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影像特点

影像特点

影像特点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8186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基层医学论坛、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等;影像特点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文星、晏正光、欧阳志和等。

影像特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 占比:0.8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8186 占比:99.12%

总计:38526篇

影像特点—发文趋势图

影像特点

-研究学者

  • 文星
  • 晏正光
  • 欧阳志和
  • 于忠东
  • 付华
  • 刘莹
  • 周浩亮
  • 唐德环
  • 夏国昌
  • 孔德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培
    •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恶性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临床诊疗证实为骨质疏松及恶性骨质破坏致脊椎骨折的患者76例,分为2组:A组(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骨折,36例),B组(恶性骨破坏致压缩性骨折,40例)。对比2组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软组织肿块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B组骨折以跳跃性椎体受累为主,A组骨折以连续性椎体受累为主,A组椎间盘压缩、增宽均高于B组(P<0.05),B组椎旁附件受累数目、软组织肿块数目均高于A组(P<0.05)。A组CT结果显示其密度下降明显,无明确骨折线,楔形变椎体后角无异常改变,。MRI结果显示其呈椎体终板下或椎体中央带T_(1)WI稍低T_(2)WI稍高信号。B组CT可见明确骨质破坏,骨折线偶可见。MRI结果显示椎体中央带或附件区T_(1)WI、T_(2)WI混杂信号骨质破坏、抑脂呈中等信号改变,T_(1)WI低信号,T_(2)WI低信号。结论CT联合MRI检查可有效鉴别骨质疏松或恶性骨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 崔向军; 刘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局灶机化性肺炎的影像特点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福鼎市医院接收的52例局灶机化性肺炎(FOP)患者为研究组,并取同时期因罹患肺癌来我院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T影像学检查,分析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基础疾病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有细长毛刺、空洞、支气管充气、紧贴胸膜、液化、坏死及结构疏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扫CT值、动脉期与静脉期CT增加值与总增加值均较高(P<0.05)。结论:局灶机化性肺炎患者的影像特征与CT征象均与肺癌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诊断期间应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提高其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郑添秀; 陈秋雁; 余波; 汤艳婷; 邢培秋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周围型肺癌(PLC)术前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4例PL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SCT对肿瘤发生部位、T分期结果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病灶的各MSCT征象之间的差异。结果经病理诊断证实,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分别为51例、7例、25例,左肺上叶、下叶分别为29例、22例,MSCT结果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100%;T;期10例,T;期78例,T;期34例,T;期12例MSCT诊断T分期结果与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符合率为88.01%(118/134);有淋巴结转移87例,无淋巴结转移47例;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的准确率为82.09%(110/134),灵敏度为85.06%(74/87),特异度为76.60%(36/47)。134例PLC患者中,鳞癌48例(35.82%)、腺癌60例(44.78%)、大细胞癌14例(10.45%)、小细胞癌12例(8.96%),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空泡、含气“支气管”征、“深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能准确定位肿瘤发生部位,判断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MS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相关,对于PLC的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 张华; 钱鑫; 张晶
    • 摘要: 微小肺脑膜上皮样结节(MPMN)是一种肺上皮细胞良性增生疾病,国内外均罕见,其组织学起源目前尚不明确。常在肺手术或尸体送检标本中被发现,根据影像特点很难诊断,确诊依靠病理活检。该病多见于女性,常合并慢性肺部良性疾病,在MPMN标本中腺癌较其他肺恶性肿瘤多见,部分女性患者患子宫肌瘤、乳腺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健康体检的广泛开展,肺内弥漫性结节病变的发现率明显增加,由于目前人们对肺部结节的重视,明确肺部结节的性质及预后极为重要。
    • 陈慧惠; 王慧慧; 陈小琴
    • 摘要: 目的分析浅表韧带样纤维瘤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对浅表韧带样纤维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浅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15例,分析其超声二维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结果15例浅表韧带样纤维瘤均为单发低回声肿块,肿块均位于浅表肌层内,多位于腹壁肌层,肿块边界多为欠清或不清,形态多为欠规则或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多为中量及以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多表现为高增强,增强模式多呈快进慢出,但部分病例呈快进快出。结论浅表韧带样纤维瘤以中青年女性较为多见,且多位于腹壁肌层,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孟雪莹; 黄伟刚
    • 摘要: 目的:探究MRI在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分级其影像特点。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1例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诊断、X线片与关节镜诊治术,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级诊断结果。结果:三种方法检查影像学特点为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病变、骨质异常、关节囊积液、半月板及韧带异常,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除滑膜增生与血管翳形成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X线片与MRI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边缘部位、软骨下不同部位骨质破坏的膝关节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分级诊断中应用价值更高,可为后期治疗提供指导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 周建烽; 俞鑫苗
    • 摘要: 腹股沟区是人体腹壁的薄弱区域之一。腹股沟疝是腹腔内组织或脏器经过此薄弱区向体表突起的包块,根据疝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分为斜疝与直疝,以及少见的马鞍疝(同时包含斜疝和直疝)。现回顾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疝18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分析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对临床手术的指导性。
    • 胡俊强
    • 摘要: 目的:分析DR检查中不同颈椎病分型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月颈椎病患者41例,实施DR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总结影像在不同病型中的表现。结果:病变检查结果显示,曲度病变占比29.67%,骨质增生占比21.95%,椎间隙狭窄19.51%,韧带钙化14.63%,椎体松动与突关节异常皆为7.32%;分型显示,交感神经型发生率最高,为46.34%,其次为神经根型17.07%,再次为椎动脉型14.63%。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是主要病因,分型中交感神经型居多,占比46.34%(19/41),P<0.05。结论:通过DR检查可有效诊断颈椎病特点,辅助病型分型,病型不同在DR影像中可见不同表现,在使用DR时应行全面检查,促进精准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分析具体病情,必要时实施相应试验,排除相似疾病,科学分型和治疗颈椎病,促进良性转归,缓解患者病痛。
    • 蒋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比分析肺肉瘤样癌与肺鳞癌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本院24例肺肉瘤样癌与26例肺鳞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 肺肉瘤样癌组男性比例(62. 5%)低于肺鳞癌组(92. 3%),周围型比例(83. 3%)高于鳞癌组(57. 7%),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出现情况高于鳞癌组,强化值(19. 4±11. 7) HU明显低于鳞癌组(31. 4±15. 6)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肺肉瘤样癌与肺鳞癌的临床特点及一般CT表现虽然具有重叠性,但在发病年龄、部位、邻近组织侵犯、远处转移及强化程度方面有差异,有助于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 施园; 李万鹏
    • 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MRI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及其影像特点。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6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分别行64排螺旋CT和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及其影像特点。结果CT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96.67%、93.48%,与MRI的92.11%、93.33%、9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共检出92处病灶,MRI检查共检出88处病灶,两者对病灶大小、边界、密度、形态的显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T检查可以检出钙化灶,MRI检查可以显示病灶T1WI信号和T2WI信号。结论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胃肠道间质瘤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检查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