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巨龙竹

巨龙竹

巨龙竹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化学工业、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308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林业科学研究、世界竹藤通讯、西部林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巨龙竹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辉朝茂、刘蔚漪、史正军等。

巨龙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08 占比:99.37%

总计:12386篇

巨龙竹—发文趋势图

巨龙竹

-研究学者

  • 辉朝茂
  • 刘蔚漪
  • 史正军
  • 杨海艳
  • 普晓兰
  • 杨宇明
  • 邓佳
  • 杜凡
  • 杨汉奇
  • 邹学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书红; 赵秀婷; 刘蔚漪; 辉朝茂
    • 摘要: 以在云南孟连县(源生地)和昆明市(引种地)培育的2年生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为对象,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两地培育的竹苗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孟连苗和昆明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种竹苗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升高,说明干旱胁迫对膜系统造成了损害;在干旱胁迫下,2种竹苗的SOD、CAT、APX酶活性均有显著变化,且在不同的胁迫水平下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种竹苗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显示,昆明苗的抗旱性优于孟连苗。
    • 赵秀婷; 朱书红; 刘蔚漪; 辉朝茂
    • 摘要: 试验选取盆栽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实生苗,通过控制土壤水分含量设置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3个胁迫水平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巨龙竹实生苗的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巨龙竹实生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i)在中度和重度干旱时呈上升趋势;在3种干旱强度下,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APX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CAT均低于对照。由研究结果可见,干旱会引起巨龙竹实生苗光合参数下降,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表现为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由气孔限制原因转为非气孔限制原因,并且SOD和APX是巨龙竹在干旱胁迫下起主要作用的2种酶。巨龙竹实生苗在轻度干旱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但在中度和重度干旱环境中其适应性较差。
    • 石纯; 李岷钊; 辉朝茂; 刘蔚漪; 杨静; 杨海艳; 史正军
    • 摘要: 研究构建了1种基于1-甲基咪唑/二甲基亚砜(NMI/DMSO)全溶体系的竹材全组分乙酰化改性方法,并以此乙酰化改性产物为基质,通过添加增塑剂聚乙二醇和负载纳米银粒子,制备得到具有优良塑性和抗菌性能的竹基抗紫外膜材料。经组分含量测定、红外光谱、拉伸性能、紫外-可见光透光率测试、抗菌测试等分析,系统表征了竹基抗紫外膜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NMI/DMSO全溶体系可实现竹材组分的均相同步改性,乙酰化巨龙竹全组分膜材料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2.5%、63.3%和13.2%,膜材料红外光谱中可见明显的乙酰基特征峰;竹基乙酰化膜材料中,具抗紫外功能的木质素得以完整保留并均匀分散在材料中;未经进一步改性的竹基膜即可以完全阻断波长为200~400 nm的紫外线照射,抗紫外性能卓越;经聚乙二醇进一步增塑改性的竹基抗紫外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19%;进一步添加银纳米粒子后,竹基膜对空气和土壤中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改善,拉伸强度提高了137%,断裂伸长率比基膜提高了366%。研究为竹材的高值化利用和竹基可再生功能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杨雄; 史正军; 赵长林
    • 摘要: 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巨龙竹木质素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法和化学测定法筛选高效降解巨龙竹木质素的菌株,并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方法鉴定菌株;采用主成分分析揭示存在的降解类型,运用紫外扫描法揭示木质素初步降解机制。结果表明:从30株白腐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巨龙竹木质素的菌株SWFU000072 Cerrena zonata,该菌株对巨龙竹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降解木质素作用;30株白腐菌共存在3种降解类型:选择性降解木质素、选择性降解综纤维素、强烈选择性降解综纤维素;3株白腐菌降解后的乙醇提取液在260 nm处无明显的吸收峰,表明木质素中芳香环结构遭到破坏。白腐菌通过破坏木质素中的芳香环结构完成高效降解巨龙竹木质素的降解机制。
    •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 摘要: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7+120))(0.457)、T^((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g)^((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 周昀菲; 辉朝茂; 刘蔚漪
