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念珠菌属

念珠菌属

念珠菌属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797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七届中华女性生殖道感染峰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等;念珠菌属的相关文献由8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维达、吕桂霞、沈永年等。

念珠菌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7978 占比:99.72%

总计:88229篇

念珠菌属—发文趋势图

念珠菌属

-研究学者

  • 刘维达
  • 吕桂霞
  • 沈永年
  • 侯天文
  • 冯文莉
  • 刘双
  • 李若瑜
  • 郭宁如
  • 陈伟
  • 陈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樊国艳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学检验联合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方式应用于阴道分泌物念珠菌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阴道疾病患者共计72例,收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展开分析,运用微生物学检验联合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方式,分析乳酸杆菌、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情况。结果对比微生物学检验联合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乳酸杆菌、滴虫性阴道炎与念珠菌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泌物念珠菌诊断中,微生物学检验联合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效果显著,而阴道分泌物标本五联检验方式操作简单,结果判定更加便利。
    • 赵静宇; 陈泉; 马琳琳; 孙欢欢; 祁庆生; 王倩
    • 摘要: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多元醇类甜味剂,具有热量较低、无致龋齿性、口感佳、非吸湿性以及对糖尿病患者安全等优点,已成为大多数保健食品成分的优先选择。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赤藓糖醇的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温和,易于控制,具有更多的生产优势。在本研究中,笔者从蜂巢、土壤和花粉等物质中筛选出了一株赤藓糖醇高产菌株,鉴定其为Moniliella sp.MU1。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育种系统对该菌株进行突变并从中挑选出4种菌株进行发酵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碳源、葡萄糖浓度和金属离子条件都会影响赤藓糖醇的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有利于赤藓糖醇的生产;同时,当提供300 g/L葡萄糖和25 mmol/L Ca^(2+)时,菌株YE-A27的赤藓糖醇产量达到97.6 g/L。
    • 王杰; 李书忠; 孙元亮; 殷楚强; 强炜; 王亭
    • 摘要: 目的探讨真菌性脊柱炎(FS)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确诊的6例FS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致病菌为烟曲霉菌4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2例行抗真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效果可,1例因感染严重死亡。4例采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其中3例效果可,1例确诊烟曲霉菌感染但拒绝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失访。结论FS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易误诊,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FS的金标准。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必需基础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预后良好。
    • 徐仲阳; 吕超亮; 卢公标; 陆继收
    • 摘要: cqvip:1932年,Keating等[1]首次报道脊柱真菌感染,脊柱真菌感染属于系统性感染,复发率和死亡率高于一般细菌感染[2]。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脊柱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美国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显示,真菌感染发生率在过去10年增加了1倍,平均每年发生率约为0.272‰,平均每年增加0.0024‰,年增长率为0.9%[3]。脊柱真菌感染与脊柱结核和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同属于肉芽肿性炎,很难在早期鉴别,诊断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不高,容易导致诊断延误,影响预后[4]。
    • 姬名硕; 王晓东; 帕丽达·阿布利孜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新的致病菌种不断出现,寻求一个适合的真菌感染模型成为研究热点.蜡螟感染模型最初被运用于细菌病原体的研究,相较于传统哺乳动物宿主模型,蜡螟感染模型的优点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成本低、更适合大样本的研究且不受伦理学限制以及与哺乳动物有相似的先天性免疫等.目前,蜡螟动物感染模型已在烟曲霉、念珠菌属、新生隐球菌等真菌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可以通过蜡螟动物感染模型,从细胞、组织水平了解真菌感染宿主后的治病机制,为IFI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 李甘雨; 杨涛; 林昶
    • 摘要: 目的:对全国2010年到2020年14个省份或地区浅部真菌及其致病菌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及临床药品的研发,以期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促进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法以"浅部真菌""真菌病""红色毛癣菌""念珠菌"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查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之间的相关文献,选择对真菌或致病菌进行培养统计分析的文献.统计所选25篇文献中的真菌或致病菌的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省份或地区的优势菌种.结果: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的优势菌种均为红色毛癣菌;除广东为酵母菌属、河北为念珠菌属、新疆为须癣毛癣菌、四川为马拉色菌最高外,其余地区红色毛癣菌总体上是致病率最高的皮肤癣菌,且具有明显优势;南方地区湿热的生活环境成为各大菌种的集中分布的地区,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红色毛癣菌在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数量优势,为优势致病菌种;念珠菌属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为新兴致病菌属,各省份或地区致病真菌菌种组成各有特点.要重点关注并研发抗优势菌种的临床药物;采取严防严控的对策,减少上升菌种的感染率;因地制宜,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研究相应的抗真菌药物;不忽视现有低感染力的致病菌种.
    • 宋悦; 冯文莉
    • 摘要: 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在社会进步、医疗手段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致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亟需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中都有发现,不仅参与念珠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耐药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抑制剂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解决目前抗真菌治疗的难点.
    • 肖典冰
    • 摘要: 目的:探讨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无菌部位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念珠菌,采用念珠菌显色平板、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PCR的方法进行鉴定,用真菌药敏测定试剂盒(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从3887例无菌部位标本中共收集65例念珠菌,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唑类药物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敏感性较好,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念珠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 马亦林
    • 摘要: 耳假丝酵母菌(又名耳念珠菌)是200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的一种真菌病原新物种,因其感染具有多重耐药,深部组织侵袭性感染及病死率高的特征,故被称为“超级真菌”.耳假丝酵母菌可能存在基因组多样性,不同国家的分离株都有不同的克隆,因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其转化为特定的侵袭性、毒性和耐药性的模式.中国大陆曾报道18例,发现首株(BJCA001)的亲缘关系与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国等国家的分离株比较接近,与其他多个国家报道的多重耐药菌株不同.目前使用的传统微生物学鉴定方法难度高,常被误认为是其他酵母菌,特别是希木龙假丝酵母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及核糖体基因r DNA-ITS序列鉴定技术,可快速准确鉴定.耳假丝酵母菌感染主要有两种临床形式:定植与侵袭性深部感染.侵袭性深部感染则表现为多种形式,以血流感染(菌血症)最严重,病死率高(30%~72%).本文就耳假丝酵母菌的特性、鉴定与分类、耐药性、流行与暴发等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蓝雨; 席丽艳; 张军民
    • 摘要: 随着近年来银屑病的发病率逐步增加,关于银屑病病因的研究更加深入.除了遗传、免疫和环境等相关因素,微生物与银屑病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关于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始于19世纪,认为糠秕马拉色菌可能是银屑病的致病因子,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后也有研究指出白念珠菌通过超抗原等作用诱发或加重银屑病.但银屑病患者依据自身IL-17增高的特点可以起到一定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因此真菌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暂无定论.随着近年来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真菌感染仍是银屑病患者不可忽视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之一.明确真菌感染在银屑病患者体内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改善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