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β收敛

β收敛

β收敛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01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β收敛的相关文献由47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赵春生、宁怀松等。

β收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9.4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27 占比:90.54%

总计:2018篇

β收敛—发文趋势图

β收敛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赵春生
  • 宁怀松
  • 许振浩
  • 吴大可
  • 周振亚
  • 李利平
  • 李术才
  • 林长望
  • 王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陶敏; 李欣; 李进; 李洪伟
    • 摘要: 文章以华东六省一市155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10-2017年各高校科研创新投入产出数据,利用超效率DEA-BCC模型对其进行效率测算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整体不高,其中省属普通院校科研创新效率普遍偏低,省市内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出现"断层"现象;各省市内存在科研创新效率的σ收敛和β收敛;不同省市、不同性质高校间的科研创新效率差异依然很大。因此,政府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对中间位置高校的建设;高校应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 张曦; 郭淑芬
    • 摘要: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非导向、非径向且规模报酬可变的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σ收敛、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49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差异较明显,依次降低;10年期间东部、中部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降有升,而西部则基本上稳定上升;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全国与分区域均未出现σ收敛,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本研究明晰了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为缩小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借鉴。
    • 樊玲玲; 侯志强; 曹咪; 施亚岚
    • 摘要: 基于2007-2018年中国172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开展Kernel密度估计分析、收敛性分析,同时将空间因素引入经典β收敛检验,并分区域进行讨论。研究发现:1)全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增长态势且空间差异特征明显,表现为“单峰”分布特征;整体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仍具改善空间,技术效率贡献作用需进一步提升。2)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β收敛,低值区对高值区表现为“追赶效应”,且各区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呈趋同的稳态发展;空间因素加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效应,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3)区域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经典收敛和空间收敛异质性明显,西部、东部、中部收敛速度依次递减;空间收敛速度大于经典收敛速度,受制于区域间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等。
    • 张璐
    • 摘要: 文章从人均GDP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β收敛理论,选取1992~2018年国内31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依次加入教育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学技术水平、交通便利程度等影响人均GDP增长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的结论;进一步把区域划分为东中西进行估计,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最后结合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 孙会国
    • 摘要: 本文运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的模型测度了2010-2017年中国29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和规模经济,并对效率值和规模经济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国有大型银行趋势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国有大型、股份制和其他商业银行都存在规模经济。进一步地收敛性检验表明:无论是成本效率还是规模经济,都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σ收敛。本文结果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兼并与收购促进银行业务发展。
    • 王尹君; 曹允春
    • 摘要: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数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与地区差异,探究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利用β收敛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子指标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边际递增的特征,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高于东部地区。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收敛性,而数字金融加速了地区间经济收敛速度。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社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 谢会强; 杨丹; 张宽
    • 摘要: 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要求。文章基于识别与预防、抵抗与恢复、适应与调节、创新与转型四个维度,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9年中国26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收敛模型及社会网络模型,解析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化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持续增强,区域间具有显著的梯级效应;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不同区域的极化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全国城市不存在σ收敛特征,而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从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看,东部城市在网络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偏远城市在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
    • 史常亮; 张益
    • 摘要: 研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收敛性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地区农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广义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与随机前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增长情况进行测算,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发现:1978年至2019年中国农业TFP年均增长率为3.83%,这一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忽略空间效应会高估农业TFP增长的收敛性,而在考虑了空间溢出效应后,中国省际农业TFP增长同时表现出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条件收敛速度显著快于绝对收敛速度.另外,中国农业TFP增长空间收敛还表现出区域性、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分区域看,西部、中部、东部收敛速度依次递减;分阶段看,在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收敛速度明显降低;分TFP内部构成看,技术效率收敛速度最快、规模效率次之、技术进步最慢.
    • 郝枫; 张圆
    • 摘要: 区域经济协调与发展成果共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众多文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对区域差异敛散特征及其变化速度的认识存在分歧.据人均GDP流量指标检验收敛性的传统方法,难以揭示资本积累与跨区流动的长期影响,需要由国民财富存量视角给出重要扩展与补充.研究发现:落后省份人均财富增速更快(存在β收敛),但无力遏止省际绝对差异持续拉大(不存在σ收敛);物质资本投资因高度市场化可迅速调整,人力资本流动对收益率差异有充分反映,推动Y/K与Y/H实现区域均衡(兼具β与σ收敛).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性,应注重对国民财富各类资本的“投资组合管理”,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以改善配置效率.
    • 席田; 曹超; 秦珂
    • 摘要: 以江苏省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三阶段Bootstrap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信用社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并采用β收敛考察了农村信用社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改革期间,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信用社技术的效率水平均逐步提高,苏南农村信用社的效率水平整体高于苏北地区;随着改革推进,江苏省不同地区农村信用社技术效率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显著的收敛性(P<0.1),苏北地区农村信用社效率的收敛速度高于苏南地区,追赶效应明显.说明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能一刀切,进而提出应推进差异化改革模式,根据各阶段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效率进一步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