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损伤
急性脑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998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社区医师、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2012军队重症医学论坛、2016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急性脑损伤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凤和、郭彩霞、张立克等。
急性脑损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89篇
占比:99.56%
总计:30122篇
急性脑损伤
-研究学者
- 杜凤和
- 郭彩霞
- 张立克
- 孙异临
- 岑伟培
- 李仕卓
- 罗维平
- 詹传伟
- 赵永耀
- 郑仲贤
- M·玛切奇尼
- 书国伟
- 何欢欢
- 刘伟林
- 刘凤英
- 刘恩合
- 刘浩
- 劳传毅
- 孙阳阳
- 张丽娜
- 张恒
- 张珏
- 张静
- 彭文勇
- 杨军
- 杨喜民
- 王晓峰
- 王永安
- 艾宇航
- 芦玲巧
- 蒋渊
- 费智敏
- 郭凌霄
- 陆敏
- 陈春光
- 陈瑞芬
- 隋昕
- 骆媛
- 高翔
- 黄昌琴
- A·B·克莱因
- A·N·克拉克森
- B·弗吕隆德
- CHENChong-Hong
- CHENChong-hong
- Colaf.emina J.F.
- FEI Zhimin
- J.P. Leite
- J·M·霍尔顿
- Lattuada M.
-
-
范艳;
林丽;
吴雅君
-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和最大化人文关怀实施早期舒适化(eCASH)护理模式下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维持镇静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镇静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文昌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损伤需镇痛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eCASH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维持镇静,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或抗血小板等综合常规治疗。并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深度。对比两组患者镇静T0、T1、T2、T3的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BIS、动脉血气分析、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T2、T3 BIS指数、GCS、RAS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T3心率、平均动脉压、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T2、T3 APACHEⅡ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T1、T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T3氧合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T1、T2、T3中心静脉氧饱和度、颈内静脉氧饱和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CASH护理模式下更能提升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维持镇静在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的镇静效果,生命体征更平稳、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更大,更利于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及正常氧合、脑功能恢复,减轻中枢神经损伤,保护脑细胞,加快机体恢复。
-
-
蓝天;
翟芳芳
-
-
摘要:
目的对比常规镇静与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镇静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镇静,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目标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脑氧代谢指标[动脉血乳酸(Lac)、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颅内压(ICP)]。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目标达标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治疗中,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可稳定浅镇静状态,改善患者的脑氧代谢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应用效果优于常规镇静。
-
-
赵凌云;
朱文珍;
覃媛媛;
张妍;
张巨;
朱文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相关急性脑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VID-19合并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患者均行胸部和头颅CT检查,其中1例行MRI检查.所有患者COVID-19鼻咽拭子核酸和血清特异性抗体均为阳性.记录患者发生急性脑损伤最近时间点的超敏反应C蛋白、血沉、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D二聚体定量、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搜集患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结果:脑部影像表现为脑出血1例(11.1%),脑梗死6例(66.7%),炎性脱髓鞘改变1例(11.1%),脑膜炎、血管炎及脑室出血1例(11.1%).8例(88.9%)患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史,1例(11.1%)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史.9例(100%)患者均有超敏反应C蛋白升高,8例(88.9%)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升高,6例(66.7%)患者NT-proBNP升高,8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3例(33.3%)患者最终死亡,6例(66.7%)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结论:COVID-19相关急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为脑梗死、脑出血、炎性脱髓鞘、脑膜炎、血管炎等;在诊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并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
-
冯硕;
陈金晓;
郑萍;
刘硕;
孙静;
陈倩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伴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住院资料、住院花费、出院转归等资料,并对比其中伴PSH症状患儿[PSH(+)组)]与不伴PSH症状患儿[(PSH(-)组)]间上述资料的差异.结果 PSH(+)组患儿9例(PSH发生率为22.5%),其中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5例、急性坏死性脑病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2例;PSH(-)组患儿31例,其中代谢性脑病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19例、抗NMDAR脑炎3例、急性脑梗死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急性坏死性脑病1例、重型闭合型颅脑损伤1例.PSH(+)组患儿中抗NMDAR脑炎比例高于PSH(-)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于PSH(-)组,住院时间长于PSH(-)组,住院花费高于PSH(-)组,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PS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H在急性脑损伤患儿中并不少见,且可导致患儿的意识障碍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花费增高、预后变差,从而造成家庭及社会负担加重.
