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径级

径级

径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专利文献111024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西北植物学报等; 径级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永忠、张喜、刘万德等。

径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1024 占比:99.85%

总计:111190篇

径级—发文趋势图

径级

-研究学者

  • 叶永忠
  • 张喜
  • 刘万德
  • 刘静
  • 周永东
  • 唐洪辉
  • 李意德
  • 林明献
  • 格日乐
  • 程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雨菲; 李先琨; 郭屹立; 李冬兴; 王斌; 向悟生; 黄甫昭; 文淑均; 李健星; 陆树华; 刘晟源
    • 摘要: 以广西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对象,结合2011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分析5年间样地树木死亡个体的数量、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特征等。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样地有86.5%的树种出现了个体死亡的现象,死亡个体占个体总数的14.4%;死亡个体的聚集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小径级个体死亡与周边邻体和环境的关联性较大;竞争是影响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云林树木死亡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内树木死亡并非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而是树木本身特征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唐子舒; 王根绪; 胡兆永
    • 摘要: 树木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了解植物蒸腾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科学掌握和理解植被生理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我国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丰富,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是气候敏感区和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但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区域蒸散发计算及光合作用对水分利用的响应规律,缺乏对植物蒸腾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深入探讨。本研究利用热扩散探针技术,获得贡嘎山峨眉冷杉2017—2018年小(20~40cm)、中(40~60cm)、大(60~80cm)3个径级的树干液流速率,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量化环境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半小时尺度,液流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增长快于回落,夜间液流活跃;(2)日尺度,液流速率变化大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整体波动幅度与径级大小呈反比;(3)不同时间尺度下,各径级液流速率按大小排列均为:中径级>小径级>大径级;(4)液流主要与气象因子有关,液流速率与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风速和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同时,液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干季缺水时,土壤湿度和降雨促进液流蒸腾,湿季水分过多则起抑制作用;(5)日尺度,中、小径级树木比大径级树木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分别在干、湿季受影响最大;(6)逐步回归方程中的环境因子数量随时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少,且气象因子占主导。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我国西南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水分利用及循环的变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 王璐颖; 周璋; 张涛; 林明献; 张春生; 李意德; 陈德祥
    • 摘要: 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和吊罗山热带林区海拔245~1255 m范围内根据林分恢复时间设立固定监测样地,探讨了森林地上生物量与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热带次生林平均地上生物量为(155.38±37.16)×10^(3)kg/hm^(2),其中低地次生雨林为(137.91±31.02)×10^(3)kg/hm^(2),山地次生雨林为(160.39±42.13)×10^(3)kg/hm^(2)。自然恢复状态下的生物量恢复率与恢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原始林水平。生物量恢复受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显著影响,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增加,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降低。恢复26年的山地次生雨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高出原始林58%,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68%;恢复35年的低地雨林次生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比原始林高30%,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20%;随恢复时间增加,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生物量占比下降7%左右;而慢生树种则均呈增加趋势,生物量增长20%~32%。本研究结果对热带森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恢复、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李光容; 余登利; 王文芳; 肖息; 杨雪; 张仁波
    • 摘要: 为探讨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亮叶水青冈的天然更新特征,对该树种的种胚发育情况和大径级古树群落径级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宽阔水保护区的亮叶水青冈在2021年出现了种胚几乎全部败育的情况;结实量大并不意味着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活性种子;大径级亮叶水青冈林下缺乏幼苗和幼树,天然更新尤为困难;该树种坚果中病虫害严重,加剧了天然更新的难度。
    • 严四英; 翁白莎; 景兰舒; 毕吴瑕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根系生长的适应能力以及根系在旱后复水情况下的恢复能力,以‘登海618’为试验材料,通风棚下设置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后同等复水条件4个处理组以及1个正常供水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干旱及旱后复水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对夏玉米根系形态和根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干旱处理下,土壤深度10、30、50、70 cm含水量在复水前5 d成缓慢下降趋势,复水后10 cm层土壤含水量在1 d内骤增然后再下降,分别增加了3.91、6.55、8.68、10.48个百分点;从垂直方向看,中旱以上程度的干旱土壤含水量总体趋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在抽雄-灌浆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对夏玉米根系影响不同,适度干旱对根系生长有利:中旱有利于根系下扎伸长。其他程度干旱的发生对根系整体是不利的,会导致根尖数、根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干旱作用下导致根系变细进而细根比例增加,轻旱、中旱、重旱、特旱下0~0.5 mm直径根长比对照组高2.98%、12.35%、18.62%、7.12%;旱后复水夏玉米根直径吸水变粗,进而影响0~0.5 mm直径根体积占比比干旱时少。③不同程度的干旱,均不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组根干重分别比棚内对照组少39.49%、59.62%、53.98%、9.37%,干旱程度越高,复水后根干重增加越小。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夏玉米生长的关键。
    • 赵广东; 熊凯; 许格希; 马凡强; 杨洪国; 刘顺; 史作民; 陈健; 张运
