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920年

1920年

1920年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0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3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现代哲学、党史纵横、国际展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史学——第三届近代中国与世界暨纪念近代史所成立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1920年的相关文献由7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鑫宏、梁坤莲、郭增建等。

1920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 占比:3.4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23 占比:96.46%

总计:1890篇

1920年—发文趋势图

1920年

-研究学者

  • 王鑫宏
  • 梁坤莲
  • 郭增建
  • 郭安宁
  • 丁莉
  • 万金红
  • 伍杰
  • 俞晓凡
  • 刘亮
  • 刘南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坤莲
    • 摘要: 1920—1921年的东北鼠疫流行原因复杂:生计变化与防疫知识的失衡是直接原因;失控的秩序、落后的风尚和防控的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此次鼠疫流行时间长、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分布不均衡且死亡率极高,造成了人口大量死亡、财富飞速消散、传统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等"末世"景象.为应对疫情,医界、商界和民众等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虽然不少民众仍然迷信落后的防疫及治疗方式,但科学的防疫方式已经开始普及,并有效遏制了鼠疫的传播.
    • 郭增建; 郭安宁
    • 摘要: 异年倍九法是我们提出的一个临震预报的方法,带有明确有计数到天的指征特点,本文用此方法回溯讨论了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大震的发震日期.以作为今后在甘宁地区在冬季从短临时间尺度预测大震日期的参考.
    • 郭增建; 郭安宁
    • 摘要: 异年倍九法是我们提出的一个临震预报的方法,带有明确有计数到天的指征特点,本文用此方法回溯讨论了讨论1920年海原8.5级大震的发震日期。以作为今后在甘宁地区在冬季从短临时间尺度预测大震日期的参考。
    • 梁坤莲
    • 摘要: 1920年冬天,东北再次爆发鼠疫,民众反响热烈.从道听途说到亲眼所见再到自身经历,人们反应不一,奏响了一支支人间曲目.听闻有疫时,惊惧、关怀、冷漠等态度充斥人间,防范、逐利、行善等行为交错演绎;眼见疫者后,予以关爱、趋利避害、背德加害者无所不有;临到被检验之际,接受检查的有之,躲避查验的有之,奋起反抗的亦有之;待到身染鼠疫之时,挣扎求生的,但求速死的,漠然视之的,应有尽有.回到历史现场,描摹大疫之下的众生百态,揭示近百年前的民众心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东北人民的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
    • 陈尚敏
    • 摘要: 1920年的甘肃震灾救济, 相较以往传统社会,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 赈灾主体由政府转向民间;其次, 救济款物不是由政府调拨而是转为以募捐的形式获得.在这次赈灾过程中, 以刘尔炘为代表的具有传统功名的士绅发挥了重要作用.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科举制废止, 但功名士绅仍有相当数量的存续, 在民国地方社会, 他们依旧是一个拥有权势的社会阶层.
    • 刘亮
    • 摘要: 1920年,中国华北地区发生了四十年未有的特大饥荒,其在诸多方面都与晚清时期二百年不遇之灾“丁戊奇荒”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美国政府、教会组织、红十字会、私人财团及中国留学生等各方都参与了对此次饥荒的赈灾活动,这是国际救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发挥作用.美国学者从中对当时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防灾工作重点所在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并由此开启了中关在农林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合作.
    • 李凡; 叶瑜; 万金红
    • 摘要: 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被当时的报刊称为“四十年未有之奇荒”.依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中采用的关于此次大旱的各种原始记录,分3个社会层次6种类型统计分析了这些原始资料灾情记录的特点及差异,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史料用于旱灾重建的优势和局限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记录内容方面,中央重点关注灾情最重县份,地方官方和组织统计更详尽,报刊记录具有非统计、重描述的特点;(2)统计信息数量方面,地方官方最大,中央次之,民间最少;(3)统计时间顺序方面,民间最早(报刊统计在时间上贡献最大),地方官方次之,中央最晚;(4)以《赈务通告》为代表的官方文书等资料的灾情统计信息丰富,有助于旱灾受灾区域重建;《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1919-1949)》等整编资料多侧重对灾情的整理,关于此次旱灾其他影响和响应的记录还需其他史料的支持.%The drought in five provinces of North China during 1920 AD was called "Never Seen in The Past 40 Years".This paper adopted the related original records of the drought in The Continuation of Disaster Annals in Recent China (1919-1949)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al drought records by dividing them into three social levels and six types.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drought reconstru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Conclusions came as follows:(1)In the aspect of records' contents,the central authoritie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severest counties;the statistics from local government and organizations are more detailed;the records of newspapers aren't statistical data but descriptive words.(2) In the aspect of the quantity of statistical information,local government,central authorities and folk level reduce in turn.(3) In the time aspect,the folk level recorded earliest (especially newspapers reported);local government recorded later;central authorities recorded latest.(4) Official documents represented by Announcement of Relief Work include abundant information,which helps to reconstruct the drought area;reorganized materials like the Continuation of Disaster Annals in Recent China (1919-1949) put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drought conditions so that much more drought influences and responses of 1920 AD need more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support.
    • 李继华1
    • 摘要: 1920年,是俞秀松从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折之年。他先参加北京的工读互助团,又''改名换服''到上海厚生铁厂做工,并参与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些活动。目前判定为''1920年3月''的俞秀松给骆致襄的信,应该写作于3月23日前后。从1920年6、7月间俞秀松日记的记载来看,他到上海厚生铁厂做工,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不宜评价过高;上海厚生铁厂厂主朱卓文与国民党、孙中山的深厚关系,则是俞秀松能够进该厂做工并具有较大自由度的重要原因。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的作者,并非俞秀松,而是周佛海。
    • 董安祥; 王劲松; 李忆平
    • 摘要: 分析了1920年中国北方7省(市)大旱的旱情及其形成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1920年中国北方的大旱灾以京津冀最为严重,范围大,且多灾并发,危害异常严重.从1918年夏季到1920年春季南方涛动指数为负位相,是此次大旱重要的热带环流年际变化背景;该年是近百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最弱最偏东的一年,这是形成大旱的主要原因;强厄尔尼诺事件是大旱的重要原因;登陆台风偏少和台风位置偏东、偏南,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