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己烯

1-己烯

1-己烯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506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石化技术、石化技术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7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第五届炼油与石化工业技术进展交流会、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78次学术会议、201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精细化工分会场、全国第19届有机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学术交流会等;1-己烯的相关文献由480位作者贡献,包括栗同林、隋军龙、张德顺等。

1-己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11.81%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1506 占比:87.15%

总计:1728篇

1-己烯—发文趋势图

1-己烯

-研究学者

  • 栗同林
  • 隋军龙
  • 张德顺
  • 王斯晗
  • 黄宝琛
  • 姚薇
  • 姜涛
  • 崔小明
  • 张宝军
  • 王力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晓蕊; 张黎明
    • 摘要: 对建立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1-己烯在4%乙酸(体积分数)、10%乙醇(体积分数)、50%乙醇(体积分数)和95%乙醇(体积分数)、橄榄油等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测定方法展开研究。考虑到1-己烯的强挥发性,不采用参考文献提出的外标法,而是采用内标法进行检测,以提高试验的准确性。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在90.7%~110.6%之间,变异系数RSD在1.7%~8.7%之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满足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中1-己烯特定迁移量的检测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韩云光; 马鸿钰; 周一思; 韩嘉琦; 陈斯佳; 蒋岩
    • 摘要: 乙烯选择性齐聚因其具有目的产物选择性高、纯度好的特点而备注关注,其中,配体的结构主导了催化剂的性能,因此,新型配体的设计与合成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不同骨架类型的乙烯选择性齐聚催化剂体系所用配体,包括P、N型配体,P、Si型配体以及其他配体,其中PNP、SNS、PNSiP等配体都表现出了乙烯齐聚活性和线性α-烯烃(LAOs)选择性。新型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的乙烯选择性齐聚催化体系仍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 王玄真; 金钊; 李昊坤; 韩书亮; 宋文波
    • 摘要: 以炔基苯氧基单茂钛为主催化剂,研究了聚合条件对聚合以及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标志性的炔基苯氧基结构,可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活性超过2.0×10^(6) g/(mol·h);n(Al)∶n(Ti)=50时,采用该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合时具有最佳活性,共聚物中1-己烯质量分数可达39.2%。
    • 丁玎; 尚卫苹
    • 摘要: 基于乙烯、1-丁烯、1-己烯的共聚合,研究了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氢气与乙烯摩尔比、温度等对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密度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聚乙烯制备过程的数值方程表达式。结果表明: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与聚合物的密度表现为负相关趋势,而与催化剂活性表现为正相关趋势,在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为0.08时,采用1-丁烯为共聚单体的催化剂活性为4250 g/g,采用1-己烯为共聚单体的催化剂活性为4780 g/g;氢气对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最显著,可以作为熔体流动速率的有效调节控制因素,共聚单体与乙烯摩尔比则是调节聚合物密度的有效因素,该方程可以用于指导聚乙烯的制备过程控制。
    • 沈丽华; 姜涛; 从海峰; 王亚婷
    • 摘要: 针对乙烯三聚制备1-己烯工艺分离工段能耗高的问题,运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现有工艺各个精馏塔的塔板数和进料位置进行了模拟优化,得到脱轻塔、1-癸烯回收塔、溶剂回收塔和1-己烯纯化塔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0块、31块、54块和12块及进料位置分别为第2块理论塔板、第21块理论塔板、第23块理论塔板和第4块理论塔板的常规顺序下的总能耗为4062.0 kW,年度总成本(TAC)为1561.15×10^(3)$/a。在现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改变精馏塔顺序实现了溶剂两段循环,并对循环比例和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模拟结果表明,当循环比例为0.9和停留时间为30 min时,以环己烷为溶剂的新工艺的能耗为2924.9 kW,TAC为1142.46×10^(3)$/a,比现有工艺的能耗降低了27.99%,TAC减少了26.82%。
