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理主义

心理主义

心理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欧洲哲学、逻辑学(论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847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现代哲学、心理学探新、广东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学术会议等;心理主义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琦、倪梁康、喻郭飞等。

心理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2.1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847 占比:97.87%

总计:5974篇

心理主义—发文趋势图

心理主义

-研究学者

  • 李琦
  • 倪梁康
  • 喻郭飞
  • 朱光亚
  • 刘建岭
  • 姜宏
  • 张文琦
  • 洪泉
  • 王波
  • 裴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姜宏; 苏煜婷
    • 摘要: 在俄罗斯语言哲学史上,波捷布尼亚占据十分特殊和显赫的地位,他有关语言之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语言与精神之关系,以及语言的系统性和语言意义等一系列学术思想,都显现出其特有的系统性和哲学性,体现出极高的语言哲学价值。波捷布尼亚秉承颇具俄罗斯特色的“理性—经验主义”(也即“欧洲—斯拉夫主义”)哲学态度,既是对洪堡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后者的批判和修正,并始终以彰显和弘扬俄罗斯的民族性以及俄语的独特性为宗旨。这对我国当代语境下的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金凤琴; 郑伟平
    • 摘要: 行动理由的抉择问题是行动哲学的重要议题,心理主义认为行动理由是心灵状态,事实主义则认为是事实.前者存在混淆"状态-内容"和"规范力不足"的问题,后者存在假信念问题.通过区分行动的驱动理由、解释理由与规范理由,知识主义的观点——行动理由的知识规范,为解决行动理由的抉择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知识作为联结心灵状态和事实的桥梁,能够为主体的行动提供规范性解释,是一种好的行动理由.知识主义有助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研究进一步明晰"知"的概念,拓展"行"的外延,以及从行动理由与实践推理角度展开探究.
    • 金凤琴; 郑伟平
    • 摘要: 行动理由的抉择问题是行动哲学的重要议题,心理主义认为行动理由是心灵状态,事实主义则认为是事实。前者存在混淆“状态-内容”和“规范力不足”的问题,后者存在假信念问题。通过区分行动的驱动理由、解释理由与规范理由,知识主义的观点——行动理由的知识规范,为解决行动理由的抉择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知识作为联结心灵状态和事实的桥梁,能够为主体的行动提供规范性解释,是一种好的行动理由。知识主义有助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研究进一步明晰“知”的概念,拓展“行”的外延,以及从行动理由与实践推理角度展开探究。
    • 黄迪吉
    • 摘要: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问题的思考并不止步于《逻辑研究》,而是对之保持终生的思考.《逻辑研究》只是他阶段性思考的反映,在此之后,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胡塞尔对心理主义问题的认识都得到拓展.从广度来说,他将反逻辑心理主义延伸至反伦理学心理学、认识论心理主义;从深度来说,他逐渐认识到心理主义的核心在于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在近代哲学中有其深层根源,对心理主义的克服需要澄清先验现象学的意义.这表明,心理主义问题在胡塞尔思想发展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反映在现象学起点,更是贯穿现象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转折.
    • 李一帆
    • 摘要: 中止犯之核心"自动性"的认定是一项争议颇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对立、心理主义与规范主义的争论等方面。从整体来看,由于自动性是一项发自行为人本身的意志,所以主观说的基本立场应当得到坚持,但是为了克服主观说的任意性和心理主义带来的模糊性等固有问题,发挥刑法中止犯制度的应有价值和功能,规范因素也应当被适当引入。
    • 陈欢欢
    • 摘要: 寻求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始终伴随着相对主义.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分道扬镳的时代,无论是弗雷格的分析哲学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都以确定性为其哲学目标.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心理主义.心理主义一度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并成为实证主义的基础,而弗雷格首创反心理主义.在弗雷格的影响下,胡塞尔由心理主义走向反心理主义,并试图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去建构一种纯粹逻辑学,这种纯粹逻辑学充分反映了胡塞尔将哲学建构为"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之理想目标.然而,被胡塞尔视为继承人的海德格尔却背离了这个理想,虽然海德格尔声称他的哲学仍然是现象学,但其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走向显然用存在主义这个名称来表示更为合适.从海德格尔所批评的胡塞尔"结构自身的存在规定"这个缺陷入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使哲学消解为一种"怎么都行"的游戏哲学,彻底背离了胡塞尔纯粹逻辑学的理想.然而,德里达的这个背离却代表了整个后现代哲学发展的路径,正是在这种背离中,德里达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殊途同归搭建了桥梁.
    • 杨庆峰
    • 摘要: 从现象学史上看,胡塞尔将批判反思心理主义作为自身逻辑研究的开端,并构建起经典现象学体系.当代记忆研究也可以按照这一路径展开,即对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然而,不同于现象学,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指向心理学与记忆问题的关系,指向心理学在记忆研究中的起点地位.对心理主义的传统超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反思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和现象学式的路径.自然科学式的路径即将心理学还原为生物—物理层面现象,从而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解决;现象学式的方法即将心理学从现象学角度加以批判.这两种超越路径各有缺陷,前者存在重新陷入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局限中,而后者容易忽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反思心理主义的根本所在是指出实验心理学的记忆研究开始远离了记忆原初的规定性,需要做的是回到记忆本身并将记忆看做是人类生存现象的主要规定.
    • 龚艳; 何浩平
    • 摘要: 关系理论是迈农和胡塞尔教职论文中的核心问题.迈农曾指出胡塞尔涉嫌抄袭.从表面上看,迈农的“观念性关系”和“实在性关系”的二分法,与胡塞尔的“心理性关系”和“物理性关系”的区分很相似;但究其实质,胡塞尔的“心理性关系”和迈农的“观念性关系”并不同,胡塞尔在这个论题上并未抄袭迈农.不过,胡塞尔早期的关系理论面临着与迈农类似的难题,即需要说明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对这个难题的回应,可能会迫使胡塞尔接受一种心理主义式的算术哲学观.
    • 黄迪吉
    • 摘要: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反驳在哲学史上一度被认为哲学批判的典范.但在当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和自然主义的转向,许多学者对胡塞尔的反心理主义主张提出质疑,认为胡塞尔的主张和论据在当下不再有效,或者至少被削弱.不过,当代的这些重估心理主义的声音中,针对胡塞尔的批评有许多不妥之处.它们对胡塞尔关于心理主义问题的思考的解读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对胡塞尔与心理主义问题的正确评估.对于胡塞尔与心理主义的问题,在当下依然需要再-重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