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不安全感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管理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7416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心理学探新、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第十五届(2020)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工作不安全感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三嫚、吕康银、朱朴义等。

工作不安全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4162 占比:99.98%

总计:574284篇

工作不安全感—发文趋势图

工作不安全感

-研究学者

  • 胡三嫚
  • 吕康银
  • 朱朴义
  • 秦燕
  • 邹桂元
  • 佐斌
  • 刘云
  • 刘明前
  • 包海兰
  • 唐孔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云; 刘亚坤; 陈晨; 邹桂元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正负情绪与工作不安全感、积极应对的关系及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6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临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正负情绪得分两两相关(P<0.01);积极应对在工作不安全感与正负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临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其正负情绪,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正负情绪。医院管理者应以此为依据制订有效干预策略,改善和减轻护士的工作不安全感
    • 刘平青; 刘园园; 刘东旭; 刘淑桢
    • 摘要: 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 马冰; 杨蓉; 马贵梅
    • 摘要: 为系统梳理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对国际期刊2001年至2020年间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的1841篇文献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发文量自200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发文国家、研究机构,高发文量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均以发达国家为主;学者们对工作不安全感结果研究以及综述类文献的关注度较高;基于关键词突现图谱,国际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研究可划分为2007年之前、2008—2016、2017年至今3个阶段;工作不安全感领域研究可进一步细分为数量性、临时雇佣、工作压力、技术改变、健康状况和经济衰退6个领域。
    • 肖林生; 陈键
    • 摘要: 员工的工作投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组织的价值创造、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探究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工作投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有负向作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不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心理契约破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雇佣类型调节了心理契约破裂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为了减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的产生,本研究建议:组织应当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组织应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并向其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管理者应帮助员工与组织及同事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互惠的、相互依赖的高质量交换关系。
    • 曾琦; 刘昕
    • 摘要: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构建“情境-认知-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对3时点收集的288份员工数据进行分析,本文考察组织差序氛围对员工逢迎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差序氛围对员工逢迎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以及关系取向在组织差序氛围对员工逢迎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自恋型领导则分别通过促进工作不安全感对逢迎行为的正向影响,以及关系取向对逢迎行为的正向影响,进而正向调节整个链式中介机制。研究结论不仅在组织氛围的层次上丰富逢迎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可为组织管理者理解并减少下属逢迎行为提供启发。
    • 李正东; 许靖涵
    • 摘要: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动机激励理论的视角,构建了职业成功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PB)的理论模型。通过对865份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高新技术园区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成功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工作压力在职业成功与UPB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工作不安全感正向调节工作压力在职业成功与UPB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寻求组织获益的不道德行为和可能诱发的前因的研究,为解释为什么员工有时会在工作中实施不道德行为,以及为研究取得职业成功后就没有压力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冯星宇
    • 摘要: 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引入组织自尊和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作为中介变量,探究了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数量工作不安全感、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均会抑制员工建言行为;组织自尊、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会正向促进员工建言行为;数量工作不安全感和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均会损害员工的组织自尊和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但由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影响,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工作不安全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 许树沛; 黄蓉
    • 摘要: 教师队伍稳定与否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和就业,更关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能否实现。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视角,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要求影响其离职倾向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工作要求通过情绪耗竭正向影响离职倾向;组织支持感负向调节工作要求与情绪耗竭的关系,同时也调节情绪耗竭在工作要求和离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鉴于此,可以从优化工作要求和增强教师组织支持感两条路径降低民办高校教师的离职倾向。
    •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 摘要: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 徐兴强; 刘佳芮
    • 摘要: 近年来,工作投入因其对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而广受学者关注,如何提高工作投入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以往的研究主题大多数集中于外部环境、领导类型等因素,忽略了对员工个体心理的研究。员工个体心理中的工作不安全感如何影响工作投入?如何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去改变工作投入?基于以上问题文章以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以新就业形态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对4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组织认同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