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肌病,扩张型

心肌病,扩张型

心肌病,扩张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篇、专利文献933057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心肌病,扩张型的相关文献由16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健、张宇辉、陈金玲等。

心肌病,扩张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933057 占比:99.95%

总计:933499篇

心肌病,扩张型—发文趋势图

心肌病,扩张型

-研究学者

  • 张健
  • 张宇辉
  • 陈金玲
  • 吕蓉
  • 周琼
  • 郭瑞强
  • 邓又斌
  • 邹长虹
  • 黄燕
  • 单兆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慧; 李志刚; 赵燕; 李小莉; 韩冰
    • 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发生心脏结构和功能逆转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的不同反应性,将1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左心室逆重构(LVRR)组(27例)和非LVRR组(1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收缩压、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N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6 min步行试验、服药依从性、6个月再住院率及6个月病死率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LVRR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服药依从性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LVRR的预测价值. 结果 LVRR组患者年龄[(54±16)岁Vs.(60±12)岁,t=5.899,P=0.021]和QRS波时限[(104±21)ms vs.(122±29)ms,t=10.464,P=0.003]均较非LVRR组显著降低,服药依从性[(6.0±1.0)分vs.(5.3±1.5)分,t=8.962,P=0.002]较非LVRR组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RS波时限[比值比(OR)=0.969,95%置信区间(CI) (0.946,0.993),P=0.011]、服药依从性[OR=1.541,95%CI(1.064,2.230),P=0.022]是心功能恢复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波时限[曲线下面积(AUC)=0.721,95%CI(0.619,0.824),P<0.001]、服药依从性[AUC=0.661,95%CI(0.559,0.762),P=0.009]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LVRR具有预测价值. 结论 QRS波时限及服药依从性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LVRR的重要预测因素.
    • 陈旭华; 白慧; 井然; 刘曦; 蔡敏思; 华伟; 张澍
    • 摘要: 目的 评价窦性心律(窦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远期效果.方法 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诊断为DCM且同时具有窦律伴CLBBB、QRS时限≥150 ms、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并接受了CRT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每3~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优化CRT参数以及药物治疗方案,并在随访结束时根据患者对CRT的应答性分组.结果 入组112例患者,随访(38.2±7.4)个月后,46例(46/112,41.1%)患者表现为CRT超应答,27例(27/112,24.1%)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共发生33例心血管事件,21例器械相关并发症.心血管事件的首位原因为心房颤动(17/33,51.5%).无事件存活患者87例(87/112,77.7%),无事件生存时间为(44.0±1.8)个月.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各有13例和12例患者[(13/27,48.1%)对(12/85,14.1%) P<0.01],分别发生心血管事件19例和14例,无应答组与有应答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分别为(31.0±4.6)个月和(48.1±1.6)个月(P<0.01).结论 在接受CRT伴CLBBB的DCM患者中,无应答率较低,超应答率较高.心血管事件中最常见的为心房颤动,无应答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应答组.
    • 李若冰; 张国刚; 徐锴; 胥茜; 刘昭娅; 石瑞正
    • 摘要: cqvip: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腔增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为特征的慢性心肌疾病.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病率在0.4%以上,未经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70%~75%,5年生存率低至50%[1-2].死亡原因主要是继发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改善心室重构的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有运动康复治疗,预防心源性猝死和治疗心律失常的辅助装置及手术治疗等.其中运动康复治疗能在不加重患者原有心肌病变的前提下,同时改善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心理状况[3].Kim等[4]报道了一例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接受运动康复治疗持续半年后,心脏功能和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研究则在年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这一群体中验证了运动康复治疗的作用[5].在一年的运动康复治疗后,他们的6 min步行距离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有所下降.尽管有诸多研究证明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他们所采用的具体运动处方、疗效评估指标却各有不同.部分研究存在运动处方不够个体化,疗效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我们将从运动处方和疗效评估体系这两个方面,综述如何建立完善的扩张型心肌病运动康复方案,为相关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康复工作提供帮助.
    • 钱光蕃
    • 摘要: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50例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Ⅰ(ET-Ⅰ)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浆Ang-Ⅱ、BNP及ET-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可有效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周林; 吴琳娜
    •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中的疗效研究.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DC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将60?mg盐酸多巴酚丁胺与250?mL葡萄糖溶液混合,以15滴/min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1周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均低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改善DCM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李靖; 钱茜; 秦娴; 陈英; 杨军
    •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DCM合并HF(NYHA分级Ⅱ-Ⅳ级)伴焦虑抑郁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理疏导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观察比较两组入院与出院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LVEDd)、LVEF、血清NT-proBNP水平、平均住院时间、HF治疗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心理疏导组总有效率(77.7%比93.4%)显著升高,P=0.011;与常规治疗组出院时比较,心理疏导组出院时HAMA评分[(19.3±1.6)分比(12.8±1.1)分]、HAMD评分[(19.7±2.6)分比(12.2±2.9)分]、LVEDd[(72.50±6.08) mm比(68.75±6.44) mm]、血清NT-proBNP[(1921.7±218.5) mg/dl比(1538.2±239.3) mg/dl]和平均住院时间[(11.6±2.8)d比(9.2±2.5)d]均显著降低,LVEF [(30.77±3.56)%比(34.18±5.98)%]显著升高,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676.结论:心理疏导结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抑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 郝正阳; 张彦周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90 mmHg≤收缩压0.05).结论 小剂量(25 mg,每日2次)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90 mmHg≤收缩压<100 mmHg的DCM患者可能是有效和安全的.
    • 卢彦娜; 姜浩; 田天; 唐强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4例,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结果分为"掉头"现象组48例和非"掉头"现象组36例,随访3~31(15.6±8.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结果 与非"掉头"现象组比,"掉头"现象组的全因死亡率(16.7%比2.8%,χ2=4.148,P=0.042)、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率(10.4%比0,χ2=3.987,P=0.046)均较高.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掉头"现象是扩张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OR=1.881,95%CI:1.495~2.873,P=0.029).结论 心电图"掉头"现象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
    • 钟康骏; 于鹏龙; 陈涛
    • 摘要: SSc是以微血管损伤及皮肤、器官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CTD,心脏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占很大比例.出现室壁瘤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Chagas病、结节病、肥厚型心肌病、糖原贮积病等,我们诊治了 1例29岁的年轻女性,她的皮肤硬化累及躯干及四肢,伴有雷诺现象和指端硬化,并出现心脏受累,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及心尖室壁瘤,迄今为止未发现扩张型心肌病与室壁瘤同时成为SSc的并发症的相关报道,我们报道此例病案旨在加强临床工作者对SSc心血管并发症的认识.
    • 张苒; 李彬; 李娜
    • 摘要: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2例DCM并发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DCM并发CHF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