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庄子注》

《庄子注》

《庄子注》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专利文献3218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管子学刊、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等; 《庄子注》的相关文献由8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圣平、刘笑敢、韩国良等。

《庄子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2185 占比:99.68%

总计:32289篇

《庄子注》—发文趋势图

《庄子注》

-研究学者

  • 黄圣平
  • 刘笑敢
  • 韩国良
  • 刘运好
  • 康中乾
  • 廉天娇
  • 彭蕾
  • 王晓毅
  • 田文棠
  • 罗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洪祖利
    • 摘要: 郭象对庄子“自由”的解释,不仅是对《庄子》文本的解释,也是对庄子生活世界的解释,并且他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自由”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庄子超越性思考的体现,它以“无为”为根本。实际上,在郭象那里,庄子所谓的“自由”已经被“曲解”,它以“有为”为根本,恰恰丧失了“自由”。虽然郭象“曲解”了庄子的自由,但是作为一位创造性的解释家,他的“曲解”开启的解释学意义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 刘佳鑫
    • 摘要: 郭象的《庄子注》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庄子文本的译注,其中掺杂了他本人的哲学思想。他对于“逍遥”的理解与庄子之“逍遥”有本质上的不同。庄子之“超越逍遥”追求的是精神自由境界。而郭象之“足性逍遥”是对万物本性的满足和实现。二人“逍遥”概念之不同在于:(一)“逍遥”的实现主体和理论结构的不同。庄子主张“离形去知”,跳脱世俗;郭象则主张自足其性分,即可达“逍遥”。(二)境界层次和现实性的不同。庄子的“逍遥”所追求的是精神超越,是与万物为一的无我境界;郭象强调满足于现世的“冥然与时世为一”。本质上来说,庄子的逍遥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郭象的逍遥是作用于现实社会的“逍遥”,具有可实现性。
    • 曲经纬
    • 摘要: 庄子美学研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今本《庄子》是由晋人郭象定本在其《庄子注》这一注书中保存的,该注成为后人读庄解庄的门径和典范,然而郭象注书与庄子原意相去甚远,后世学人常将郭象庄学与庄学源头混淆。庄子美学研究应立足于魏晋之际社会变迁与思维进展的事实,讨论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美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并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形态领域的变革中印证郭象的美学理论,在庄子美学发展进程中找寻郭象对应的思想位置,进而理清中国美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 黄圣平
    • 摘要: 在《庄子注》中,"迹""冥"是相对而言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圣人以"冥"为"实",因"冥道"而"冥物",是其"游外冥内"的超越性存在.在认知式框架下圣人之"迹"是世人(后人)对其"冥物""冥内"的"游身"与"游形"之姿的对象化把握,具有多方面的种类与内容.圣人的"迹""冥"之间主要是一种冲突和隔遮的关系,但是也可以在一种认知式的对象化视域下发掘出二者之间统一和圆融的方面.郭象认为,"迹冥兼忘"是圣人之"迹""冥"关系的终极境界,是在"忘"的工夫论下圣心所能臻至之"无所不忘"亦"无所不有"的超然化境.对郭象"迹冥"观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郭象哲学的整体理解,尤其是准确把握他的心性论思想.
    • 刘笑敢
    • 摘要: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 韩立平
    • 摘要: 王羲之对《庄子》的理解受郭象《庄子注》影响.郭象『怏然』之义关乎『夸跂』『块然』诸词.『夸跂』本自老子《道德经》『跨跂』,在词的构成上属同义或近义连文,不能分训『夸耀』与『企慕』.『怏然』既可因厌足而则生郁悒,亦可因满足则生欣惬,其不同义项皆可统摄于『自足』『自大』.《兰亭集序》使用了『怏然』的本义,『怏然』即『自足』.『怏然自足』是一种受制于外在境遇的情绪状态,并非中国传统思想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它在古典文化语境中未被『经典化』.《兰亭集序》中的『怏然自足』与『感慨系之』皆非真正的逍遥自得,王羲之用『怏然自足』隐含对人生境遇与心绪的反思、批判,延续了郭象《庄子注》的含义与用法.
    • 董豪
    • 摘要: 向秀的哲学思想,是当时学术思想领域正史玄学向元康玄学过渡的关键,他从相信正史玄学的贵“无”的本体论开始,到后来注解《庄子》提出了“有待”“无待”的逍遥理论,引用《庄子》中“自生”“自化”的观点内化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作《难养生论》阐发了自己“情欲自然”的养生学说,试图协调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主张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观点有了根本性差别,为后来的郭象“名教即自然”的玄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