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1836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医师论坛、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关文献由1039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兴国、刘健、吕响银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7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1836 占比:99.56%

总计:112326篇

巨幼细胞性贫血—发文趋势图

巨幼细胞性贫血

-研究学者

  • 卢兴国
  • 刘健
  • 吕响银
  • 吴捷
  • 孙润月
  • 李志春
  • 李淑芳
  • 潘智勇
  • 王丽
  • 胡建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丹
    • 摘要: 目的关于血常规检验方法应用在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断当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来我院开展血液检查的5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开展血常规检查。筛查其中存在的贫血患者,确定贫血患者的分型和病理情况,总结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其他类型贫血患者以及非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查方面存在的参数差异。结果①5000例患者检出贫血患者72例,占1.44%。②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明显低于非贫血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比非贫血者高,而Hb、RBC高于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MCH明显低于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贫血,这种贫血和非贫血者以及其他类型的贫血患者在血常规指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实施可靠的血常规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 陈梅; 马宁; 金敬波; 彭昱; 樊思桐; 王芳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基础体健,否认慢性贫血病史,非素食主义者。主诉:反复纳差、乏力2个月。曾于2021年4月1日外院就诊,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脾功能亢进、三系(WBC、Hb及PLT)减少,规律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可君片。但患者仍感纳差、乏力,门诊多次查血常规均提示WBC、Hb及PLT减少。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本院,拟“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三系(WBC、Hb及PLT)减少原因待查”收住院。
    • 吴凯
    • 摘要: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贫血类型为分类标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研究组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RBC(红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MCH(平均红细胞血含量)、RDW(红细胞分布宽度)、MCV(红细胞平均体积)、Hb(血红蛋白)、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H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鉴别准确率较高,可联合其他检测方式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李柯芬; 李金玲; 陈翠竹; 马寅舰; 张婷婷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1组,从同时间段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取35例作为观察2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验,主要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并将3组的各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2组、观察1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3.08±0.55)×10^(12)、(4.01±0.28)×10^(12)、(4.32±0.81)×10^(12)]、血红蛋白[(101.14±15.28)、(83.62±15.31)、(127.48±15.26)g/L]、红细胞分布宽度[(16.86±2.15)%、(20.33±2.08)%、(14.85±2.6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4.18±8.47)、(40.51±8.33)、(36.62±8.29)pg]、红细胞平均体积[(78.33±8.05)、(98.48±7.49)、(90.85±8.58)fL]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74.48±25.63)%、(342.81±25.14)%、(347.88±25.2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65、73.034、51.030、35.547、55.868、91.586,P<0.05)。结论通过血常规检验可有效诊断贫血,并鉴别贫血的具体类型,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数据参考,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因此,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徐茂茂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55例MA患者(MA组)、53例MDS患者(MDS组),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血清TK1、Hcy检测,比较两组血清TK1、Hcy及细胞形态学结果,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MDS组TK1水平高于MA组(P<0.05),Hcy、单核细胞异常形态率、单核细胞正常形态率、细胞总数低于MA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TK1单独鉴别诊断MDS、M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Hcy的AUC为0.913,单核细胞异常形态率的AUC为0.893,单核细胞正常形态率的AUC为0.585,细胞总数的AUC为0.836,5项联合鉴别诊断MDS、MA的AUC为0.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MDS、MA时,Hcy、TK1联合细胞形态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赵园园
    • 摘要: 目的:对比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方法:于本院确诊为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各筛选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将难治性贫血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合检验结果和骨髓形态学表现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系病态、粒系病态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淋巴样小巨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及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临床诊断时需要重点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巨核系病态造血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对巨细胞性贫血进行诊断时,需要重点观察细胞巨幼样变及巨幼变幼红细胞体积,同时也可以参考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准确判断疾病情况。
    • 高鹏; 张韶君
    • 摘要: 随着近年对罕见病的重视、自身免疫性脑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桥本脑病的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但目前对于HE的诊疗多关注于局部脑病症状,对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其他器官系统损害的关注较少。本文报告对1例合并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桥本脑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及讨论。
    • 陈丹; 胡丽; 王彬阶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骨髓形态检验鉴别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A组,35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为B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外周血象特征检查结果、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及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结果:B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及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幼变中红细胞胞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髓形态检验观察骨髓血细胞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率及巨幼原始细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可有效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
    • 于孙婉琪; 谷梦宇; 何丹迪; 张强; 赵洋; 孙伟正; 孙岸弢
    • 摘要: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将酸味与甘味的中药合用,甘补酸敛、甘缓酸收,可以发挥这两类药物的合和化生作用,不仅起到促进吸收阴津、阴液、阴精等精微物质的“取汁”作用,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化生阴血的“变化而赤”功能。“酸甘化阴”理论可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乃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疗效明确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 夏冬歌; 权衡; 牛紫光
    • 摘要: 目的探究糖类抗原153(CA-153)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CA-153、Hb、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CA-153与Hb、LDH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A-153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153、Hb、LDH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CA-153、LDH水平为(52.09±5.83) U/mL、(964.32±99.86) U/L,显著高于对照组[(19.36±4.71) U/mL、(186.12±48.77) U/L],血清Hb水平为(76.79±9.28) 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8.60±11.52)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血清Hb水平呈负相关(r=-0.879,P <0.05),与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r=0.564,P <0.05)。以CA-153为因变量,Hb、LDH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LDH是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CA-153水平的影响因素(P <0.05)。Hb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预测价值明显优于CA-153(P <0.05),LDH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预测价值明显优于Hb(P <0.05),CA-153、Hb、LDH联合检测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 <0.05)。结论 CA-153、LDH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呈高水平状态,Hb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呈低水平状态,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CA-153与Hb、LDH相关,CA-153联合Hb、LDH可共同预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