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市民文化

市民文化

市民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4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947篇;相关期刊371种,包括求索、天津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暨论坛、2008年市域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延伸国内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市民文化的相关文献由46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百惠、李楠、衣俊卿等。

市民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10.2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947 占比:89.64%

总计:4403篇

市民文化—发文趋势图

市民文化

-研究学者

  • 姚百惠
  • 李楠
  • 衣俊卿
  • 任莹
  • 冯勤
  • 刘华
  • 刘存
  • 刘殿芳
  • 刘洪彩
  • 吴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竹雅筠
    • 摘要: 《错斩崔宁》初为宋人话本,后经明代冯梦龙改编为拟话本小说《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朱素臣将《错斩崔宁》与诸多历史人物故事加以融合、整理,重新编排为传奇《十五贯》,后被演绎为秦腔、京剧、鼓词、弹词等多种不同体裁的文本形式。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历代“十五贯”故事的文本演变进行梳理,可以探其背后蕴涵的文化意旨。
    • 陆秋红; 陈祖建
    • 摘要: 探究宋朝市民文化对生活家具设计的影响,对宋朝市民文化与家具设计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整理宋朝市民文化的发展,研究现有的文献和一些宋朝画作所展示的家具,从宋人的起居方式变化、审美趋势提升、匠人巧思丰富生活家具形制三个角度分析宋朝市民文化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宋朝市民文化的繁荣引起了市民生活起居方式的变化,高坐高起居的生活方式对家具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民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得家具设计在考虑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对家具的美学造型也有了一定的要求,能工巧匠高超的技术丰富了生活家具的形制.在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朝生活家具,功能完备、形制简练精雅,继承有唐代家具的大气之风,也有自身的纤巧质朴之风.
    • 张文硕
    • 摘要: 明代晚期,文化政策由早期的控制严格转向宽松,民间文学得到蓬勃发展.晚明坊刻戏曲有四个特征,即:内容以才子佳人为主、插图精致雅趣、评点增值文化内涵、图文精良体现文化遗产价值.晚明坊刻带动了市民文化向世俗化发展,形成了初期媒介社会.明代坊刻,以图书形式流传下来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表演形式对后世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弘扬具有深远影响,体现出其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价值.
    • 王璐
    • 摘要: 新剧在哈尔滨萌发兴起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迅速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奇迹.作为移民城市的哈尔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哈尔滨拥有现代城市的文化环境,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文学的萌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新剧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龙江话剧繁荣的基石.
    • 刘燕宁
    • 摘要: 记忆作为一种无形载体,具有积淀、传播、发展的作用.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载体不仅储存着居民的共同记忆,同时反映着城市变迁、历史风貌、地域文化.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浪潮强势,城市记忆断层问题日益严峻,处理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关系成为每个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河北省邢台市是中国最早的古都之一,近年来大兴古城更新复兴计划规划,重塑历史名片,提升城市品质.本文以邢台顺德路公共立体停车场为例,依据"城市记忆"理论,集合数字媒体,初步探讨其与城市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 王家辉
    • 摘要: 自明朝起,西方传教士千里迢迢来到中土,先抵澳门途经富足繁荣的南昌、南京,最后辗转进入皇城北京,希望取得皇帝的传教特许。虽然他们最初的传教意愿在这王土之上坎坷重重,但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各种新式技术科学文化,其中西式绘画以其直接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帝王的注意,获得其立身展示的机会。自明朝开始被动接受传教士带入的宗教绘画,到清朝后期派遣留学生主动学习西方绘画,这一艺术进程在美术史上被称为"西画东渐"。初期西画的传入夹在飘忽的帝王喜好、守成的文人正统中发展与表现举步维艰时有断续,却也在逐步走高的市民群体中获得关注,影响到后来的肖像画的发展轨迹。直到清朝末期,西画东渐才成为真正的时代大潮,得到国人至上及下的重视。
    • 王璐
    • 摘要: 新剧在哈尔滨萌发兴起是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哈尔滨迅速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创造了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奇迹。作为移民城市的哈尔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哈尔滨拥有现代城市的文化环境,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新文学的萌生和发展起过重大作用,新剧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龙江话剧繁荣的基石。
    • 李玉琴
    • 摘要: 民间艺术正经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乡土艺术与城市艺术的融合、传统演出与传媒播发的互构、艺人传承与大众参与的新势,都为民间艺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场景。而越是这样的新变时期,越需要对民间艺术进行扎实的深入研究,这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的时代课题。以东北民间艺术为研究要点,勾勒其智能时代融入现代城市空间的演进脉络,揭示其与市民文化的动态互构与持续嬗变的情形,思索其在现代城市时空语境中所具有的转化活力,其目的在于探究东北民间艺术融入现代城市空间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等问题。
  • 9. 戏曲史视域中的女丑形象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潘超青
    • 摘要: 作为最古老的戏剧形象,女丑根源于久远的巫觋文化,随着戏剧从宗教仪式向通俗文艺发展而逐步形成角色类型,稳定地以一种诙谐形象出现在各种戏剧作品中.宋元时期是女丑确立为形象类型的关键时期,在蓬勃的市民文化的影响下,宋杂剧的诙谐意趣和脚色规约赋予女性形象诙谐化的特征,使之具有迥异于正统女性文艺形象的审美风貌和超常规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丑作为“戏神”的超然地位,也反映出女性意识与市民文化结合过程中更积极、主动的选择.而民间文化自由、狂放的特质也被凝聚在女丑形象中,使之成为日益悬殊的两性文化格局中富有特殊意味的典型形象.
    • 陈晨; 聂军
    • 摘要: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早期短篇小说《矮子弗里德曼先生》以没落市民弗里德曼先生的悲惨命运为创作素材,以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写作手法影射了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德国市民文化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不合时宜,揭示了传统市民文化意识所遭遇的现代性危机以及陷入困境的必然结局.这部小说的表现主题贯穿了作家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理解曼的艺术创作倾向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