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蛋白

微生物蛋白

微生物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5684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国医药导报、动物营养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五届)等;微生物蛋白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崔静、赵国琦、朱义年等。

微生物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6846 占比:99.97%

总计:456990篇

微生物蛋白—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蛋白

-研究学者

  • 崔静
  • 赵国琦
  • 朱义年
  • 赵芯
  • 卜登攀
  • 王梦芝
  • 王洪荣
  • 廖雷
  • 张学洪
  • 王加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静霖; 薛瑞婷
    • 摘要: 文章旨在评估苜蓿草的不同处理方式及饲料形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将60头均重为40.01kg的刚出生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试验日粮采用多因素方差设计,2种苜蓿草处理方式(切碎和制粒)和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T1组为切碎苜蓿草+粉料,T2组为制粒苜蓿草+粉料,T3组为切碎苜蓿草+颗粒料,T4组为制粒苜蓿草+颗粒料。结果:无论苜蓿草处理方式如何,颗粒饲料组犊牛70d体重、1~50d和1~70d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粉料组(P<0.05)。粉料全混合日粮较颗粒料组犊牛瘤胃氨氮浓度显著提高(P<0.05)。T3组犊牛尿囊素和嘌呤衍生物排泄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无论苜蓿草处理方式如何,粉料组犊牛的尿素氮排泄量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但微生物蛋白合成量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结论:无论苜蓿草的处理方式如何,颗粒全混合日粮均可改善犊牛的生长性能,降低尿氮排出,提高了氮效率和微生物蛋白合成量。
    • 陈峰; 杨帅伶; 刘宾
    • 摘要: 微藻富含各类营养活性物质,是一类极具市场潜能的食品原料。微藻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其营养价值与质量也比传统的农作物蛋白高,是很好的食品补充蛋白或替代蛋白。本文主要从蛋白的分离方法、营养及物化特性、生物活性等方面阐述可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的微藻蛋白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分析其在食品中应用的发展潜力与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新资源食品与未来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 舒芹; 李凯凯; 全拓; 魏雪团
    • 摘要: 食品资源可持续供给是目前世界各国重点攻关的关键领域,也是重要的民生保障.伴随着世界人口激增、人群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传统畜牧业所提供的优质蛋白有效供给不足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传统畜禽产业在适应新时代节能减碳目标下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非传统畜禽养殖来源的蛋白质原料开发对于缓解全球蛋白质供给危机、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主要非畜禽源的蛋白原料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聚焦微生物蛋白,分析了微生物蛋白的来源、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习瓒娜; 高健; 戴乐军; 王梦芝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影响,试验选取硬脂酸、油酸、亚油酸、ɑ-亚麻酸四种脂肪酸因子,设置0.5%、1.0%、1.5%这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其中Ⅰ~Ⅸ为试验组、Ⅹ为对照组,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以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各组培养液瘤胃发酵pH、氨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原虫蛋白、细菌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脂肪酸组合对瘤胃pH、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且皆处于瘤胃正常生长环境;不同脂肪酸组合对瘤胃微生物蛋白、原虫蛋白、细菌蛋白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这四种不同脂肪酸中,ɑ-亚麻酸对微生物蛋白的调控效果好,脂肪酸组合效应为正组合效应.综上,脂肪酸组合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无明显影响.综合平衡分析表明,添加1.5%硬脂酸、1.0%油酸、0.5%亚油酸、1.5%ɑ-亚麻酸时,组合效应最好.
    • 种克; 刘哲; 王红影
    • 摘要: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来源精饲料对泌乳山羊氮代谢及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43.62±2.35)kg的泌乳期山羊7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各组分别饲喂以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豆科植物(银合欢)为基础的精料,试验为期8周.结果: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液和尿素氮排泄量较豆科植物组显著提高21.41%和23.31%(P<0.05),但大豆浓缩蛋白和乳尿素氮排泄量最低(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液和尿素氮排泄量占体重的比例也显著高于豆科植物组(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氮摄入量最低(P<0.05).大豆浓缩蛋白组尿氮含量显著高于豆粕和豆科植物组(P<0.05).豆科植物组微生物氮、微生物蛋白量及合成效率也显著高于豆粕组(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以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精饲料饲喂哺乳期山羊,尿液氮排泄量更大,导致负氮平衡,而以豆科植物(银合欢)为蛋白源时,可以提高乳山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能力.
