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思辨哲学

思辨哲学

思辨哲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0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国民族高等教育高峰论坛等;思辨哲学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卜祥记、徐娜、王平等。

思辨哲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54.3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1%

专利文献>

论文:110 占比:45.27%

总计:243篇

思辨哲学—发文趋势图

思辨哲学

-研究学者

  • 卜祥记
  • 徐娜
  • 王平
  • 乌峰
  • 刘秀萍
  • 吉日嘎拉
  • 曾志浩
  • 李晓江
  • 杨楹
  • 肖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雨墨
    • 摘要: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视真理与信仰为本体对象,谢林主张用天才的“理性直观”来把握真理与信仰的内容,从而导致了哲学在真理和信仰面前,要么沦为超越知识界限的“不可知”,要么走向了超越逻辑的神秘主义。黑格尔在思辨思维的层次上,完成了真理与信仰的基于“绝对理念”的统一。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是纯粹真理本身,信仰以表象的方式达至真理,哲学以概念的方式达至真理。黑格尔用“绝对理念”统一了“宗教之信”与“哲学之真”。但是,黑格尔的“现实的自我意识”运动只是“无人身的理性”的自我运动。特别是当真理以“概念”的方式表达、实现时,真理本身更成为一切神秘性中最令人困惑的神秘物,而这也正是黑格尔真理与信仰思辨统一的局限所在。
    • 董达; 陈巍
    • 摘要: 英国过程哲学家怀特海的工作因其思辨哲学的方法论在今天值得被重新发掘和反思,也值得被重新引入意识研究话语体系中。怀特海哲学的意识观大致存在如下三方面理论架构:思辨经验主义(方法论)、思辨的冒险(价值导向)和两视一元论(结论)。其中,思辨经验主义和思辨的冒险更凸显了怀特海哲学的时代意义。在结论上,两视一元论脱胎于两面一元论,它认为每一存在事物皆存在两个相对应的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从历史上看,怀特海基于对柏格森的批判最终提出意识的发生学分析。
    • 寇雪原; 元永浩
    • 摘要: 怀特海的教育观念以其思辨哲学为基础,为教育实践中潜藏的辩证要素提供形而上学解释。深刻阐释怀特海教育观念及其思辨哲学基础,可以发现,其思辨内涵在于秉承思辨逻辑,促成思维知识的普遍性拓展;探索协同概念,促成自由人格的节奏性完善;运用辩证循环,促成文明形态的赓续性发展。借鉴怀特海教育观念透视新时代教育实践的基础性问题,应当以思辨逻辑开显教育实践的宏观任务;以人格完善节奏疏解教育实践的顶层设计;以创造性循环落实教育实践的文明向度。研究怀特海教育观念及其思辨哲学基础,不仅可以澄清教育本质上弥合必然与自由、个体成长与文明进步的内在思辨逻辑,而且为当代教育实践的基础理论建设提供关键参考。
    • 李琨
    • 摘要: 自伊曼努尔·康德于18世纪提出纯粹理性批判之后 , 后经几代哲学家不断完善和发展 , 逐步形成了由纯粹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主义和实践批判主义组成的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批判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体系和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架构中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依托德国哲学家康德先生的相关哲学著作,着重解析批判主义哲学三大现代价值,进一步深化康德批判主义哲学思想的再认识。
    • 龚成军
    • 摘要: 莱布尼茨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之一,他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数学只是莱布尼茨擅长的领域之一,同时他在法律、宗教、政治、历史、文学、逻辑学和思辨哲学等领域中都享有盛名。
    • 杨青
    • 摘要: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述《神圣家族》群众史观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归纳综合法,通过对布鲁诺·鲍威尔英雄史观的批判及其思想渊源的探讨,继而进一步分析了《神圣家族》群众史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同时,群众史观思想奠定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基础,为新形势下人民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高蕊
    •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摆脱了近代以来抽象思辨哲学的困境,并开始创建以实践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的新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本文试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及其可行性进行阐释.
    • 刘秀萍
    • 摘要: 在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马克思与作为其思想形成背景的青年黑格尔派思辨哲学之间的关系引起论者关注,而在二者思想发展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合作的《神圣家族》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但是,鉴于该书实际的写作过程和执笔情形,人们更多地注意到马克思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忽略了恩格斯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的独特价值.事实上,不仅这部书公开出版时恩格斯的名字置于马克思之前,而且从恩格斯单独撰写的、被马克思集中编排在前三章的内容来看,他在诸如工人贫困、"英国的迫切问题"以及柏林大学教师解职事件等问题上的辨析,准确地揭示了思辨哲学的症结,从而奠定了《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旨和基调,这就为马克思接下来在其他章节进一步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进行"细微的分析"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也为"新唯物主义"的建构铺平了道路.
    • 妥建清
    • 摘要: 伊壁鸠鲁哲学作为晚期希腊哲学的代表,是希腊的城邦共同体哲学转变为后城邦个体哲学,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探求普遍性的善的知识之学转为探求个人身体性快感之学的产物.希腊古典哲学以"为人生"为己任,视哲学为灵魂规劝之术,但是伊壁鸠鲁则为生活而哲学,视哲学为"生活的艺术",其以身体性的快感为目的的身体哲学(美学)思想否定灵魂不朽的观点,深入诠释"颓废"时代个体幸福生活的可能.本文分疏了伊壁鸠鲁哲学的转向,以期揭示晚期希腊生活哲学的美学意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