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703篇;相关期刊527种,包括中外交流、文教资料、新课程(小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论坛、2016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2018素质教育研讨会等;师生对话的相关文献由104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世勇、何家弘、黄建通等。

师生对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5 占比:18.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703 占比:81.62%

总计:5762篇

师生对话—发文趋势图

师生对话

-研究学者

  • 赵世勇
  • 何家弘
  • 黄建通
  • 冯迪刚
  • 李国华
  • 李辉
  • 林伟杰
  • 肖晓仪
  • 苗春丽
  • 董云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建设
    • 摘要: 智慧教育环境,为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先进的教学模式、自由的网络空间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课堂的展开创设了良好条件,有力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智慧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互相交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全方位构建开放平等、活泼生动、高效有趣的和谐课堂.
    • 赵尚杰
    • 摘要: 随着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现阶段,我国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受主客二元独立思想、传统师道观念、社会转型价值标准与师生之间信任基础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还存在诸多障碍。高校应以理性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为基础,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平等互信的对话氛围、推动师德学风的全面建设、重构积极互动的新型课堂等路径加快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步伐。
    • 于勇
    • 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疑”指的便是“问题”,一个个数学问题是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正确质疑的源头活水.一年级上学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始,对他们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意义更为非凡.在引领学生知道什么是“数学问题”的基础上,以深度感知问题结构为过渡,通过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系统化提问训练,扎实培养他们敢问、乐问、会问的数学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进而逐步建构他们条理化、结构化的数学思维,为提升他们有序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 赵文莹
    • 摘要: 对话教学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在课堂中科学实施对话教学能加强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即:利用教材为师生对话提供良好条件,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表达各自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在思维的碰撞与想法的分析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可以说,对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内生动力与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所以加强对话教学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 梁慧勤
    • 摘要: 师德有别于其它职业道德,实践路径在真实的情境中,核心价值在于引领师生的生命成长。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教育自觉。以教师为引领的师生对话,通过培育人文情怀,修炼积极心态,实现教育自觉,可以推动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教,成为师德高尚的新时代教师。
    • 聂昱; 邓丽敏; 王楠; 郝瑜沛
    • 摘要: 近期,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系列活动课程,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以北京科学中心的10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探究课堂上师生对话的特点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博物馆课堂上存在四种典型的对话结构,且博物馆课堂中存在大量的实践环节,衍生了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教师使用合适的引发和反馈话语,如追问、解释等,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学生在博物馆课程中展现出高阶思维的比例约为44%,但展现的高阶思维类型不均衡。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充分利用博物馆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课堂协同知识建构水平,优化话语策略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加强制度设计以促进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 何忠伟
    • 摘要: 世间万物都应遵循自然之道,语文教学也概莫能外。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顺应学生的个性使之释放天性,让语文教学返于自然、归于其最真实的状态。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用能够伸缩自如而又进退有度的语言讲授;处理好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自然、无缝衔接;使用自然的对话叩开学生的心扉而无矫揉造作之感。总之,遵循语文教学的自然之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如沐春风。
    • 赵坡
    • 摘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成为时代大先生,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师生对话实践。由发展对话关系、察觉对话需求、具象对话事件、明确对话问题、创设对话环境、寻找对话证据、达成对话共识、优化对话体验等环节构成的应和师生对话路径,注重师生对话元素的“一唱一和,相互呼应”,具有双向考量、闭环设计、动态调控等特质,突出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开展秉持善意和敬畏的理性探问,建立师生生命关联,以一种直觉的、审美的和意义的对话方式促进师生的生命自觉,利于达成师生有效沟通,长于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便于提升教师对话能力。
    • 钟建林
    • 摘要: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语言所指具有个体差异性、内隐性,常常难以被对方完全准确地觉察。因此,听者以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视角为前提选择性理解和接受自己所听到的话是自然和必然的,若“言者无心”,就难免导致沟通费劲,甚至产生误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准确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就可能导致对话效率较低,甚至与预设结果背道而驰。
    • 李爽; 黄嘉靖; 刘司卓
    • 摘要: 直播教学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成为在线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师生对话互动的特征与规律是在线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然而已有分析框架或工具大多只从某一个或两个方面对师生对话进行研究,未能全面挖掘并揭示课堂师生对话的全貌。基于互动模式、知识建构与课堂文化的三维师生对话互动分析框架,对一门小班直播课师生互动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直播教学中师生对话包括无技术参与、技术辅助反馈、技术操作回应以及被中断的对话等12种互动模式,但以无技术参与的一对一单向三元对话为主,技术在促进师生对话互动中的作用不明显;知识建构主要发生在教师学术性提问引发的师生对话中,且以教师低层次认知类问题和学生的简单认知回答为主,缺少深层次认知加工与集体知识探究和创造;课堂文化呈现出知识讲授式的权威控制型特征,基于社会建构的集体探究与创新文化尚未形成,师生相互尊重与支持、平等友好、民主参与的文化特征开始萌芽。未来直播教学中,教师还需深入挖掘直播互动技术功能,发挥直播课新空间优势,探索直播课课堂文化中自由与约束、自主与控制新的平衡点,激励和支持高质量课堂对话,推动直播课从知识讲授式课堂向知识建构式课堂转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