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作场所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专利文献227736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 工作场所学习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刚、马颂歌、赵文平等。

工作场所学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27736 占比:99.94%

总计:227884篇

工作场所学习—发文趋势图

工作场所学习

-研究学者

  • 吴刚
  • 马颂歌
  • 赵文平
  • 张显锋
  • 徐瑾劼
  • 杜武军
  • 陶丽
  • 于文浩
  • 孙玫璐
  • 徐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清强; 乐传永
    • 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与“三农”制度创新相伴而生。在厘清新型职业农民和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基础上,从参与式实践、情境性知识和拓展性学习三个层面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和工作场所学习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改变学习观念意识、完善政策保障制度、营造创业培植环境三个角度提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外部环境优化路径,并从内容和形式的完善、对象和师资的优化两个方面挖掘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内部系统完善路径,对数字技术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提出了展望。
    • 叶贝; 董雁
    • 摘要: 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三喻文化",包含正向学习、同辈学习与反向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前进,基于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工作场所学习应综合运用这三种学习方式,尤其要重视传统上易于被忽略的反向学习。深入探讨基于"三喻文化"的成人工作场所学习的理论重构与有效策略,能够切实推进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 吴刚; 赵军; 苏静逸; 谢鑫
    • 摘要: 近年来,作为一种研究人类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与“工作—学习”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及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基于此,从分析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类型、知识类型以及学习模式的变革入手,阐述“工作—学习”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再从“分析单元”入手,探讨前后四代“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内涵及外延的创新及拓展,并强调“文化—历史”活动理论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在于人类活动对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中,第四代“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最核心任务,在于创造一个新的分析单元——活动联盟。这种动态的活动联盟,既需要承载不同利益者的“共享客体”,又需要成为“工作—学习”活动变革与创新的航标,从而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强调结构关系转向强调过程关系,从强调横向拓展转向强调跨界、跨层的拓展。
    • 马颂歌; 李静静; 徐雄伟
    • 摘要: 革新实验室是帮助群体或组织应对危机、发展实践的形成性干预方法,也是一套基于拓展性学习理论的群体实践创新方法论。作为革新实验室的核心特征,形成性干预主张实践者的自我革新和研究者的引导作用,以促成实验群体对新实践的创造。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双重刺激法是革新实验室的两大基本原理,对应生殖细胞、镜像材料、多样化工具等重要实验手段,发挥言语锚定、反思激发、能动性培养、工具创造等关键作用。革新实验室的全球应用覆盖六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农业生态、社会管理等四大领域发挥作用。基于维尔库宁四分类模型所提出的蛛网坐标分类模型,革新实验室按照专用与非专用、跨界与非跨界,划分为内部常规革新实验室、内部专用革新实验室、跨界常规革新实验室和跨界专用革新实验室。“相关环”可用于标识具体革新问题。蛛网坐标转化模型则阐释了革新实验室实施过程中可能的类型和问题转化方向。未来,革新实验室可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师培训、农民学习等领域尝试本土化应用。
    • 范波勇; 蒋青泉
    • 摘要: 在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双元培训项目被视为技能形成过程的有力载体,工作场所学习则被认为是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的有效策略.为探讨荷兰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元训练计划中的工作场所学习,实施定性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场所各部门之间的学习环境存在差异,学校和工作场所之间的合作缺失,学生在工作场所难以获得深刻的理论知识,学校也难以有效指导工作场所的学习.通过研究试图发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改进工作场所学习的效率.
    • 赵建华
    • 摘要: 对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做出科学选择,不仅要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而且要从目前高校的实践中找到务实的方向.通过调查两所广东地方高校的校企协同育人实验班,发现尽管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选择的学习效果评价内容各具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克服这种局限性,在对学习的本质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构建了以工作过程知识、基本工作能力、工作学习态度为主要结构的大学生工作场所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框架,每个架构都包括了两级内容,确定了较强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
    • 张顺生
    • 摘要: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其本质特征就是"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工作学习",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导向学习职业技能,学习的投入度高、效果好.但工作场所学习属于一种非正式学习,存在学习氛围不浓、学徒管理不到位、学习形式单一、学习综合职业岗位能力困难等现象,直接影响了现代学徒制中学员的稳定性及学习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来激发学徒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在此学习过程中,需增强工作场所学习的氛围,提高学徒管理水平,丰富学习资源,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等.
    • 王立群; 潘晓刚; 周梦
    • 摘要: "匠苗成长"以工作场所学习为指向,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优质资源,探索构建"从新手到专家修炼的'质变学习'""从边缘到全面参与的'同频学习'""从分离到专行对接的'融通学习'"的嵌入式培育路径,将智慧、活力、技能三要素嵌入工作场所学习之中,通过创新技能人才的培育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育效果.
    • 代东旭; 林海文
    • 摘要: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这一根本任务.实习作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强化政治定力、培养警察意识、锤炼纪律作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借鉴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从实习活动、实习指导、实习环境等三个层面入手,对基于实战环境的公安院校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分析,探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实习思政教育体系.
    • 赵文平
    • 摘要: 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有别于学校课程,其本质属性表现为职业性、工作场所性和实践性.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可以弥补单纯学校课程功能的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学徒发展的教育功能、师傅技术的传承功能、企业发展的效率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的建设需要以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企业工作过程规律与教育学习规律的对接为逻辑、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保障机制、发挥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