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布哈林

布哈林

布哈林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世界政治、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9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际展望等; 布哈林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异凡、仲帅、曾天雄等。

布哈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9 占比:100.00%

总计:559篇

布哈林—发文趋势图

布哈林

-研究学者

  • 郑异凡
  • 仲帅
  • 曾天雄
  • 胡晏宁
  • 吕超
  • 孙景峰
  • 陈坤
  • 严秀
  • 俞良早
  • 张保和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帅
    • 摘要: 1924—1927年的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版图,而且对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形势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国民革命运动自肇始便一直处于共产国际的紧密关注之下。共产国际的态度,特别是时任共产国际最高领导人尼·伊·布哈林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革命运动的走向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实行的策略。以布哈林为首的共产国际领导层对中国1927年革命存在教条主义的、机械化的认识,进而围绕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了“三个时期”的错误理论,这对于此时期的中国革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革命失利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布哈林下台后,中国革命依然未能迅速摆脱其影响,对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认为革命的高潮很快就会到来,为盲动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 金俊开; 唐文佩
    • 摘要: 1931年苏联代表团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是科学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本文利用苏联政府机关与科学院的相关档案,以苏联知识史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还原苏联方面选派代表参会始末.知识史委员会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史专门研究机构,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科学史学术阵地之一.1931年苏联参会代表团中包括团长布哈林在内的4位院士均为该委员会成员.研究表明,在伦敦会议之前,经知识史委员会的努力,苏联科学史学科建制化已基本完成,且在苏联科学院共产主义化进程,尤其是布哈林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伦敦会议是苏联科学史界对外交流的重要契机,苏联方面精心筹备并组建了强大的代表团,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 彭月才(文/图); 郑俊华(文/图)
    • 摘要: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 彭月才(文/图); 郑俊华(文/图)
    • 摘要: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 彭月才(文/图); 郑俊华(文/图)
    • 摘要: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 爱特伦斯·麦克唐纳; 甘梅霞(译); 马艳(译)
    • 摘要: 这篇文章考察大卫·戈登的社会积累结构(SSA)方法的理论渊源。文章认为戈登对增长和停滞长周期的系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长期传统的高潮,这个传统开始于20世纪初希法亭、布哈林和列宁的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分析资本主义从19世纪后期的大萧条中复苏,这与戈登为二战后所做的分析相类似。戈登的方法是通过欧内斯特·曼德尔对晚近资本主义的研究和美国垄断资本学派的研究,与这些世纪之交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戈登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早期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理论转变为一个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理论。
    • 张蕊
    • 摘要: 布哈林作为俄共(布)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性劳动”概念,拓展了意识形态概念的思考维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纵观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劳动理论、物化理论以及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其主要理论渊源;意识形态概念与特征论、属性与存在论是其主要内容。不断进行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心理是布哈林意识形态思想的重要当代启示。
    • 刘旺旺; 俞良早
    • 摘要: 斯大林和布哈林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不同,双方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斯大林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由于农村资产阶级的破坏,强调通过建设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来消灭农村富农,强调以重工业为龙头,通过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布哈林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政策的错误,强调从俄国落后社会主义的国情出发,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场争论对于当前中国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镜鉴启迪作用.
    • 廖鹏辉; 王永贵
    • 摘要: 布哈林作为俄共(布)理论家肯定性地评述和继承了列宁"文化建设是党和苏维埃工作重心"的思想,并提出文化建设问题是当时的中心问题之一.他对列宁关于"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的思想做了符合原意的、恰当的概括和阐释,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布哈林在阐释列宁思想时,认为真正坚持用列宁主义指导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能拘泥于个别论断.布哈林对列宁思想的阐释启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认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建设既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将其归结为现成的药方,要吸收外来文明成果,要辨明价值性可为和工具性可为的区别,同时要不忘本来,以我为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