-
-
张素杰;
乔于娟;
仲瑞普
-
-
摘要: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9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初级创伤救治院前急救护理,可提高其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
陶红莉;
鲁晓波;
吴怡;
孙帼英;
黄刚;
宋雷
-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Tau,高迁移率组蛋白B1(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联合检测判断急性脑损伤(acute brain injury,ABI)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0年4月咸阳市中心医院168例A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记录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au和HMGB1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ABI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Tau和HMGB1联合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 168例患者中36例发生认知障碍,为观察组,另13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血清Tau和HMGB水平分别为347.84±75.51pg/ml和6.79±2.29μg/L,对照组分别为298.67±80.16pg/ml和4.96±1.08μ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6.84,均P0.05).结论 血清Tau和血清HMGB1联合检测对判断ABI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具有较高准确性.
-
-
付俊鲜;
杨光路;
多红英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ABI)患儿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 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损伤患儿为ABI组,另选取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100β、NSE水平.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将ABI患儿分为重度脑损伤组(n=26)、中度脑损伤组(n=35)、轻度脑损伤组(n=39),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ABI患儿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6)和预后良好组(n=74),分析血清S100β、NSE水平与ABI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BI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BI患儿血清S100β和NSE水平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BI患儿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521,0.643,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葡萄糖(GLU)(OR=1.631,95% CI:1.278~2.082)、S100β(OR=1.907,95% CI:1.558~5.877)、NSE(OR=2.896,95% CI:1.193~7.029)为ABI患儿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100β+ NSE(AUC=0.932,95% CI:0.875 ~0.969)预测ABI患儿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S100β(AUC=0.728,95% CI:0.643 ~0.803)、NSE(AUC=0.808,95% CI:0.729~0.871)单独预测.结论 ABI患儿血清S100β、NSE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BI患儿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能提升诊断价值.
-
-
梁新宜;
但炜;
练欢;
姜代分
-
-
摘要:
急性脑损伤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情况,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两个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皮层扩散性去极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导致急性脑损伤的疾病中,是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机制.本文对皮层扩散性去极化在急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胡丽杰
-
-
摘要:
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ation Therapy,HBO)在脑损伤早期对神经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能够改变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更大的时间窗口,保护大脑免受继发性损伤。本文综述了成人脑损伤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对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
-
-
涂心明;
杨为民;
郭绍芳
- 《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孕酮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缺氧缺血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新生大鼠脑内HIF-1a表达的变化,通过注射孕酮观察其对大鼠脑内HIF-1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孕酮可促进大鼠脑内HIF-1a的表达在急性脑损伤初期对脑皮质起到保护作用.结论:孕酮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其上调HIF-1a的表达实现的,此结论为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理论依据.
-
-
李海玲;
缪文丽;
任红贤;
林慧艳;
莎宁
- 《2012军队重症医学论坛》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rn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脑损伤昏迷患者61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5例)和死亡组(36例).于入ICU3d内或停用镇静剂24h后持续12h监测BIS,取其均值(BISmean),并记录BIS最大值(BISmax)和最小值(BISmin).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存活概率(P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于监测当日取静脉血检测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BISmean与GCS评分、S100蛋白、NSE水平的相关性.rn 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7.36±5.99比23.28±6.69),PS明显低于存活组(0.31±0.17比0.49±0.19),住ICU时间(d)明显短于存活组(6.33±4.48比27.88±54.46),P<0.05或P<0.01.②死亡组BISmean、BISmin、BISmax、GCS均明显低于存活组[BISmean:35.45±28.31比55.91±17.53,BISmin:22.39±24.83比39.68±15.72,BISmax:51.92±34.24比74.84±16.58;GCS评分(分):3.64±1.19比5.60±2.22],P<0.05或P<0.01;血清S100蛋白、NSE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S100蛋白(μg/L):7.54±10.49比1.18±1.57,NSE(μg/L):120.74±109.01比49.83±54.94],均P<0.01.③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BISmean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06),与S100蛋白、NSE水平呈负相关(r1=-0.418,P1=0.001;r2=-0.290,P2=0.023).rn 结论:BIS监测具有无创、直观、易于操作、可连续监测的特点,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早期客观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