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应力降

应力降

应力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86720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2007年学术交流会、2006年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应力降的相关文献由414位作者贡献,包括夏爱国、叶建庆、赵翠萍等。

应力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6720 占比:99.81%

总计:86886篇

应力降—发文趋势图

应力降

-研究学者

  • 夏爱国
  • 叶建庆
  • 赵翠萍
  • 龙政强
  • 华卫
  • 郑斯华
  • 郭培兰
  • 陈章立
  • 乔慧珍
  • 李小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娄全; 万祥云; 贾炳; 邱黎明; 宋雨萱; 彭德盛
    • 摘要: 相较于煤岩破坏能量耗散,更为直观的应力降对辅助研究煤岩破坏特征及地球物理信号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力降是能量耗散的宏观表现形式。目前对能量耗散和应力降的研究大多只是针对单方面的研究,未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展全面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制约了应力降指标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采用YAW-60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煤样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了煤样受载破坏全过程能量耗散指标和应力降指标的演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能量耗散指标与应力水平和应力降指标乘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能量耗散指标与应力降指标对煤样显著断裂都有较好的响应,且在数值上处于同一数量级,但两者不完全成比例;能量耗散速率与应力水平和应力降速率乘积呈线性关系,能量耗散量与应力水平和应力降乘积呈线性关系,拟合优度分别为1和0.9975;相较于能量耗散指标,更为直观的应力水平和应力降指标乘积对煤样显著破坏更为敏感,且呈阵发特性。该研究结果明确了能量耗散与应力降的关系,为应力降指标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可用于深入研究煤岩破坏特征及声发射、电磁辐射、红外辐射等地球物理信号变化规律。
    • 李丹; 李黎; 叶建庆
    • 摘要: 利用区域构造、小湾库区水载荷变化及云南省区域地震台网2000—2021年的地震监测资料,对小湾水库影响区内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空间、频度、强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区域断层性质、库水位载荷变化、震源机制解、地震应力降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小湾水库影响区及附近第四纪断裂构造交汇,环境复杂且存在应力水平较高区域;水库蓄水对库区基底岩层及库岸岩体影响显著,地震活动明显增强;水库影响区地震空间分布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在水载荷变化的影响下,触发了构造区的应力释放,发生了走滑断层性质破裂的2015年昌宁5.1级地震。
    • 张正帅; 周晨; 郑建常; 刘承雨
    • 摘要: 采用高频截止(High-Cut)震源模型,以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稳健地求解震源谱参数,并由此推算震源尺度和静态应力降。实际应用显示,该模型的理论谱对观测谱有很好的拟合,可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准确度。计算了长岛震群内71次ML≥2.5地震事件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①拐角频率处于2~10 Hz范围,与震级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截止频率范围处于10~30 Hz之间,与地震大小的相关性不明显;②地震矩M0分布在1012~1014 N·m,与震级ML存在正相关关系:log M 0=0.977ML+10.186;M_(L)与矩震级MW之间的关系为:M_(W)=0.651 ML+0.766;③根据相对应力降时域演化发现,自2017年3月3日M_(L) 4.5地震之后应力快速释放,应力降水平在均值附近波动,而且多数ML≥3.5地震发生于应力降下降之后的回升过程中;④应力降范围在0.01~1 MPa之间,应力降与震级的统计关系为:logσ=1.158ML-6.591。长岛震群应力降水平明显偏低,反映了震中区域构造应力水平较低,但是中小地震活跃,推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1548年发生的渤海7级地震引起区域性地震矩释放,导致长岛震源区内介质相对破碎;另一方面,长岛海域断层易受到海水渗入,引起介质孔隙压力增大,同时内摩擦系数降低,从而导致断层内剪切应力降低。综合而言,长岛地区虽然处于较低的构造应力背景之中,但是流体入侵造成的断层内剪应力降低可能是造成长岛地区发生大量中小地震的主要原因。
    • 贾炯; 赵英萍; 王亚玲; 蔡玲玲; 王莉婵; 王宁
    • 摘要: 采用河北测震台网资料,分析了张家口—渤海地震带2008—2018年1220条ML≥2.0地震的应力降.结果表明,应力降可能与应力有关,并且随震级的增加而出现不同尺度的变化,该区域应力降优势分布为0.70—3.00 MPa.
    • 李冬圣; 王想;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 摘要: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之间发生了 7次M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 李冬圣; 王想;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王亚玲
    • 摘要: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_(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 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 5.1地震之间发生了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 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 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 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 李晓照; 戚承志; 邵珠山
    • 摘要: 脆性岩石内部局部细观裂纹成核导致了岩石局部损伤,弱化了岩石局部强度,进而影响了岩石的应力-变形本构曲线形状.然而,目前关于在脆性岩石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影响下,应力-变形本构曲线的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非常少.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解释在脆性岩石局部裂纹成核损伤突变作用下,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应力-位移关系非光滑曲线的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是基于岩石裂纹扩展与应力关系模型、岩石宏细观损伤联系、轴向力学与剪切力学行为之间关系及一种定性描述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突变随变形演化路径函数建立的.局部细观裂纹成核损伤随变形演化路径函数是通过参数ε_(1ini),Δε_(1)及ΔD,或参数D_(spini),ΔD_(sp)及ΔD进行定义.研究了以上参数对岩石轴向应力-应变关系及剪切应力-位移关系的非光滑曲线影响,着重分析了参数D_(spini),ΔD_(sp)及ΔD对岩石剪切应力-位移关系非光滑曲线的上、下剪切应力及剪切应力降的影响.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岩石压缩声发射试验得到的岩石内部裂纹损伤随变形演化路径数据,提出了一种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真实岩石力学性能分析的方法,为深部地下工程(深地工程)微震及岩爆事件预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 王时; 张环曦; 周安聘; 董博; 章阳; 纪春玲
    • 摘要: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具有黏弹性力学参数的断层接触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改变雁列断层的几何间距和黏滞系数,分析影响雁列断层构造应力场的因素和分布状态,模拟出雁列断层在失稳过程中,地震所产生的应力降和应力应变等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主应力与断层之间的角度关系等。
    • 王时; 张环曦; 周安聘; 董博; 章阳; 纪春玲
    • 摘要: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具有黏弹性力学参数的断层接触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改变雁列断层的几何间距和黏滞系数,分析影响雁列断层构造应力场的因素和分布状态,模拟出雁列断层在失稳过程中,地震所产生的应力降和应力应变等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主应力与断层之间的角度关系等.
    • 左可桢; 赵翠萍
    • 摘要: 使用谱比法计算得到四川长宁地区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期间442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震源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应力降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长宁背斜核部和南部建武向斜页岩气开采区.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ML1.3~4.7地震的应力降位于0.02~7.26MPa范围内,超过90%的地震应力降小于2MPa,应力降总体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并不明显.长宁Ms6.0地震发生之前,震源区地震的应力降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主震发生之后,短期内余震的应力降较高,随后快速衰减.这些高应力降地震空间上主要集中在长宁余震区的西北段,也是余震强度较大、发生了几次MS>5.0强余震的位置.建武向斜页岩气开采区地震的应力降总体略低于长宁背斜地区,但差异并不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