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

心理矫治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41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7841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社会心理科学、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心理干预协会2015年学术会议、2013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等;心理矫治的相关文献由562位作者贡献,包括马立骥、张飞虎、文雷等。

心理矫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3 占比:4.7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7841 占比:94.98%

总计:8255篇

心理矫治—发文趋势图

心理矫治

-研究学者

  • 马立骥
  • 张飞虎
  • 文雷
  • 朱训明
  • 李运才
  • 贺志明
  • 任卫星
  • 任柏璇
  • 傅永新
  • 关家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新波
    • 摘要: 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我国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现状展开分析能够发现这一领域存在一些问题:司法行政机关缺乏矫正强制权;某些部门之间存在推诿现象;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某些地方存在监管混乱现象。这些问题主要归因于:缺少社区矫正管理相关法律依据;心理矫治经费没有足备保障;社区矫正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专业程度均不高;社会群体重视与参与程度低。公共管理视角下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的优化途径是:健全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心理矫治;强化社区矫正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 倪郡泽; 张倩; 贾丁; 唐浩
    • 摘要: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是我国戒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戒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矫治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戒毒成效、提升戒毒人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缺乏完善的内容和体系,导致心理矫治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没有发挥出优势作用,建议从提高重视程度、进行分级管理、发挥信息科技的作用以及提升禁毒社工的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心理矫治体系进行构建。
    • 李韬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留守未成年犯心理状况,为矫治实践提供指导。方法:采用SCL-90和自编《服刑状况调查问卷》对A省未管所385名未成年犯进行调查。结果:服刑期间留守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青少年常模;服刑1~2年的留守未成年犯“抑郁”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服刑3~5年的留守未成年犯;农村与城镇留守未成年犯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留守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管教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建议:构建以“积极”思想为导向,“心理矫治规划”为主线的“监狱学校化”的心理矫治工作模式;构建社会帮教体系和亲情互动的平台。结论:留守未成年犯的矫治是一项需要多方协调共建的系统工作。
    • 李艳; 高文雅
    • 摘要: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治这种具有实效的矫正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体系建设是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面的心理服务,将心理矫治贯彻于社区矫正的全过程,帮助其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重塑健全人格.构建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体系,要从基础工作入手:一要树立科学的矫治理念,二要完善心理矫治内容体系,三要建立科学的心理矫治工作模式.
    • 赖华盛
    • 摘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三种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它们已经应用于监狱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中。精神分析在准确把握罪犯的心理问题原因中作用突出;行为主义理论则在罪犯的行为矫正中不可或缺;人本主义的核心理念与中国传统吻合。在矫治关系的构建、找准罪犯问题根源、罪犯规范行为和健康心理的养成中,综合运用三种心理学理论至关重要。
    • 张丽欣
    • 摘要: 中国监狱心理矫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尝试到全面兴起,从理论探讨到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当前仍缺乏监狱化、本土化的心理矫治理论的探索.通过对某省5个监狱的14名心理矫治民警和7名服刑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试图发现影响心理矫治效果的共同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解释心理矫治有效性的理论观点.结果发现,权威影响力、矫治关系、矫治民警品质、环境力量、服刑人员自觉,这五大共同因素影响心理矫治的效果.心理矫治的实质是权威影响力的实施,关系的建立是心理矫治产生效果的关键,矫治民警是建立关系的前提,服刑人员自觉既是关系建立的契机又是心理矫治发挥效用的内在驱动力,外在环境力量是心理矫治产生效果的外在驱动力.
    • 傅永新; 赵苑; 赵霁咏
    • 摘要: 如何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改造、重新拥抱生活?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司法行政部门把心理矫治摆在社区矫正工作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和总结出分类教育、破解“心”事、精准帮教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真情温暖的矫治之路。仅2020年,柳州市就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1.6万余人(次),进行心理辅导服务3500余人次,为他们依法接受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作出了积极努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力量。
    • 齐钦; 邢进生; 李新增
    • 摘要: 未成年人处在生理和心理急速转变的特殊时期,其犯罪心理变化具有显著的青春期特征,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矫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矫治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当逐步完善心理矫治的运作机制,引导司法办案人员正确认识心理矫正的意义并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心理矫治扩大到整个诉讼流程和全体涉案未成年人,早日实现心理矫治的全面覆盖.
    • 何振宇; 周宁; 潘啟华; 黄汉斌
    • 摘要: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谓幸运,指的是个体在童年时期有父母陪伴,沐浴着父母爱长大.而不良童年经历可能引起后天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案求助者父母童年缺位,心理问题随着青春期集中爆发,转入专门学校进行心理矫治后有所改善.案例启示父母应注重孩子的童年陪伴.
    • 邢娜; 金荣; 徐娜娜; 周瑞
    • 摘要: 心理是行为产生的根源,犯罪心理是决定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在决定性影响.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源于其心理结构中存在与社会法律评价相违背的因素.此外,监狱环境存在的亚文化因素也对罪犯产生消极的影响,致使其产生敌意、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如果不能在罪犯服刑期间实现对罪犯原有心理结构的打破与正向重构,那么所谓的把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这一愿望只能是理想中的目标,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罪犯的消极心理,那么监管安全也失去了基本保障.本文立足监管工作实际,对心理矫治方法如何在监管工作中进行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