    • 摘要: 研究共设置4种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其对巨龙竹实生苗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施肥处理为无机肥1(A:氮、磷、钾比例22∶8∶15,总有效养分含量≥45%);无机肥2(B:氮、磷、钾比例16∶16∶16,总有效养分含量≥48%);有机肥(C:鸽子粪发酵)、绿肥(D:光叶紫花苕);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处理,C处理均为最高。土壤养分与真菌、固氮菌和地上生物量呈现正相关,与细菌、放线菌呈现负相关。巨龙竹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真菌、固氮菌呈现正相关,与细菌、放线菌呈现负相关,枝鲜重与水解性氮、真菌达到极显著(PD>B>A>CK,施肥种类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处理C最佳,处理A最弱。
    • 郭强; 辉朝茂; 刘蔚漪; 官凤英; 邹学明
    • 摘要: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同一坡位,随坡度增加,巨龙竹发笋数、发笋率、成竹数、退笋数和退笋率趋于增大,成竹率趋于减小,成竹胸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层间植被和灌木层植被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呈升高趋势;同一坡度,巨龙竹发笋成竹特征总体上下坡优于上坡、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总体上上坡优于下坡.其中,试验处理组合2号即陡坡下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影响的综合测评得分最高.因此,建议以陡坡下坡位作为巨龙竹扩繁栽植点的首选,但需注意栽后培土、疏笋等,同时应适当清除灌木植被和保留草本及匍匐藤本植被.
    • 郭强; 辉朝茂; 刘蔚漪; 官凤英; 邹学明
    • 摘要: 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坡度(陡坡、斜坡、缓坡)和坡位(上坡、下坡)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显著影响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坡位影响不显著,但2者交互效应影响显著.同一坡位,随坡度增加,巨龙竹发笋数、发笋率、成竹数、退笋数和退笋率趋于增大,成竹率趋于减小,成竹胸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层间植被和灌木层植被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呈升高趋势;同一坡度,巨龙竹发笋成竹特征总体上下坡优于上坡、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总体上上坡优于下坡.其中,试验处理组合2号即陡坡下坡位对巨龙竹发笋成竹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特征影响的综合测评得分最高.因此,建议以陡坡下坡位作为巨龙竹扩繁栽植点的首选,但需注意栽后培土、疏笋等,同时应适当清除灌木植被和保留草本及匍匐藤本植被.
    • 郭强; 官凤英; 刘蔚漪; 辉朝茂; 邹学明
    • 摘要: 调查滇西南巨龙竹在2017—2019年的年龄、直径、密度等林分结构因子,并对其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龙竹林分干龄分布、丛立竹密度分布均呈右偏缓峰状;竹丛年龄分布、直径分布均呈左偏聚集状.2017—2019年林分逐年向更高龄、更大径阶、更高丛立竹密度的范围分布,除2018年、2019年的直径分布差异不显著,其余结构特征在各生长季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93,密度的R2>0.99).竹冠投影面积与竹蔸面积、丛立竹干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P0.75),与平均胸径、年龄的相关性较弱(R0.97).当调查面积分别为210.25、90.25 m2时,其样方内可涵盖林分85%的灌木、草本植物种类,且后续数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 郭强; 刘蔚漪; 辉朝茂; 官凤英; 邹学明
    • 摘要: 以研究区班洪乡处连续分布的整个巨龙竹林分为试验对象、单干巨龙竹为研究单元,于2019年12月份,筛选得到健康且非林缘处生长的巨龙竹共计93丛,对其干高达到主林层及以上的2090干巨龙竹进行直径和年龄检尺统计;应用一元3参数威布尔(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模型、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模型、2种改进的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分析滇西南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概率散点图(P-P)检验法和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法证实,巨龙竹林直径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呈单峰状,主要分布于16~20 cm;利用一元3参数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拟合其直径分布的效果优良,决定系数R2=0.993436、平均绝对误差值ε=0.003183,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的一元3参数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利用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模型拟合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的效果优良,R2=0.997341、ε=64.013527,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的二元威布尔生存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和生存株数(概率)预测数表;利用2种改进的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拟合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分布的效果良好,R21=0.919323、ε1=0.000072、R22=0.906260、ε2=0.001325,并得到巨龙竹林直径与年龄的2种改进二元威布尔概率密度函数最优预估模型和分布概率预测数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