    • 陶虎春; 谢勇; 张丽娟; 丁凌云; 陈艺贞
    • 摘要: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成功地筛选出一株自养型氢氧化细菌(Hydrogen-oxidizing Bacterium,HOB),命名为Rhodoblastus sp.TH20。以模拟氨氮(NH_(4)^(+)-N)废水作为培养基,该菌株能够以H_(2)为能源,CO_(2)为碳源,其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25°C、160 rpm和pH=7.0。当初始NH_(4)^(+)-N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在72小时内能有效地去除NH_(4)^(+)-N(>99%)。其中,77.8%的NH_(4)^(+)-N被同化为有机氮,储存在细胞体内,剩余的转化为气态氮。结果表明:Rhodoblastus sp.TH20具有高效的氨同化能力,可实现NH_(4)^(+)-N向微生物蛋白的资源转化,为含NH_(4)^(+)-N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一条新途径。
    • 崔乔; 郝小燕; 张宏祥; 陈彦华; 项斌伟; 张文佳; 张春香; 张建新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肉桂醛(CA)对羔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能量和氮代谢以及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合成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在每千克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200CA组)、300(300CA组)、400 mg(400CA组)的CA.预试期15 d,正试期70 d.试验羊单栏舍饲,分别在正试期第1、35、70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用于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正试期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 d,正试期每日晨饲前收集粪样和尿样,测定粪样中能量和各养分含量以及尿氮和嘌呤衍生物等.结果显示:1)各组间ADFI无显著差异(P>0.05),300CA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A组的粪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0CA组的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3个CA添加组的尿酸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0CA组的黄嘌呤+次黄嘌呤及总嘌呤衍生物排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0CA组、300CA组的MCP合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CA在羔羊生产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ADG,降低F/G,促进饲粮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以及羔羊瘤胃中MCP的合成,并可提高羔羊对能量及氮的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CA在羔羊饲粮中的最适添加量为300 mg/kg.
    • 刘鑫; 姜鑫; 徐宏建; 张淑枝; 管佳琦; 辛杭书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瘤胃和牛奶中奇链支链脂肪酸(OBCFA)含量与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选择3头安装永久性瘘管的荷斯坦泌牛奶牛[胎次=1胎;泌乳天数=(142.0±15.8)d;产奶量=(27.0±6.2)kg/d],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将3种剂量的碳酸氢铵(NH4HCO3)(0、112和224 g/d)进行瘤胃灌注,并测定瘤胃pH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MCP和OBCFA含量,同时也测定了牛奶中的OBCFA含量.结果 表明:随着NH4HCO3剂量的增加,瘤胃内iso-C14:0、iso-C17:0和总异构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MCP含量趋于提高(P=0.06);牛奶中anteiso-C15:0含量随NH4HCO3剂量的增加趋于提高(P=0.0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中OBCFA含量与瘤胃pH及NH3-N、乙酸、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26~0.64,P<0.05);牛奶中OBCFA含量与瘤胃pH及NH3-N、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71~0.84,P<0.05);瘤胃MCP含量与瘤胃中anteiso-C15:0(r=0.79)、anteiso-C17:0(r=0.76)和总反异构脂肪酸含量(r=0.84)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牛奶中anteiso-C15:0含量(r=0.78)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瘤胃和牛奶中OBCFA含量能够反映出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情况,且瘤胃中的anteiso-C15:0和anteiso-C17:0含量以及牛奶中的anteiso-C15:0含量具有作为标记物来预测瘤胃MCP含量的潜力.
    • 寇慧; 文晓霞; 叶思廷; 邹伟
    • 摘要: 目前畜牧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饲料行业禁抗时代到来,以传统方式生产饲料蛋白已不能满足需要,生产新型蛋白饲料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石油化工产品及副产品、工农业废弃物等大量堆积,利用微生物对这些物料进行发酵处理生产菌体蛋白应用于饲料,不仅对资源再生、环境保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缓解我国饲料资源压力。文章主要综述了微生物生产饲用菌体蛋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原料、生产工艺、常用微生物以及常见的问题与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