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象变迁

形象变迁

形象变迁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24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党史文苑(纪实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地区“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全国第十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 、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形象变迁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杨、李晓颖、肖惟惟等。

形象变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7.1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124 占比:92.59%

总计:1214篇

形象变迁—发文趋势图

形象变迁

-研究学者

  • 刘杨
  • 李晓颖
  • 肖惟惟
  • 蔺若帆
  • 陈登平
  • LIU Xing
  • 万芳
  • 严俊
  • 任娇娇
  • 佚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立锐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1951年西藏解放以来,大量的纪实影像记录了当地的乡土形象变迁。通过对近年来影像文本的内容分析发现,西藏题材纪录片中对于乡村图景的表达大体呈现了从“文化探秘”到“文化保护”的转向。价值和叙事策略转向下的西藏题材纪录片更加重视人本主义、追求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对生活美学的展现,重塑了西藏的媒介形象。
    • 曹永荣
    • 摘要: 政党国际形象依附于国家,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文章从国际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党国际形象理论和测量体系,它包括“能见度”(含“绝对能见度”和“相对能见度”)和“属性”(含“主题”和“效价”)。基于ProQuest历史报纸数据库和Nexis新闻数据库中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数据,文章借助政党国际形象理论分析了中共国际形象的百年变迁。研究发现,百年来中共的绝对能见度跨越了十、百、千、万四个数量级;相对能见度呈波浪式变化;主题从单一意识形态向多元和多维转变;整体形象呈螺旋式上升,公共关系和公共外交在扭转中共负面国际形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网络和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共未来需借助网络议程设置,主动掌握自己的媒介议程,通过公共关系和公共外交等手段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
    • 胡锦博
    • 摘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目前新媒体广告的市场规模已经大大超越传统媒体,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各不相同。女性形象作为广告中的典型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社会的价值观。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新媒体广告的成熟度仍然不高,与其快速增长相伴而来的是低俗广告的增多、广告拥堵、运作失范等问题,其中,对网络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可能涉及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如何中肯、准确地评价女性形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伴随“她经济”时代的到来,在Web3.0时代的网络社会中,为了与消费者建立关联,与其成为在信息、利益及价值等方面的共同体,网络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迎来了变革。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归纳网络广告女性形象的变迁,从她者视角探究网络广告女性形象变迁出现局限性的原因,揭示性别文化在网络广告中的隐形问题。
    • 孙程文
    • 摘要: 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迅速,受众也不仅仅局限于少年儿童,而在动画电影市场中具有标志性地位的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迪士尼在1937年制作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美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也是迪士尼进军动画电影市场的第一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仅为迪士尼斩获第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同时也奠定了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基石。自此之后,迪士尼不断将童话及民间故事改编为动画电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浪漫公主电影特色。随着时间和时代背景的变化,迪士尼公主电影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 王婉婷
    • 摘要: 女性形象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油画作品中的普遍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形象在油画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本文关注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油画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变迁过程,并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发生变化原因。
    • 朱振明
    • 摘要: 国际上的中国形象并非铁板一块,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着差异,这构成了中国在拉美构建国家形象的背景。作为中国国际形象的组成部分,中国在拉美的形象经历了从革命意识形态输出向合作伙伴的变迁。在这种形象变迁过程中,中国被拉美人看成风险和机会。中国的崛起因其对环境的冲击、移民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让拉美人产生焦虑,中国在拉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其在海外的扩张形式会影响拉美对发展路径的选择,但同时中国在拉美的存在也促使拉美人对当地政府及其治理能力的反思。这种在双边合作中生成的中国形象需要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下通过强化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来巩固或消解。
    • 严俊; 郑杨
    •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多年里,女性经历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社会劳动力的预备军"成为"工作母亲";经历了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妇女回家"、独生子女一代的教育热成为"教育妈妈";伴随着少子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女性为承担多个角色需要成为"全能妈妈".
    • 姚晓彤; 王吉
    • 摘要: 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10年至2020年共计十一届113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当选者的事迹材料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教育领域、地域位置、主要事迹量化呈现我国杰出教师的主要形象变迁,当选者事迹形象主要包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潜心科研、教学创新、爱生如子、立德树人、专业引领。依据内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展现出教师价值逐渐多元化,明确影响教师形象变迁的内外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揭示杰出教师形象变迁的规律,教师形象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探讨各方面优化教师形象的方法。
    • 王飞翔
    •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劳动模范作为中国独有的身份与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中国电影中的典型形象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模范形象在银幕中的呈现并不是单质的、统一的,而是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期特征,这既与不同时期的时代母题和政治要求有关,又关乎创作者的心态.具体来讲,"十七年"时期电影中的劳动模范形象是一种集体奋进意识和"竞赛精神"的典型代表;新时期伊始,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银幕中的劳动模范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社交受阻、身份位移等现象;如今,劳动模范形象经历了概念拓展与价值升维,不仅创作手法多元,形象也趋于主流化,并以一种"情感真实"的面貌与观众建立起交流与对话的空间.
    • 鲁芮汐; 莫愁
    • 摘要: 电影角色是塑造意识形态、传播国家主流文化价值的重要工具。对1919—2020年中国角色在欧美电影中的形象变迁的分析发现,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角色的形象并不单一,但中国角色形象的变化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欧美电影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从主观臆想转变为客观接纳,从对中国人或恐惧或蔑视的态度转变为局部的肯定。然而在目前欧美的主流电影中,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总体上还是一种抽象符号,缺乏坚实的文化内涵。在方法论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既有客观、高效的优势,也有受制于原始文本材料质量的局限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