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5篇、专利文献74787篇;相关期刊485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中国德育、上海教育科研等; 德育过程的相关文献由917位作者贡献,包括檀传宝、程建平、刘立新等。

德育过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5 占比:1.20%

专利文献>

论文:74787 占比:98.80%

总计:75692篇

德育过程—发文趋势图

德育过程

-研究学者

  • 檀传宝
  • 程建平
  • 刘立新
  • 李春玉
  • 李蕾
  • 高明
  • 鲁洁
  • 刘建良
  • 吴丽娟
  • 张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光意; 陈庆龄
    • 摘要: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如何落实德育过程、做到协同育人,提高德育实效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郧西县土门镇中心小学在多年的德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师生成长共同体”机制下的德育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这种德育模式下,导师参与学生成长全过程,与学生形成发展共同体。学校发挥《学生成长周志》的载体作用,记录学生在成长路上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的成长有迹可循,真实可见。这一举措不仅深得师生、家长的赞誉,也为学校德育带来较好的成效。
    • 郭勇; 姬莹晓
    • 摘要: 德育过程本质是“育人”的过程,是培养能动主体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教育惩戒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应当做到以“育人”为本。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惩戒存在着对规则灌输和生搬硬套的现象,忽视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能动性,究其原因,是教育实践中“育人”观念的缺位。通过学生品德发展的视角来谈教育惩戒,意在强调教育惩戒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即通过发挥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运用关怀理念以及信仰教育的引领,有效发挥教育惩戒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自主建构,实现培养能动主体的目的。
    • 魏善春
    • 摘要: 教育智慧是教师历经体验、反思和实践而拥有高品质教学生活的表征,是尊重自我及他人生命、体现自由和创造的教育境界。教师的教育智慧生于课堂教学中、立于班级管理中、浸于德育过程中,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悦纳和坚持,以及超越自我生命的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和灵活应对能力。教师以自我肯定和悦纳为基础,继而向学生敞开心灵并形成紧密的师生共同体关系,此为教师教育智慧生发的基石。自我悦纳的教师拥有柔软的心境,有利于他们生成对教育的热爱,并将之投射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以愉悦的生命状态与学生交往互动,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比在教学中运用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技能,效果更好。美国作家帕尔默提出:“教师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等重要。”
    • 吴筛芹
    • 摘要: 小学教育过程中,美术课程的开展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比较传统的美术课程中,通常都会采用教师在讲台上叙述知识点,学生在台下听讲的教学方式,对于美术课程来讲,这样的授课模式是非常不合理的。美术是一门比较特别的课程,强调将美的事物用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而艺术的表现手法往往都是灵活多变、高深莫测的,在通常情况下,不只是通过对相关知识的记述性学习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更要求学生本身有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美术课程是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 王倩
    • 摘要: 一、前言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德育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教育活动的调整,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方案》吹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攻坚号角,将对今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新时期的德育评价提出了明确目标,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 沈艳艳; 杜时忠
    • 摘要: 面对知识与道德背离的现实难题,有必要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与表达,以确立知识之于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既表现为道德本身内含着"知"的因素,又体现在知识能够为道德提供理性支撑.此外,道德对知识起范导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知识育德"的理论依据.实现知识育德有三步:第一,知识是德育资源,把道德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纳入培育道德的路径中来,扩大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第二,获知是德育过程,重塑知识的经验品质,在知识中融入现实境遇,使知识成为儿童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生活化是德育的表现形式,以知识来指导生活和实践,促使个体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导向善的行为.需要强调的是,提出以知识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并未否定情感、经验等基础.
    • 刘佳妮
    • 摘要: 教育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者为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面向受教育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德育不仅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要求,也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要将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并重,以更科学地培养受教育者的素质(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来适应发展。简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 尤红梅
    •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步阶段,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构建三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观念。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小学生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较为细腻的情感,思想也较为丰富。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育方式上多下功夫,逐步拓宽德育的路径。
    • 姚爱娣
    • 摘要: 在小学德育中,应引入发展性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过程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