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作疏离感

工作疏离感

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管理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687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心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工作疏离感的相关文献由13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维政、黄丽、余璇等。

工作疏离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6879 占比:99.96%

总计:186956篇

工作疏离感—发文趋势图

工作疏离感

-研究学者

  • 陈维政
  • 黄丽
  • 余璇
  • 孙秀明
  • 龙立荣
  • 万金
  • 周浩
  • 孙遇春
  • 徐榆林
  • 曲瑞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星; 魏峰
    • 摘要: 基于情感-认知评价的理论视角,在控制了工作满意度路径之后,通过对311名兼职创业者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员工不充分就业感知的两个维度——资质过剩感和成长缺乏感对员工兼职创业投入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成长缺乏感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会强化员工与本职工作的疏离感;工作疏离感正向影响员工兼职创业投入;工作疏离感在资质过剩感、成长缺乏感及其交互作用对兼职创业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 陈凤鸣; 屈玉华; 范润平; 王红艳; 刘林峰
    •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疏离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2021年3月-5月,选择成都市6家综合医院的865名护士,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疏离感问卷、护士情域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疏离感得分为(26.45±9.78)分,情域能力得分为(100.93±22.18)分,工作疏离感与情域能力呈负相关(r=-0.271,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工资薪酬、工作环境、工作负荷、情域能力是护士工作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护士工作疏离感22.40%的总变异。结论 护理人员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护士薪酬待遇、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负荷,提高情域能力,以降低护士工作疏离感
    • 张丽萍; 成萍萍; 张玫
    • 摘要: 目的了解护士差序氛围感知与工作疏离感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护士工作疏离感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所三甲医院的8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差序氛围量表、工作疏离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差序氛围感知总分为(27.44±4.79)分,工作疏离感总分为(33.12±3.34)分,两者呈正相关(r=0.317,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序氛围是工作疏离感的重要预测因子,可独立解释护士工作疏离感16.7%的变异。结论护士差序氛围感知与工作疏离感均处于中等水平,差序氛围感知越高,工作疏离感水平越高,护理管理者应营造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降低护士工作疏离感
    • 丁刚; 李珲
    •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工作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这是一种涵盖多种活动的灵活工作形式,员工在一部分工作时间中以远离雇主或远离传统办公地点的方式工作,如居家办公或在离家较近的卫星式办公室作业等。因疫情防控需要,许多组织开启了员工居家办公模式,我国远程工作实践飞跃发展。从积极方面看,远程工作极大增强了员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 李肖肖; 路海云; 李燕如; 温春良
    • 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在急诊、重症科护士调节模式与工作疏离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节模式量表(RMS)及工作疏离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广州、佛山两地5家三级甲等医院345名急诊、重症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诊、重症科护士PSQI量表总分为(20.42±7.01)分,RMS总分为(50.50±10.67)分,工作疏离感总分为(35.91±8.41)分,工作疏离感达到中等水平.其中睡眠质量与调节模式呈正相关(r=0.445,P<0.01),睡眠质量与工作疏离感呈负相关(r=-0.571,P<0.01),睡眠质量在调节模式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睡眠质量在急诊、重症科护士调节模式与工作疏离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73%.工作疏离感与调节模式呈负相关(r=-0.451,P<0.01),与运动模式呈负相关(r=-0.214,P<001),与评估模式呈负相关(r=-0.560,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关注急诊、重症科护士的调节模式水平,重视护士运动模式,通过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和工作疏离感.
    • 高峻; 郑一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北京市在职护士工作疏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方法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北京市的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再通过分层抽样,按照20%抽样比随机抽取各医院护理单元.最终按照整群抽样,纳入被抽取护理单元的所有护士,最终抽取了531名三级医院护士、394名二级医院护士、60名一级医院护士,共计98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疏离感测量量表、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和组织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一般资料的影响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53份,有效回收率为96.75%.结果 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最高得分为88分,最低得分为20分,总均分为(45.52±14.96)分,处于中等水平.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最高得分为55分,最低得分为18分,总均分为(37.37±8.00)分;护士组织支持感最高得分为80分,最低得分为23分,总均分为(52.79±12.12)分,护士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53名护士的工作疏离感得分在年龄、护龄、科室、技术职称、人事关系、医院级别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疏离感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支持得分呈正相关(P<0.01).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组织契合度及组织支持感是护士工作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护士工作疏离感处于中等水平.增加组织关怀,可以使护士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能够使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愿景联系起来,以达成共同目标,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和留职意愿,降低工作疏离感.
    • 孙秀明; 徐振亭; 罗瑾琏
    • 摘要: 巨变时代,员工工作疏离感的消极体验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领导者如何降低员工的工作疏离感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热点.文章整合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以322名员工为样本,基于组织集体主义视角揭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有显著的跨层次负向作用,上下级关系中介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工作疏离感的作用;组织集体主义不仅跨层次中介自我牺牲型领导与工作疏离感的关系,而且跨层次调节上下级关系与工作疏离感之间的负向关系.
    • 李豪; 徐榆林; 曲瑞杰; 黄志红; 李育红; 王海播
    • 摘要: 介绍工作疏离感的概念,护士工作疏离感的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个体层面、组织和工作层面、社会层面系统综述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工作疏离感与离职率提供参考。
    • 李豪; 徐榆林; 曲瑞杰; 黄志红; 李育红; 王海播
    • 摘要: 介绍工作疏离感的概念,护士工作疏离感的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个体层面、组织和工作层面、社会层面系统综述护士工作疏离感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护士工作疏离感与离职率提供参考.
    • 李昕晖; 禹晶晶; 田雪洋; 徐嘉锶
    •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急诊发生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探究基于高危因素的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对急诊护士工作安全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9年1月发生的126例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特征;以该院急诊科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危因素对其进行工作场所暴力事件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后用于临床实践一年,比较培训前后一年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是否有差异,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工作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疏离感量表对急诊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工作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时间以夜班居多(56.35%),施暴人员以男性为主(65.08%),其中家属施暴比例占比较高(61.90%),患者年龄<1岁(25.40%)、≥60岁(30.95%)、患者病情较重(48.41%)、文化程度较低(文盲35.71%,初中及以下23.03%)均是易发生工作场所暴力的危险因素.患者病情急(25.40%)和对医疗服务不满意(31.75%)是施暴的主要原因.实施暴力风险因素识别培训后,急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同时培训后急诊护士的PSQI得分、工作疏离感量表得分均低于培训前(P<0.05),职业倦怠感较培训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的暴力风险识别培训可显著降低急诊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改善急诊护士的睡眠质量,改善职业倦怠感和工作疏离感,在临床上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