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态史

心态史

心态史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3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佛学研究、重庆与世界(学术版)、东方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等;心态史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欧阳敏、宁宗一等。

心态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26.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36 占比:73.52%

总计:321篇

心态史—发文趋势图

心态史

-研究学者

  • 王立
  • 欧阳敏
  • 宁宗一
  • 杨泽文
  • 王之江
  • 余霞
  • 侯建新
  • 冯尔康
  • 冯永刚
  • 凌鹏

心态史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转莹
    • 摘要: 姚雪垠是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家,也是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人。他生平“可传性”史料相当多,但囿于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语境至文学消费时代对传主倾向性的选择等因素,当前关于“姚雪垠传”的版本相对较少,且所传内容差异较大,以杨建业和许建辉两位作者的《姚雪垠传》(以下简称“杨传”与“许传”)尤其典型。“杨传”与“许传”都以纪念性的创作动机为主,注重对传主人生经历写实的线性书写与完整记录,对其重要的人生节点及有关争议的事件有所回应。相比“杨传”报告文学式的对传主的宣传刻画与文学研究摘录式的作品分析,“许传”对传主的文学创作与思想理路的把握更加细密,部分填补了“杨传”无开掘传主精神心理内容的空缺。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奇怪的个案”,“许传”对姚雪垠“心态史”的传记与对其“单纯”而“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发掘引人深思,对于现代作家学术型传记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黄书
    • 摘要: 孔子学院是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形塑中国国家形象与助推中外关系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是孔子学院的生命力所在,他们拧好了孔子学院每一个具体的“螺丝钉”,孔子学院这台“机器”方能有效运转;在海外时“孔子学院汉语教师”这一身份承载了他们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学生尊重与社会认同,而回国后失去该身份的他们同样失去了这个身份带给他们的附加值,回归普通人的他们在承受心理落差与心态失衡的同时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升学压力、情绪低落等发展瓶颈。本文详细调查了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的归国汉语教师,从心态史的视角探析他们归国后的心态变化,并针对心态变化呈现出的消极状态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为该群体的整体良性发展建言献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是当代颇具“弘道”色彩的伟大群体,从心态史视野下关注他们归国后的状态,给予他们(一个为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做出切实贡献的群体)应有的关注、关怀、尊重、认同与帮助,以期能够有效缓解该群体归国后的焦虑与困境,为该项目的长期良性运行提供深层结构的原因探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
    • 鲍国华
    • 摘要: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的注释过程中,注释者除查阅文献资料外,还访问了与鲁迅著作内容相关的当事人和知情人.史学家顾颉刚曾与鲁迅共事,并产生恩怨纠葛,自然在被访问之列.在接受访问及与注释者的通信中,顾颉刚以平和坦荡之心,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但在自家日记中,则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围绕《鲁迅全集》注释的方方面面,在历史的明与暗、思想的显与隐、文本的表与里之间,折射出顾颉刚微妙的政治和文化感受,这成为考察20世纪后半期中国知识分子心态史的一个突出个案.
    • 肖菊梅
    • 摘要: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 摘要: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心态史领域的代表作品。彼岸世界是各宗教与社会的一个重要境域。作为空间和时间上的中间地带,炼狱信仰给将死者以救赎的希望,亦给生者为亡者祈祷襄助的可能和寄托。也关联着对个人责任、人的自由意志的认识。
    • 王旭升
    • 摘要: 心态史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它的出现为史学界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基于心态史的视角重新检视了少林武术在唐朝时期的发展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精神面貌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少林武术在唐朝时期发展繁荣的根本性前提是,在唐朝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心态革命.从心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唐朝少林武术的发展,为今后少林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 张一赫
    • 摘要: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见证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个时期,许多历史事件发生时他都在场。社会的动荡、百姓的疾苦、时局的混乱、朝廷的昏暗,尽数现于杜甫的笔端,无比清晰、荒凉。唐朝从顶峰跌进深谷的那一大段时期,杜甫都在亲历并感受着。"杜诗"既是杜甫的心灵史,也是"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的心态史。如果说"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是以梦为马,那么"诗圣"杜甫的文章就是以笔为刀。他站得低,却看得远--笔触所及处有湖山风月,更有众生疾苦。《望岳》《春望》《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我们展现了他一个人笔下的唐朝。
    • 欧阳敏
    • 摘要: 出版心态史既指近代出版人基于文化传统、生活世界和时代背景所形塑的共性心理状态,也指近代出版人基于个体差异所形塑的个性化心理状态.生活世界是出版心态史的研究根基.出版心态史的研究目的,在于探寻近代中国出版业和国家社会现代性中的心态因素.出版心态史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代出版人的技术心态、职业心态、关系网络心态和宗教心态.
    • 周春生
    • 摘要: 心态史是文艺复兴研究值得进一步开掘的领域。如何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心态,又如何懂得当下研究者的心态,这些都直接影响研究的过程和成果。19世纪出现诸多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相关的游记诗文,罗杰斯、罗斯科、西蒙兹的作品是其中的代表。此等作品为文艺复兴学界提供了心态史比较研究的线索。
    • 欧阳敏
    • 摘要: 心态是指人们特定的感觉模式,这种感觉模式具有集体特征,是社会秩序的组成要素,属性为"主观的客观性"。出版心态史研究对历史上(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出版人的感觉模式进行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心态发生,刺激出版人心态发生的要素主要有时代主题、家族传统、个人兴趣、出版业的薪资待遇等;心态均衡,主要呈现为古籍出版中"怀旧的未来"心态以及"作者型编辑"心态;心态变迁,主要有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种范式。研究出版心态史,旨在解决出版人的结构—能动性矛盾,即出版人如何在制度化过程中形塑自身的心态构件,以增强自身能动性,更有效地将个人知识社会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