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徽宗

徽宗

徽宗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专利文献317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文史知识、内蒙古金融研究、收藏等; 徽宗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崇岳、刘德岑、周高宇等。

徽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8 占比:43.89%

专利文献>

论文:317 占比:56.11%

总计:565篇

徽宗—发文趋势图

徽宗

-研究学者

  • 任崇岳
  • 刘德岑
  • 周高宇
  • 李之亮
  • 罗家祥
  • 谭成富
  • 赵元波
  • 赵鹿园
  • 韦斯琴
  • 颜培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赵振宇
    • 摘要: 北宋徽宗画院因与画学设置问题相关联,历来为探讨宋代画史者所重视。本案在重新梳理国子监画学生成背景与教育理念的同时,力图将其实际意义的考察置于徽宗一朝画院建设的历史轨迹之中。由此发现,以崇宁兴学为背景,画学的应运而生,并非代表徽宗的个人意愿,而画学对于绘画人才的文人式教育并不成功,这也构成了画学罢停的重要原因。而自政和始,随着与画相关之事复入内宫,图画院再次成为绘事变革的焦点,这才意味着徽宗朝的绘画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虽然,图画院创作与后起之文人画理念存在根本差异,但这种审美取向的双重标准并未造成宫廷绘画的内部冲突。而这种在皇权影响下的北宋绘画的文人式探索,在徽宗朝实际呈现为画学罢停前后的两个阶段,但其结果则是无论画学生还是院画家,他们的地位始终不能等同于文人。另外,崇宁与大观间的画学设置并不能构成政和及宣和间画院人才兴盛的直接原因,而在圣艺的光环与禁锢下,画院创作专尚法度。虽然徽宗画院的创作规模与制作水平均称极盛,但就个人成就而言,却可谓星光暗淡,这与北宋宣和间绘事的鼎盛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 野云
    • 摘要: 这一章,我将给大家介绍一枚价值百万元的古钱:靖康通宝。事情还得从北宋宣和末年说起。当时,辽、金与宋对峙,烽烟四起,民生涂炭。民间有童谣唱道:"一旦宋亡,十二月立康王。"此童谣源自当时的"宣和通宝"钱。"宣"字去"宋"字头,下为"一旦"二字。果然,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徽宗宣布退位,称太上皇。
    • 李旭婷
    • 摘要: 讳言是文学在权力控制下的重要生存方式,宋徽宗作为失政君主的特殊性,使得南宋诗中的徽宗书写具有了探讨文学讳言策略的典型意义.一方面,南宋诗人无论是用词方式还是抒情方式,皆在表面上尽力表现出与官方立场的一致,以减少招祸可能;另一方面,又通过转嫁罪责、以唐喻宋等方式争取批评空间,努力维系诗歌的怨刺传统.南宋权力控制的逐渐加强也使得此期的讳言策略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书写中具有了转折意义.
    • 陈连义
    • 摘要: 官瓷特指宋代官、汝、哥、钧、定中的官窑所烧制的瓷器。官窑位于北宋都城东京,即今开封市。官瓷产生于北宋,鼎盛于徽宗时代,多为祈祷江山社稷永固、国泰民安的祭天礼器。后人称为北宋官瓷,其形制之精美、工艺之精湛、耗资之巨大,登峰造极,为历代陶瓷之巅,是黄河文明中的一朵奇葩,至今还充满着神奇的色彩。
    • 阎夫立
    • 摘要: 宋代钧瓷官窑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内东北隅古钧台附近,所以也叫钧台钧窑遗址,简称宋钧官窑址。它始建于宋代徽宗时期,原是专为皇家烧造宫廷用品的官办窑场。历史上曾是钧瓷艺术鼎盛时期的瑰丽宝库,迄今已有800多年。经过南宋以后的中原战火,禹州城历遭兵灾,宋钧官窑迭遭破坏,然其伟大的艺术成就至今仍然不失灿烂辉煌。
    • 蔡军
    • 摘要: “北宋六贼”之一的宰相王黼深得宋徽宗宠信,无非因他心思机巧、善于谄媚。他曾效仿南朝时齐东昏侯萧宝卷所为,在宫中开办街市,自命为市令,大搞“市场经济”以供徽宗休闲娱乐。一天,徽宗佯装买卖不公,大发雷霆,责骂并要鞭挞负责街市的王黼。王黼非常配合,很快进入角色,跪地哀求道:“小人该死,还望贤明的尧舜饶臣这次!”徽宗被逗乐了,笑道:“朕不是尧舜,你也不是他们手下的稷和契,快起来吧,饶你无罪!”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句吹捧便让徽宗心花怒放。
    • 方平
    • 摘要: 在宋徽宗的众多嫔妃中,郑氏能坐稳皇后之位,除了美貌,还有其他嫔妃所不及的文学才华。郑氏酷爱读书,尤精词工,据传,她不但能与徽宗唱和词曲,还能写章表这类严肃的文体。对文人气质浓郁的徽宗来说,郑氏可谓绝佳搭档。但真正令徽宗动情的,还是郑氏对他荒唐行为的支持与理解。徽宗风流多情,若换别的皇后早已醋意熏天,搅得后宫不宁,郑氏却不时投其所好,但凡听说或看到姿色艳丽的女子,都极力向他举荐。
    • 钱文忠
    • 摘要: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举兵南犯,掳走了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仓皇南下,抵达了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继承帝位,史称宋高宗,年号建炎,就此开启南宋时代。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继续南下,高宗君臣移居扬州。这—年的11月,要举行郊祀(古时祭祀的一种),宋高宗就召“衍圣公”参加,以表明自己的正统身份。
    • 尤東進
    • 摘要: 序言北宋神宗朝是個變革激烈的時期,其間實施了歷史上有名的、由宋神宗和王安石主持的熙豐變法。熙豐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面,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是一場全面性的改革。它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件影響極其深遠的改革,不僅對神宗朝的影響巨大,同時亦强烈地左右了哲宗、徽宗、欽宗以及南宋的政争與政局;它開啓了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争。
    • 谢一峰
    • 摘要: 道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官方宗教,深刻地参与了有宋一代的常规国家祭祀体系。真宗朝所创立的一系列具有道教色彩的礼典,确立了其参与国家祀典体系的标准模式,即将道教元素融入儒家传统为主的体系之内。徽宗前期,他基本上承续了真宗时期的既有模式;而在政和、宣和时期,徽宗则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之前道教参与国家祀典的"真宗模式",代之以一种以道教,尤其是神霄派理念为核心,试图全面挑战既有之祀典体系的新模式——即所谓的"徽宗模式"。然而,随着徽宗的失败和靖康二年(1127)北宋王朝的覆灭,南宋的第一位君主——高宗不得不面临其自身与宋廷合法性的双重危机。在重建和强化其政治权威的过程中,神道设教和神圣谱系的延续显然是必要的。正因如此,他必须接受"真宗模式",继续强调道教因素在国家祀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并未接受部分士人和官僚全面摒弃道教仪典的建议;然而,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高宗也必须同徽宗朝对于国家祀典体系激烈的道教化改造进行明确的切割。总而言之,如若我们将真宗朝以来道教参与国家祀典的模式视为一种常态的话;徽宗朝,尤其是徽宗朝后期的一系列举措,则是某种宗教狂热之下的变态;而在南宋前期,道教参与国家祀典的基本模式则在经历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之后,重新回归常态,体现出很强的延续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