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震区

强震区

强震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水利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4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2011重庆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等;强震区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光耀、申玉生、高波等。

强震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26.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1.25%

专利文献>

论文:347 占比:72.29%

总计:480篇

强震区—发文趋势图

强震区

-研究学者

  • 崔光耀
  • 申玉生
  • 高波
  • 王英学
  • 冯忠居
  • 刘荣灿
  • 吴敬武
  • 唐川
  • 刘闯
  • 周鹏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冰; 谭盛凛; 阳运生
    • 摘要: 为保证水电站运行要求,建设大跨度高框架建筑物往往不可避免,同时,其抗震性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结合苏洼龙水电站主变开关楼工程实例,通过建立PKPM计算模型,研究了多项有效抗震的结构措施,满足了建筑物强震下楼层侧向剪切刚度、楼层剪重比、层间位移角等要求,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
    • 冯忠居; 关云辉; 张聪; 蔡杰; 董芸秀; 林路宇
    • 摘要: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桩-土-断层非线性动力响应特性,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选取4种类型(5010波、5002波、Kobe波和El-Centro波)地震波,通过建立桩-土-断层相互作用模型,利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断层上、下盘桩基加速度响应、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剪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4种类型地震波作用下,断层上盘桩基响应程度相对于断层下盘较大,呈现出显著“上盘效应”;覆盖层土体对桩身加速度放大作用和滤波作用明显;上盘桩顶峰值加速度响应具有滞后性;桩顶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在El-Centro波作用时较大;桩顶水平位移峰值在5010波作用时较大;桩顶永久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剪力峰值在Kobe波作用时较大。在桥梁桩基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断层上、下盘差异和地震波类型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 石文昊; 邱枫博; 谢优; 崔光耀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强震区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依托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天坪寨隧道F_(1)断层段,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强震区跨断层隧道刚柔并济抗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柔并济抗震技术后,隧道的横向位移减小9.11%,竖向位移减小8.54%;最大主应力减小51.14%,最小主应力减小3.33%;最大剪应力减小14.59%;最小安全系数提高21.14%~48.25%;抗震效果有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区跨断层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 罗亚林; 张忠良; 朱朝阳
    • 摘要: 斗中路桥为宝鸡市斗中路高架快速干道工程的控制性节点工程,是高烈度地震地区超高墩双索面十塔斜拉桥,通过结合桥梁的特点及现场条件提出四种可行的桥梁结构体系方案,并从结构受力、景观、运营维护及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确定了最终的推荐方案:十塔整联部分斜拉桥方案。推荐方案受力、景观效果及经济性均较好。
    • 余神光; 蒋依坛; 路卫卫; 宋兰芳; 陈良志
    • 摘要: 针对强震区高桩码头的接岸结构设计,依托某实际工程,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工程中常用的斜坡式挡土墙、悬臂板桩、有锚板桩等接岸结构的适应性及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沉降板式接岸结构,并对该新型接岸结构的特征进行论述。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接岸结构,该新型接岸结构在强震区更为经济、合理,对岸坡的沉降、变形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对保障码头运营以及震后快捷修复更为有利。
    • 李东; 纪杰杰; 罗登泽; 吴钰; 李洪涛; 姚强
    • 摘要: 针对汶川强震区5条典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室内颗分试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了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的基本发育特征、堆积物颗粒级配和黏土矿物定量组成。结果表明:①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典型发育特征除了地形地貌上的“窄”和“陡”外,震后松散物源量中崩滑物源和沟道堆积物源显著增多,动储量比例增大,造成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危险性显著提高;②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堆积物固体颗粒级配分布范围较广,连续性较好。级配曲线不均匀系数均大于5,曲率系数在0.95~3,无缺失粒组;粒径小于0.075 mm的粉粒含量均在0.5%以下,粒径小于0.005 mm黏粒含量均在0.11%以下,不同沟道间差别较小;③强震区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3种黏土矿物组成,各自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5.6%、38.8%、15.6%。伊利石和绿泥石总含量均超过75%,伊蒙混层含量均在25%以下。开展汶川强震区的典型窄沟型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对于地质灾害泥石流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崔光耀; 石文昊; 王明胜
    • 摘要: 为提升强震区跨导热断层隧道的安全性,本文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强震区跨导热断层不同断层温度对隧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断层温度为30°C时,隧道最大主应力最大值和最小主应力最大值分别为55.61 MPa与-55.29 MPa,拱顶处x、y、z方向的位移分别为57.30 mm、38.58 mm与88.34 mm;(2)随着断层温度逐级升高至110°C,最大、最小主应力受其影响分别增加了1.60%~9.39%与2.28%~10.54%,拱顶x、y、z方向的位移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幅度较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跨导热断层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谢文璐
    • 摘要: 辉绿岩脉遇水泥化,如果不处理好,可能在坝基形成渗漏通道,甚至影响到电站整体的安全稳定。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辉绿岩加固处理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相关文献试验结果显示,III2类以上的辉绿岩脉通过水泥灌浆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III2类及以下辉绿岩脉水泥灌浆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化学灌浆,如果都采取化学灌浆,工程投资将十分巨大,通过对辉绿岩脉处理方案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深部置换网格+网格间加密固结灌浆+浅表混凝土置换+坝基全面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等综合处理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穆成林; 习朝辉; 裴向军; 崔圣华
    • 摘要: 以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为研究范围区,通过多元信息手段调查,共发现地质灾害107处,其中崩塌82处,滑坡25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坡度、高程、坡体结构、水系距离及断裂带距离等.灾害发育分布在坡度30°~50°数量多且规模大;高程2200~3400m灾害发育数量多,尤其是高程2 600~3 000 m占总量的42.5%,规模则在高程为3 400~3 600 m较大;斜向坡体发育地质灾害数量及规模均较大,其次为顺向坡和反倾坡;水系对灾害一般最大影响距离为4.0 km,其中0~1.0 km范围内灾害发育,且规模较大;地质灾害沿地震断裂带呈次"串珠状"分布,0~2.0 km范围内最为显著发育,且符合一定的拟合规律.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厘定了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的总结了其分布规律,为研究区内的基础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 于忠锋; 程敏
    • 摘要: 强震区高尾矿坝稳定安全一直是尾矿行业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线法尾矿坝具有坝体抗震性能好、稳定性高、不易液化等优势,故在强震区一般选择中线法堆高尾矿坝的方式.针对强地震区某中线法高尾矿坝,以渗流计算结果为前置条件,采用有限元法对中线法尾矿坝进行静力条件和动力响应计算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的坝体稳定性分析、可能液化区域分布等,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研究及设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