向生态文明,把宇宙孤岛建成智慧地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类文明的初心是什么?为此,本期特安排一组三篇稿件,分别讨论鼠、犬、猫与人类的共生协同进化问题,以期探究人类文明歌于斯、哭于斯的生态原真意义。
    • 计文君
    • 摘要: 引言若要人只举出一部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名著,大概率会是《红楼梦》。若把文学限定为小说,则几乎肯定是《红楼梦》。为什么是《红楼梦》?但凡读过中学的人,基本都知道答案。只是那答案,多半如回答智人如何成为了地球这颗行星上居于统治地位的物种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发达的大脑,会使用语言和工具,物竞天择,我们演化成为了万物之灵长。
    • 孙绍振
    • 摘要: ―、交流之难和万物之灵的局限。幽默和雄辩在社会生活中,属于人际交流范畴。人需要交流,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交流之难,也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关于人,自古以来,有许多定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无毛的两足动物”。这个定义挺好玩。两足动物很多啊,所有的鸟类,鸡啊,麻雀啊,猫头鹰啊,天鹅啊,都是,但是,它们都有羽毛。
    • 戴兆国; 王玉侠
    • 摘要: 人起源于世界.万物的运化造就了人的存在.判断人在宇宙及万物中的存在位格,是哲学思考不断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皆备于我、人是万物之灵,这些命题从不同角度确立了人的地位,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人的存在位格.无限提升人的存在位格,不能合理安顿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将人看作万物之子,确立人在宇宙中看护、陪护、养护万物的职责,就有可能合理处置人与万物的关系.人在宇宙中位格的合理确定,有助于新的人类学观点的展开.
    • 摘要: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囚犯瑞德的经典台词。这句话精准地的道出了生命的意义所在。神龟虽寿,犹有尽时。世间生灵从出生起就如同被判“死缓”,一步步靠向死亡的整个过程则是“活着”。如何在“死缓”之时“活”出价值,成为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一生所寻求的终极母题之一。
    • 杨梓鑫
    • 摘要: 米奇·阿尔博姆:《弗兰基的蓝色琴弦》米奇·阿尔博姆:美国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慈善活动家。其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高踞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4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文字,全世界累计销量超过1100万册。代表作有《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时光守护者》等作品。阿尔博姆的作品几乎都是直问生死,帮助读者走出困境,领悟人生的本质。故事或以死亡开端,或以死亡结束,却让读者阅读时不觉惊悚恐惧,相反倍感慰藉。在文字中蕴含着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哲学智慧、深沉的人文关怀及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