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1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篇、专利文献460648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现代医院、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等;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昌凤、杨建英、孙佩华等。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0648篇
占比:99.99%
总计:460710篇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研究学者
- 刘昌凤
- 杨建英
- 孙佩华
- 张丽梅
- 张喜峰
- 张宝银
- 梁飞虎
- 程岩
- 等
- 蔡春水
- 袁庆海
- 赵国红
- 邱国华
- 于顺礼
- 仇永妹
- 余志辉
- 关淑慧
- 刁胜林
- 刘勇
- 刘峰
- 刘文辉
- 刘药石
- 占娜
- 卢士海
- 史亚男
- 叶丽芬
- 叶伟龙
- 吕文静
- 吴大军
- 吴泓
- 唐根
- 唐珍珍
- 唐盛平
- 夏大中
- 姜含芳
- 孙博
- 孙志群
- 孟青
- 季月英
- 尹灵朔
- 崔巍
- 崔志慧
- 弋石泉
- 张伟
- 张利文
- 张大华
- 张振杰
- 张文
- 张晓忠
- 张玉双
-
-
姜含芳;
唐根;
陈虹宇;
朱纯青;
孟青;
唐盛平;
陈运生
-
-
摘要:
cqvip:化脓性骨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致病菌可穿入关节,在关节滑膜和关节液中繁殖,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并关节炎如未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骨关节功能,甚至危及生命^([1])。
-
-
李方元;
孙志群;
孙博;
秋鹏;
王富娟;
田军
-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7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于发病后3~14天均行MRI检查,其中12例行X线摄影检查,5例行CT检查.结果 12例X线摄影结果显示发病10天内均无异常发现,14天2例可见干骺端骨质模糊、稀疏;5例CT结果显示,1例发病7天内无异常发现,4例发病10天后可见于骺端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周围肌间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MRI结果显示发病3~4天后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表现为片状T1WI稍低信号、FS-T2WI均匀高信号,5~7天可见不均匀斑点状和蜿蜒迂曲的条状混杂信号以及骨膜水肿,8~14天可见粗大的迂曲管条状等低T1WI和等高T2WI信号,骨膜下脓肿形成.结论 急性骨髓炎早期3~4天时MRI即有异常表现,表现为骨髓水肿,约1周后出现斑点状和迂曲管条状混杂信号颇具特征,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
李晓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S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ASO患者为ASO组,56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分析ASO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对象及ASO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MRI联合血清CRP、PCT对ASO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对ASO的检出率为96.59%,其中83例患者发病2 d内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软组织界限模糊,T2WI呈略高信号;80例患者发病3 d内可见骨髓异常信号影,T1WI信号稍缩减,T2WI信号稍提升,STIR上更明确,随病程延长,信号变化越显著;85例患者发病6~14 d内可见明显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表现为骨膜、软组织、肌肉间隙均有不同程度脓肿,长T1呈低信号,长T2呈高信号.ASO组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PCT、MRI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5、0.967、0.983、0.989,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MRI可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联合血清CRP、PCT水平可提高对ASO的诊断价值.
-
-
-
刘峰
-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MRI诊断早期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 1年7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分别接受X线、CT、MRI等影像学手段的检查,总结分析不同方法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并对其在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等方面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计算各自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患者的穿刺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别比较X线、CT、MRI的影像学诊断准确度,可见其分别为56.0%、68.0%和96.0%,其中,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8.0%、60.0%和32.0%,骨髓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20.0%、32.0%和96.0%,无论是总的诊断准确率还是软组织、骨髓的异常检出率均有MRI显著高于CT和X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应用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的骨髓异常、软组织病变情况进行充分显示,诊断准确率高,与X线及CT诊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丰富信息,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
-
张玉双
-
-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53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X线检查提示,发病12d内仅见局部软组织肿胀;MRI结果,在发病2d内均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发病3d内90.6%的患者骨髓内可见异常信号影,发病6~14 d内96.2%的患者可见明显骨膜反应及骨质破坏;MRI诊断准确率100.0%,高于X线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SO早期诊断中优于X线,可作为临床早期治疗的影像学依据.
-
-
李春阳
-
-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初期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五味消毒饮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WBC及中性粒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初期效果较好,可改善血象,抑制炎症的发展.
-
-
张琳
-
-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来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散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组间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药物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沉(ESR)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缓解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局部压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病原菌的进一步滋生,降低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
-
-
陈志军;
杨彪;
张大华;
张利文;
黄涛
-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取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深部分泌物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8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8种110株:其中7例同时培养出3种细菌,15例同时培养出2种细菌,58例培养出1种细菌.110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55株,占50.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占25.5%;革兰氏阴性(G-)菌52株,占47.3%,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25.0%.真菌3株,占2.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最敏感,耐药率为7.1%,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2.9%;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头孢哌酮最敏感,耐药率为7.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2.3%.结论:化脓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的占比基本持平,大多数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
-
-
-
- 胡鲲
- 程刚
- 任一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4.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中药原料七叶一枝花、山枝仁、石柱花、夏枯草、鱼腥草、野堇菜、野菊花、黄丝线、毛叶三条筋、木莲蓉、弹匠棰、生老虎、蓖麻子、白降丹、桐油、聚丙烯酸钠、明胶、甘油、甘羟铝、尼泊金乙酯制备而得,本发明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具有良好的热解毒,提脓祛腐,活血生肌,强筋健骨之功效。本发明临床上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