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强降雪

强降雪

强降雪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819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环球市场、贵州气象、吉林气象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强降雪的相关文献由33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杰、杨杰、次旦巴桑等。

强降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8194 占比:99.59%

总计:38350篇

强降雪—发文趋势图

强降雪

-研究学者

  • 张杰
  • 杨杰
  • 次旦巴桑
  • 陈沐
  • 刘华祥
  • 刘国禹
  • 周国莲
  • 周宝鹏
  • 巴旦卓玛
  • 常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宏博
    • 摘要: “2次暴雪天气、4次暴雨天气……”2022年1月以来,受强降雪降水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武汉市江汉区先后经历多次极端恶劣天气大考验。为积极应对各类极端恶劣天气,确保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江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江汉区应急管理局主动担当,从极端恶劣天气灾害预警到应急处置,江汉区真“有一套”。
    • 杨杰; 范俊红; 段宇辉; 王宏
    • 摘要: 利用1986—2016年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承德市强降雪的环流背景和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承德市强降雪特征及预报方法。结果显示:强降雪集中发生在11、2和3月;最早发生在10月,最晚结束于次年3月。承德市南部的强降雪过程多于北部。过渡季节的强降雪过程常伴有降水相态转换,降水量级明显大于冬季。强降雪类型可以分为回流型、地面低压型和弱流场型3类;当出现前两种天气形势时,且水汽含量>8 mm,700 hPa比湿>2 g/kg,对流层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值<-0.2 g/(hPa·cm^(2)·s),承德很可能发生强降雪
    • 刘倩; 王楠; 尹才虎; 付文睿
    • 摘要: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观测资料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FNL (Fl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 0.25 ×0.2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22~24日机场连续两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此类天气过程特征,分析机场降雪承载量与除雪时间的关系,为运行决策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 此次连续降雪的环流背景为中亚低涡稳定少动,多短波活动;2) 逆温层的存在,为强降雪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能量;3) 800~950 hPa存在明显的辐合中心,配合强盛的上升运动及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场,有利于地面出现短时中雪;4) 当乌鲁木齐机场积水厚度达到1.2 mm时,需要短暂关闭机场进行30 min左右的清雪,当积水厚度超过2.2 mm时,若降雪继续维持,则需要长时间关闭机场进行清雪,若降雪不持续时,则跑道经过1小时左右的清雪作业,可以正常使用。
    • 彭鹏
    • 摘要: 该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4月13~14日满洲里市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降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和槽底西北气流的共同影响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在强降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满洲里市存在高层散度大于低层的有利配合状态,这种对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对于中低层气流的上升运动较为有利,促进了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由于水汽条件较为充足,对于降雪天气的发生较为有利,孟加拉湾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而水汽辐合最为明显的地区则存在有降水中心;在冬季,满洲里市的假相当位温数值高于55°C,同时还有高能舌存在,可以将其作为当地强降雪天气的预报指标。
    • 王其英; 冀翠华; 刘琛; 王金兰
    • 摘要: 利用高空、地面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0—2019年河南中东部15个强降雪个例的热力、水汽、动力等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强降雪前0~6 h,对流层中下层的暖湿气流越厚,对应降雪量越大,且低层需要一定强度的冷空气。大气可降水量(TPW)对于预报降雪量的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雪、暴雪和大暴雪的必要水汽条件分别是TPW≥10 mm、10.5、16。400 hPa以下最大垂直上升速度的均值和降雪量级呈近似线性关系,最大垂直上升速度越强,对应降雪量越大。雨转雪时,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层结可分为常规型、低层强冷型和低层直温型。
    • Huopo Chen; Jianqi Sun
    • 摘要: 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频繁遭遇极端降雪事件袭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亟需深入理解中国地区极端降雪变化的物理机制及其未来演变趋势,为国家防灾减灾及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CMIP6模式结果,深入开展人类活动对中国地区降雪变化的影响及其未来演变趋势预估研究.观测显示,过去几十年在中国降雪频发区,其年降雪日数呈现减少趋势但强降雪日数增加;在这些变化中能够检测到人类活动的痕迹,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冬季,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日数明显增加,但北方地区仍为低温控制,这有利于降雪尤其是强降雪事件的发生;到了本世纪末,中国仍有约23%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其冬季强降雪日数呈现增加趋势.此外,中国地区降雪季长度相比当前气候减少了约41天.因此,在未来持续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冬季将经历更多更为集中的强降雪事件.
    • 林莉
    • 摘要: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机场常规观测资料、微波辐射计资料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1˚ ×1˚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12月22~24日一次间歇性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 此次降雪过程,为西西伯利亚低槽引导高纬度冷平流南下,自西向东影响新疆地区。2) 两次降雪过程,水汽都是以接力的方式输送,巴尔喀什湖为降雪的主要水汽输送源。3) 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和垂直速度上升区配合较好的时段对降雪开始时间有一定的预报提前量。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较弱,且没有垂直上述运动配合,可以判断为降雪的间歇期。4) 微波辐射计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廓线大值区主要位于3000米以下,湿度明显增大和减小的时间与降雪时段吻合较好。此次降雪有10小时的间歇期,间歇期的预报可为机场正常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 张茜
    • 摘要: 本文以0.25˚ ×0.25˚的NCEP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利用WRF模式对2021年1月23日乌鲁木齐机场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式采用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并与自动站降水数据和雷达基数据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水凝物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Thompson方案更好的模拟出了本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表现在模拟的降水的开始结束时间,降水量的大小和中雪出现时间都与实况最接近。对比雷达反射率来看,Thompson方案和WSM6方案模拟的回波区域偏大,强度偏强,Lin方案模拟的强度偏弱,综合来看Thompson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雷达实际探测数据。从云微物理特征上看,由于温度低,三种方案基本模拟出的都是冰相粒子,Lin方案模拟的雪、冰晶和霰的含量比较均衡,其中霰的含量是三个方案中最多的,Thompson方案模拟的雪含量最多,冰晶和霰含量很少,WSM6方案模拟的雪和冰晶含量多,其中冰晶含量是三种方案中最多的。
    • 邹逸航; 张璐; 周志花
    • 摘要: 分析了2020年内蒙古一次大范围寒潮带来的降雪过程,结果表明:其中7个站出现了暴雪,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850hPa冷垫、地面倒槽和锋面是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低层强烈的水汽辐合,以及急流和上升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热动力条件.
    • 周涛; 李娜; 王清川; 杨帅; 张玉婷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北京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河北廊坊地区2020年2月14日强降雪过程中相态转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引入HYSPLIT模式,对强降雪地区气块进行96 h后向追踪模拟.研究发现,零速度线闭合状态反映了低空急流与中高空急流(气流)发展、对峙、消亡等状态,对地面降水相态变化的临近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距离北京多普勒雷达40~80 km的廊坊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零度层亮带高度迅速下降后30 min~1 h先后完成雨雪相态转变;利用HYSPLIT模式得到强降雪地区4个高度层的水汽源地、路径及贡献,700、850 hPa暖湿气流对降水的水汽贡献较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