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循证理论

循证理论

循证理论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56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母婴世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当代护士(综合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山东预防医学会第三届中毒与临床急病防治分会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等;循证理论的相关文献由22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兴华、周晓梅、梁勉等。

循证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1.8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562 占比:98.13%

总计:5668篇

循证理论—发文趋势图

循证理论

-研究学者

  • 刘兴华
  • 周晓梅
  • 梁勉
  • 胡金娟
  • 陈艳玲
  • 黄燕芳
  • 丁国安
  • 丁岚
  • 万慎娴
  • 于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培; 郭晓丹; 胡依博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郑州市某医院收治的12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前体征,干预前后眼部指标、心理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眼压、前房深度小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2/64),低于对照组的14.0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27)。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5,P=0.064)。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围患者术期,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缓解疼痛,促进眼压、视力恢复,并可降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 邹倩; 耿苗苗; 祝延红
    • 摘要: 背景既往研究证明多重耐药菌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之间交叉传播,患者获得多重耐药菌感染将影响其现有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上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速度较为缓慢。在此背景下,多重耐药菌感染预测研究应运而生。目的基于循证理论构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回顾性收集真实临床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即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有关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文献,提取可分析的危险因素,采用Stata/SE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确定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各个危险因素的合并效应值进行β值转换构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ICU的成年患者390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从而进行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确定17个危险因素。通过换算公式得到预测模型Logit(P)=-2.4763+0.086X_(1)〔性别(男)〕+0.191X_(2)(住院史)+0.392X_(3)(从外院转入)+1.723X_(4)(ICU住院天数)+0.315X_(5)(其他感染)+0.385X_(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0.131X_(7)(糖尿病)+0.536X_(8)(肾脏疾病)+0.285X_(9)(肾衰竭)+0.565X_(10)(透析)+0.148X_(11)(机械通气)+0.742X_(12)(中央静脉导管)+0.336X_(13)(导尿管)+3.483X_(14)(抗菌药物使用种类)+0.174X_(15)(抗菌药物使用史)+0.975X_(16)(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151X_(17)(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将3908例患者数据代入预测模型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灵敏度为64.36%,特异度为80.39%,约登指数为0.44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结论基于循证理论构建包含17个危险因素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判效果较好,证明基于循证理论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外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方案可推广适用于其他疾病的预测研究中。
    • 吕春娜; 刘玉灵; 郎靓靓; 李春霞
    •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理论基础的运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1日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理论基础的运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运动恐惧状况、生活质量、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运动恐惧、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的运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运动耐力及心理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
    • 蒋小燕
    • 摘要: 目的分析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疼痛护理在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收治的110例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参照组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1~5d疼痛程度、疼痛控制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和参照组比,研究组术后1~5d时VAS评分均更低,疼痛控制满意度更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输尿管结石微创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情绪,提升其疼痛控制满意度,对其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 李晴; 谭运菲; 张艳艳
    •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比较2组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管理1个月、2个月、4个月后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可促功能恢复,加快康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规避并发症。
    • 高栋姣; 张彩丽; 吴芷荭
    •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15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利用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1周心功能指标优于干预前(P<0.05,P<0.01),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干预后1周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后1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干预后1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 黄含笑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SAR患者1 784例,根据就诊序号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892)和常规组(n=892)。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鼻部症状、鼻炎伴随症状、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鼻痒、鼻塞、喷嚏、流涕评分较低(P <0.05);干预后研究组TNNSS、RQLQ评分较常规组低(P <0.05);研究组健康行为中高水平例数高于常规组,健康行为低水平例数低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8%,高于常规组的82.40%(P <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减轻SAR患者鼻部症状、鼻部伴随症状,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及生活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服务满意度。
    • 陈利莉; 谭晓洁; 刘雪; 周扬
    •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给予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张敏; 刘君红; 吴振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唇腭裂患儿术后恢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月350例接受唇腭裂二期修复术的唇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75)和对照组(n=17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评分、儿童焦虑障碍量表(Screen for children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4%、1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沟通交流、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预见性护理模式能促进唇腭裂患儿术后恢复,调节患儿心理状态,改善自我效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 潘张华; 陶静; 方磊; 黄晓旭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理论的专项保温干预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循证理论的专项保温干预。观察2组进入手术室时(T1)、麻醉后(T2)、手术60 min(T3)、术毕30 min(T4)的体温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长、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并发症及术后康复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T2、T3、T4时间的体温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长、意识恢复时长及住院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术中躁动、术中寒战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证理论的专项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