    • 高宇新; 安彦杰; 姜艳峰; 李瑞
    • 摘要: 以CS-2为催化剂,利用2 L本体聚合装置制备了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考察了共聚单体加入方式及加入量对催化剂活性、共聚物形态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质谱仪等表征了共聚物结构.结果表明:加入1-己烯,催化剂活性显著增加;控制1-己烯的加入方式,随着1-己烯加入量的增加,共聚物中1-己烯含量增加,可达0.5%(w),且卫生性和透明性有所提高.
    • 王宁; 惠磊; 陈美; 历伟; 周琦
    • 摘要: 采用具有开放型骨架结构的大孔SiO2(Macro-SiO2)与MgCl2形成复合载体,同时引入聚倍半硅氧烷(POSS)形成具有空间分隔作用的POSS/MgCl2纳米团聚体,负载TiCl4后制备得到改性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红外分析、热重分析、CO低温吸附红外、扫描电镜、粒径分析等手段对POSS改性前后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POSS的引入能诱导MgCl2形成更多Mg4c2+缺陷位点,并促进了 Lewis酸性位点的形成,有利于TiCl4有效活性中心的负载.乙烯/1-己烯共聚结果表明,POSS改性催化剂活性较高,最高可达1.03×106g·(mol·h)-1,同时具有更高的共聚能力,共聚产物中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可达3.79%,且聚合产物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D=3~6).
    • 姚彬; 常小虎; 赵毅; 叶帆; 徐梦瑶; 孙辉; 姜豪; 沈本贤
    • 摘要: 水热法合成了无黏结剂X型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 E M)、氮气吸附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1-己烯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无黏结剂X型分子筛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576 m2/g和0.30 cm3/g,比4种市售含黏结剂X型分子筛颗粒分别高出34%~42%和11%~15%;在25°C时,1-己烯在无黏结X型分子筛样品上的气相饱和吸附量和液相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78.2 mg/g和67.5 mg/g,较4种市售含黏结剂分子筛分别高出26%~51%和21%~49%;1-己烯在无黏结剂X型分子筛上的表观扩散时间常数(Dc/r2)为7.13×10-5/s,是其在含黏结剂样品上的3.4~5.2倍;1-己烯在无黏结剂X型分子筛床层上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60.4 mg/g,Thomas速率常数Kth为0.00393 mL/(min·mg);模拟计算得到的1-己烯分子在X型分子筛骨架结构上的吸附作用能为52.22 kJ/mol.
    • 李虎; 张自生; 陈久洲; 石好亮; 石永杰; 李洪; 李鑫钢; 高鑫
    • 摘要: 相同碳数的正构烯烃与正构烷烃因其结构相似,使其相对挥发度较小、分离难度较大.低共熔溶剂(DES)作为一种可设计的绿色分离介质被广泛应用于该类混合物的分离中,此外过渡金属与烯烃双键之间的化学络合作用是促进正构烯烃/烷烃分离的一个重要方法.鉴于此,开发了新型银基低共熔溶剂(Ag-DES),并将其应用于1-己烯/正己烷的分离,系统探究了原料中烯烃浓度、银离子与烯烃摩尔比、分离温度等对1-己烯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g-DES具有良好的1-己烯/正己烷分离选择性,选择性在3.5~18之间,并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进一步通过FT-Raman表征和量化计算揭示了Ag-DES与烯烃之间的化学络合作用和较强氢键作用是实现其与烷烃分离的本质原因,表明应用Ag-DES的反应萃取分离强化方法可实现从F-T合成油中绿色高效分离C6α-烯烃.
    • 佘豪豪; 丁国强; 李显清; 王洪星; 曹东波; 朱玉雷; 李永旺
    • 摘要: 以(NH)4SO4作为晶化调节剂,通过调节铵盐添加量,合成出了不同钛物种分布的TS-1-X系列分子筛(X为铵盐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通过ICP-AES、FT-IR、UV-vis、UV-Raman等表征对TS-1-X系列分子筛中钛物种分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1-己烯环氧化为探针反应,考查了TS-1-X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铵盐不仅有利于钛从液相向固相富集,促进Ti元素进入MFI骨架结构,还有利于抑制晶粒过快生长,得到晶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TS-1分子筛;而过量的(NH)4SO4反而利于锐钛矿TiO2、无定型钛等非骨架钛物种的形成,同时促进晶粒过快生长得到大晶粒TS-1分子筛.最后,当n((NH4)2SO4)/n(SiO2)=0.2时合成出反应性能最佳的骨架富钛TS-1,其对1-己烯转化率高达42%,同时H2O2的有效利用率为81.8%.此外,通过实验和表征考察了铵盐中各组分对TS-1性质的影响,发现铵盐通过自身的阴离子以及对pH值的改变,对TS-1晶化体系进行调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