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栓子信号

微栓子信号

微栓子信号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4227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2018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超声医学高端论坛等;微栓子信号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怀宇、倪秀石、朱文辉等。

微栓子信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84227 占比:99.98%

总计:384304篇

微栓子信号—发文趋势图

微栓子信号

-研究学者

  • 黄怀宇
  • 倪秀石
  • 朱文辉
  • 于彩敏
  • 唐德萍
  • 林慧琼
  • 顾承志
  • 高山
  • 代红兰
  • 刘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龙; 路凯; 马宇; 崔友祥; 孙云川
    • 摘要: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药物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和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MC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平均达峰时间(rTTP)]、MES阳性率和血管狭窄严重程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r CBV和r CBF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可改善MCA狭窄患者的脑灌注水平,降低MES阳性率,并减轻血管狭窄严重程度。
    • 万莹; 任珏辉; 杨敏; 黄国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微栓子信号(MSE)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急性脑梗死(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12例LAA型AIS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老年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2例)和预后不良组(90例),对比两组外周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2和MCP-1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MSE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P-1、Lp-PLA2水平、MSE与LAA型AIS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TC、TG、BUN、Scr、CRP、BNP和Hcy明显升高(P<0.05),LVEF明显降低(P<0.05).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MCP-1水平、MSE阳性率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Lp-PLA2、MCP-1和MSE均与mRS呈正相关(r=0.359、0.307和0.215,P<0.05).Lp-PLA2和MCP-1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95%CI:0.364~0.951)和0.803(95%CI:0.271~0.806),血清Lp-PLA2255.30μg/L、MCP-1263.25 pg/ml界值下预测LAA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6%和81.64%、64.61%和71.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MCP-1和MES均为影响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预后不良LAA型AIS老年患者血清Lp-PLA2和MCP-1水平明显增高,MSE阳性率增高,血清Lp-PLA2和MCP-1可有效预测LAA型AIS老年患者预后不良.
    • 彭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评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 180 例患者。入院后即时监测 MES,根据 MES 监测结果,将患者 分为 MES 阳性组和 MES 阴性组。比较 MES 监测结果。结果 入院后 MES 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瑞舒伐他汀组,总体 阳性率达到 44.44%。经 3 个时间点的监测比较,对照组 MES 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 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相对好于单用抗血小板药物。
    • 桂小红; 王芳; 王黎萍; 吴承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微栓子信号(MES)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以及MES阳性患者单联与双联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选取240例发病48 h内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所有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MES检测,以及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卒中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及改良Ranking评分(mRS),对MES阳性患者发病机制各亚型构成比进行分析以及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MES阳性危险因素及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MES阳性者分别予拜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或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240例中MES阳性65例(27.1%),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中的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机制及混合型机制亚型检出率最高;MES阳性组颈部斑块特征、基线NIHSS评分、CISS分型以及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与ME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阳性组病情进展及卒中复发的发生率与ME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检测间隔时间(P=0.020),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亚型以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机制(P<0.001)及混合型机制(P=0.001)均是ME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MES阳性患者双抗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单抗组(P<0.05),双抗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MES数量少于单抗组(P<0.05),双抗组病情进展人数少于单抗组(P<0.05).结论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亚型分析发现以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机制及混合型机制亚型MES检出率最高,且是ME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MES阳性患者病情进展及卒中复发风险较高;MES阳性患者双抗治疗优于单抗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祝孔辉; 李浩; 常建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微栓子信号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8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按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其中评分>2分者为预后不良组(26例),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组(5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栓子信号阳性率、Lp-PLA2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微栓子信号阳性率(42.31%vs 14.04%)和Lp-PLA2含量[(371.78±84.23)μg/L较(259.84±72.33)μg/L]均明显增高(χ2=6.56,P=0.01;t=6.2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栓子信号阴性/Lp-PL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阳性/Lp-PLA2升高均可提示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OR值分别为2.01、3.68,95%CI分别为1.07~3.77、1.63~8.27,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入院时Lp-PLA2浓度增高是其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微栓子信号阳性可提升高Lp-PLA2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微栓子信号阴性/Lp-PLA2升高、微栓子信号阳性/Lp-PLA2升高均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 王亚; 于彩敏; 平会坤; 代红兰; 刘丽
    • 摘要: 目的 研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及与微栓子信号(MES)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动脉支架植入术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52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病史、MES阳性及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水平等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TG水平预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组有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颈动脉斑块、MES阳性者比例及血小板计数、TG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249.1×109/L、TG>1.565 mmol/L、有高血压病史、有卒中家族史、存在颈动脉斑块、MES阳性是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计数、TG高水平及MES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可能预示有复发风险,临床医师需予持续关注,及时干预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 李忠飞; 岑斯; 邵枝定; 徐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多普勒监测微栓子信号,根据微栓子信号是否阳性,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栓子信号的影响因素;随访6个月,观察脑梗死复发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微栓子信号阳性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 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6例(30.51%)微栓子信号阳性;阳性组有颈动脉斑块占比[69.44%(25/36)]、颈动脉重度狭窄率[55.56%(20/36)]、血小板[(278.84±26.93)×109/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3.87±3.58)mg/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93±1.17)分]均明显高于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0.91±0.33)mmol/L]低于阴性组[分别为29.27%(24/82)、20.73%(17/82)、(215.48±16.53)×109/L、(9.87±2.07)mg/L、(4.88±0.58)分、(1.23±0.6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OR=7.425,95%CI:2.892~28.882)、重度狭窄(OR=2.692,95%CI:1.362~8.736)、高水平血小板(OR=8.462,95%CI:1.425~16.465)均是微栓子信号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脑梗死复发15例,其中阳性组脑梗死复发率为22.22%(8/36),高于阴性组的8.54%(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3,P=0.040);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Log-rank检验,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复发(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信号阳性与颈动脉斑块、重度狭窄和高水平血小板有关,提示这部分患者近期预后更差,需要更加密切的随访,严格控制危险因素.
    • 李朝霞; 赵性泉
    •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接受微栓子监测检查患者的微栓子信号发生率以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连续纳入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常规30 min微栓子监测以及常规TCD检查中探及到微栓子信号的患者,收集基线信息。结果共5886例患者进行了30 min微栓子监测检查,其中50例存在微栓子信号,阳性率0.85%。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信号的出现率最高,达84%。46%(23/50)微栓子来源于动脉,包括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或颈动脉狭窄、10例颅内动脉、4例烟雾病和1例ANCA相关性动脉炎;30%(15/50)提示心脏来源的微栓子,包括1例心房颤动、4例人造瓣膜和10例卵圆孔未闭;其他原因微栓子来源占24%(12/50),包括8例从右到左分流和4例未知来源。微栓子阳性的患者脑白质病变及认知障碍发生率高,分别为72%及68%。结论微栓子信号较罕见,不同的疾病微栓子信号的临床意义及机制可能不一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