    • 摘要: 基于2019年9月完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暗针叶林9.6 hm^(2)动态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与糙皮桦(Betula utilis)的径级结构,并运用O-ring统计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和g_(12)(r),研究了两个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及其种内、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与糙皮桦径级分布连续,均呈倒“J”型。岷江冷杉与糙皮桦的不同径级个体主要呈现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岷江冷杉的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以及大树对中树的种内相关性在所有空间尺度上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变化。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岷江冷杉的大树对幼树、大树和小树由无显著相关(P>0.05)逐渐向显著正相关(P0.05)变化。岷江冷杉大树对糙皮桦所有径级个体的种间相关性主要呈现由为显著负相关(P0.05)变化,糙皮桦大径级个体对所有径级的岷江冷杉主要呈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岷江冷杉和糙皮桦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随径级、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变化。
    • 张树梓; 尹建庭; 任启文; 张树彬; 王鑫; 李联地; 毕君
    • 摘要: 【目的】评估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华北落叶松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阐明不同生态过程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形成的作用,为理解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建立1块2.4 hm2(80 m×300 m)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将群落优势种华北落叶松的胸径(DBH)以3 cm为间距划分为9个径级,利用个体种-面积关系函数(ISARs)结合异质泊松零模型,探讨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在不同尺度上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样地共记录到DBH≥1 cm的木本植物4275株,隶属17科26属35种。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个体(共550株)整体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Ⅴ径级(19~22 cm)个体数最多(92株)。在30 m尺度范围内,9个径级华北落叶松的ISARs值均表现为随尺度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Ⅳ(16~19 cm)和Ⅸ径级(≥31 cm)华北落叶松分别表现为在所有尺度上最高的ISARs值和最低的ISARs值。Ⅲ(13~16 cm)、Ⅶ(25~28 cm)和Ⅷ(28~31 cm)径级华北落叶松在所有尺度上与邻体物种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均表现为中性;其余6个径级华北落叶松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均发生在较小尺度(≤11 m),有5个径级(Ⅰ级:<10 cm;Ⅱ级:10~13 cm;Ⅳ;Ⅴ;Ⅵ级22~25 cm)的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仅有Ⅸ(≥31 cm)径级华北落叶松在2~4 m尺度上表现出对邻体物种多样性的抑制作用,随尺度增加均转变为中性作用。【结论】尺度依赖效应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虽然中性过程在多个尺度上主导不同径级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但是较小尺度上的促进作用对华北落叶松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华北落叶松的Ⅳ和Ⅸ径级阶段对邻体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和维持较为关键。
    • 赵昌高; 许元科; 严冬丽; 林坚; 汪一洪; 王志高
    • 摘要: 2019年9月和2020年6月对景宁县上山头林区全国种群数量最大的天台鹅耳枥群落组成、结构和径级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为浙江省景宁县上山头林区有天台鹅耳枥354株,生境地植物群落物种共134种,隶属于51科88属,其中被子植物占大多数,有50科87属13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天台鹅耳枥在群落中优势度较大,是主要的优势树种;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人为干扰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354株种群中胸径大于1 cm的个体径级结构稳定,但林下幼苗极少,天然更新困难。建议加强对景宁上山头天台鹅耳枥群落保护力度,为进一步研究其濒危原因,扩大种群规模奠定基础。
    • 谢伊; 杨华
    • 摘要: 【目的】混交林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探究空间结构对林分生长量的影响对促进林分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对象,分析混交度(M)和大小比数(U)对单木生长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天然林林分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选用2块云杉蓄积占总蓄积比例分别为0.1~0.2(1成云,1P)和0.4(4成云,4P)固定样地的5期监测数据,采用4株相邻木法计算空间结构三参数,绘制多元分布图,分析了1P和4P内各径级云杉、臭冷杉和红松在不同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的胸径生长量变化规律。【结果】1P和4P均介于中度和强度混交(M分别为0.625和0.657)且呈随机分布;臭冷杉和红松的生长介于亚优势至中庸状态间(U=0.25~0.50),云杉在4P内介于亚优势至中庸状态间(U=0.48),在1P内介于中庸至劣势状态间(U=0.70)。云杉和臭冷杉的年胸径生长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P<0.05);随对象木混交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小径级云杉和大中小径级臭冷杉与混交度呈显著相关(P<0.05);云杉、臭冷杉和红松的年胸径生长量随对象木大小比数的增大而减小,其中中径级木与大小比数呈显著相关(P<0.05)。云杉在1P内的年胸径生长量低于4P,红松相反。【结论】不同径级下林木的生长具有显著差异,降低大小比数的同时适当提高混交度有利于林木的胸径生长。不同生长阶段的竞争不同导致了不同径级林木对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响应的差异,故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林木应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调整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分长期的稳定发展。
    • 张振林; 李明蔓; 米伟; 邓祥胜; 陈寿; 何鹏; 程飞
    • 摘要: 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是樟科厚壳桂属乔木,材质坚硬韧性好,密度较大,易于加工,不易折裂,可作家具和建筑用材.为提高黄果厚壳桂人工林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以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内黄果厚壳桂人工林为对象,对林下更新苗生长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结果为该公园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的315株幼苗和幼树个体45.40% 分布在第(0.55~1.10 cm)径级,径级(0.15~0.55 cm)、(1.10~1.60 cm)和(1.60~2.10 cm)个体占总数48.58%.黄果厚壳桂幼苗和幼树高度有74.92% 的个体分布在第Ⅰ(<1 m)和第Ⅱ(1~2 m)高度级,剩余高度级的个体占25.08%.根据样本观察值的散点叠加11种拟合模型曲线图筛选出4个候选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二次模型、三次模型和幂模型.通过比较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指标,黄果厚壳桂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树高-地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三次模型.黄果厚壳桂种群更新能力很强,人工种群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研究结果揭示黄果厚壳桂天然状态下林木生长规律、种群结构及形成机制,并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黄果厚壳桂的种群保护、更新和恢复以及人工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