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等待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0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商情、中国高新区、现代邮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99(第七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等;平均等待时间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飞、李建国、丁洪伟等。
平均等待时间
-研究学者
- 张海飞
- 李建国
- 丁洪伟
- 杨志军
- 何倩
- 刘征
- 刘林东
- 李文凯
- 杨晋浩
- 王小农
- 胡志刚
- 贺云鹏
- 邝神芬
- 邬依林
- 黄业文
- 令晓明
- 何涛
- 保利勇
- 倪宏
- 冯琪
- 刘昀蓬
- 刘智勇
- 刘正君
- 刘磊
- 刘长庚
- 刘鹏军
- 叶通
- 吴东东
- 吴艳兰
- 吴锡生
- 周志强
- 周永涛
- 周洋
- 周阳
- 唐朝伟
- 夏实秋
- 孙倩
- 孙洋洋
- 孟玉珂
- 季文铎
- 宋懿
- 尚志恩
- 崔建明
- 张卫东
- 张志敏
- 张永林
- 张绍阳
- 归敏丹
- 文远保
- 方钰
-
-
刘林东;
邬依林
-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19年
-
摘要:
DAG任务调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DAG任务模型中任务的调度顺序一方面会影响用户服务满意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云服务资源的利用率,高效的任务调度算法能够使多核处理器的资源分配和并行计算能力更强.表调度算法HEFT算法以及CPOP算法在相关任务调度中存在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基于HEFT算法和CPOP算法,提出了一种相关任务调度模型和相关任务调度算法IHEFT算法,对任务排序和任务调度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任务排序阶段,以任务的方差以及平均通信代价作为排序的依据;任务调度阶段,对满足任务复制条件的结点进行任务复制.实验证明,IHEFT算法在任务调度跨度、任务调度平均等待时间以及平均Slack值方面均优于HEFT算法和CPOP算法.
-
-
杨志军;
孙洋洋
- 《现代电子技术》
| 2019年
-
摘要:
为了保证系统公平性不受损害,文中提出中心站点采用门限服务,普通站点采用并行调度完全服务的两级优先级轮询控制系统模型.通过马尔科夫链与概率母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的平均排队队长、平均等待时间等重要参数进行解析.经仿真得出,模拟仿真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小,近似相等,表明模型理论分析合理正确.数值结果对比表明,模型区分网络业务高低优先级的性能优良,且普通站点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从而保证了系统公平性.
-
-
张海飞;
李建国;
王小农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为了提高立体车库的服务效率,以排队论研究了巷道堆垛式自动化立体车库.在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等待队长的参考标准下,分析了单服务台系统的车库在随机分配和就近分配两种库位分配情况下的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M/M/1排队模型时,4层6列的库位布局的效果最佳,而且就近库位分配策略下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等待队长比随机库位分配策略分别减少了约0.33 min和0.07辆;2)M/M/1/N/∞排队模型时,排队系统容量分别为5,10,25,50辆时,7层10列的库位布局的效果最佳,而且就近库位分配策略下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等待队长和堆垛机空闲概率比随机库位分配策略分别缩短了约0.2~0.4 min、0.006~0.149辆和0.534~0.587个百分点.
-
-
刘林东;
邬依林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年
-
摘要:
多DAG任务调度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任务调度的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各个DAG的调度顺序以及每个DAG内部任务之间的调度顺序成为研究任务调度问题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异构计算环境的多DAG任务调度模型和多DAG任务调度算法MDTS(multi-dags task scheduling algorithm)算法.算法首先对多个DAG任务进行合并,通过增加一个入口任务节点和出口任务节点的方法将多个DAG合并为一个DAG;然后根据每个任务节点的计算代价的方差以及平均通信开销对任务进行排序;最后基于HEFT算法降序对各个任务进行处理机调度.实验证明,MDTS算法在任务调度跨度、 任务调度平均等待时间以及平均Slack方面均优于Sequential、Interleave算法.
-
-
杨志军;
刘征;
丁洪伟
- 《计算机应用》
| 2019年
-
摘要:
在信息分组以连续时间规律到达系统的基础上,对于轮询系统中不同优先级的业务问题,提出区分优先级的两级轮询服务模型.首先,在该模型中,低优先级站点采用门限服务,高优先级站点采用完全服务;然后,在高优先级转低优先级时,将传输服务与转移查询并行处理来降低服务器在查询转换期间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轮询系统的效率;最后,运用马尔可夫链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精确解析,得到了连续时间两级服务系统每个站点的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的表达式,精确解析出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的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仿真值近似相等,说明理论分析正确合理.该模型既能保障低优先级站点服务质量,又能为高优先级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
-
-
-
-
-
王寒冰;
陈雨萌;
刘昀蓬
- 《河北农机》
| 2019年
-
摘要: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方式的关键是某些出口的人员通过率,这些出口处单位时间内的人员通过率是对比不同模型下人员疏散的重要指标,和木桶理论类似,人员通过率低的出口,极易发生拥堵现象,从而延长了整体的疏散时间.理论与事实都表明,合理的出口方案有利于提高各个出口的人员通过率、降低整体的疏散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疏散出更多的人.因而出口方式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模型中,应急疏散系统的优劣以疏散时间与人员通过率作为两个衡量指标,时间越短、人员通过率越高,疏散效果越好.在人员移动过程与出口处,考虑到人在慌乱中的心理作用,若队列中人数较多,则会立即离开寻找新的出口;而如果队列中人数较少,则会产生拥挤情况,模型中采用具有生灭性的混合型排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