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张资平

张资平

张资平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3397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东方论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7届学术年会等;张资平的相关文献由19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聚轩、徐仲佳、陈思广等。

张资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9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3397 占比:99.70%

总计:73617篇

张资平—发文趋势图

张资平

-研究学者

  • 宋聚轩
  • 徐仲佳
  • 陈思广
  • 黄淳浩
  • 崔向敏
  • 巫小黎
  • 赵强
  • 陈红旗
  • 颜敏
  • 丁丽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涵
    • 摘要: 张资平在赴日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作品,接受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回国后张资平翻译了不少自然主义,尤其是日本自然主义的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从创作方法、创作内容、文艺思潮演变以及自然主义的分类四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自然主义文学思潮,阐释其受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影响的自然主义文学观。张资平的小说创作在小说素材、大胆的描写以及精准的描写这三方面表现出自然主义文学特征,其自然主义文学风格一方面响应了五四个性解放思潮,体现出身体和情感双重解放的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出追求科学的创作精神,在学习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同时,向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回归。
    • 雷文强
    • 摘要: 《实验小说论》最早汉译本存在两个内容一致、署名各异的版本:署名“修勺译”的美的书店本与署名“张资平译”的新文化书局本。本文先从底本语言、文学渊源等方面指出新文化书局本存在的疑点,再从副文本、出版经过等方面对美的书店本加以考述,最终得出结论:美的书店修勺译本是有据可查的真本,新文化书局“张资平译本”是托名张资平的伪本。时至今日,《实验小说论》伪本仍被当作“民国西学汉译要籍”加以重版,也反映出学界史料辨伪意识较为薄弱。去伪存真,确保史料的可靠性,应成为文学研究的第一步。
    • 朱云才
    • 摘要: 张资平宗教信仰的摇摆不定,即他的宗教意识源于他畸形的混合式的中西教育。一方面,张资平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作品内容由此显得驳杂难察;另一方面,他表现宗教内容的小说显示出一种难以调和的二律背反——宣扬与揭露同隐同现。实际上,张氏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人格。张氏作品中那种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拷问,对基督教原罪、救赎观念的宣扬,以及对世俗教会、宣教士丑态的揭露,均构成他此类小说的独特景观,也确立其在现代宗教小说领域开拓者的地位。
    • 徐仲佳
    • 摘要: 张资平与无产阶级文学的真正相遇发生在1928年,恰是"革命+恋爱"小说模式风头正劲的时候,而恋爱小说又是张资平最主要的文学资本.因此,这种相遇原本应该是一出喜剧.不过,恋爱在"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中已经沦为革命的附属品,加之,张资平的怨恨情绪使得他的创作转向虽挂革命文学的旗号,却又与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了区隔.左翼文学阵营对张资平的"转向"也进行了自觉的区隔."腰斩"事件虽非左翼阵营所主导,却有着左翼文学观念的影响.这种区隔行为除了主义之争,也有怨恨情绪存在.张资平的文学史地位与他的叙事主体合法性密切相关.随着张资平文学史自我叙事主体合法性的丧失,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事也逐渐将之视为他者.
    • 李佳涵
    • 摘要: 张资平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日本女性形象更加复杂。通过展示现代女性魅力,在恋爱中带给留学生们复杂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并带领中国青年感受20世纪30年代的都市生活,小说中的日本女性触发了主人公们逐步深入的现代体验,让他们建构起更为完整的自我认识。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几部长篇小说中,日本女性常和中国男性构成一种性依附关系,通过对日本女性的性征服,小说主人公们完成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对日本的想象性征服。综合来看,张资平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征,这一形象系列投射了作者的民族意识,从中也可窥见他对日本向往和焦虑并存的矛盾心理。
    • 曾祥金
    • 摘要: 《中期创造社》没有收入张资平的文集和作品集中,此前也未见其他研究者提及,但它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文章保存了郭沫若和成仿吾的多封书信,这些没有收入集子的佚信对于研究者全面了解郭沫若和成仿吾不无裨益。其次,《中期创造社》中有许多张资平亲历的创造社往事,比如郁达夫在武昌师大任教及被迫离开的具体情形,这些一手资料值得关注。此外,文章保留了不少历史细节,可以填补现行文学史和学术史缝隙。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发现对于研究者全面了解张资平,进而推动张资平研究能起到较大作用。
    • 俞宽宏
    • 摘要: 1928年8月张资平找到理由悄悄离开创造社,在堂侄张尚武的撮合下,会同6月份刚出狱的周毓英等人一起创办乐群书店。乐群书店于8月下旬开始出版事务,9月正式成立,地点设在北四川路吟桂路的德恩里,离鲁迅所居的景云里仅百米之遥。书店由张资平任经理,聘用周毓英、陆一远做编辑,采用集资募股形式,"先后入股的股东有王开化、董维之、余慕陶、周毓英等.
    • 杨一秀
    • 摘要: 结合前人有关张资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张资平的日本书写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肯定人的价值,同情社会弱势者,灵与肉的书写;进一步追溯其人道主义思想的渊源,即源于早年教育的熏染和日本文学的影响.
    • 董文桃
    • 摘要: 梅县客家人有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尊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文化理想,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以培养出读书人为骄傲,家族中有人取得功名,是很大的荣耀,要上文魁匾、竖旗杆。张资平出生并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客家文化对他的成长及创作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长经历是客家人的一个典型,他的人格气质是梅县客家文化的一种代表。
    • 刘海霞
    • 摘要: 作为创作社的重要代表人物郭沫若、郁达夫和张资平自留学时代起便与日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亲近日本自然风物、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同时,也背负着弱国子民不得不承受的异族屈辱与欺凌,因此在道德情感与文学创作上他们几乎时时处于对日本既憎恶又眷爱的矛盾情感中。本文试图以自传文本为媒介分析创造社同人复杂而微妙的对日情结,进而阐述其对同人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